这是一种人生哲学。
正如一名美国学者的书名一样,他们是空谷幽兰。
《寻访终南隐士》读后感(七):寻访终南隐士
万里终南八百里秦岭。又有八百罗汉吼秦岭,三千纳子住终南之说。自唐以来,终南隐士就很多了,李白仗剑江湖,没有走科举之路,去终南山当道士走了捷径,后来杜甫在酒中八仙写道,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显然是曲笔了。
二十多年前美国人波特来到终南山,寻访数年后写下空谷幽兰,使得外界终于知道终南山上还有这么一群远离现代社会的隐士。本书作者再上终南,寻访了各色僧尼道儒,写下本书,这本书这些年给我很大感悟,时不时拿出来翻几页,倒是从来没向人推荐过。
顾颉刚写有儒生和方士,许地山写了一本道教史,篇幅都不长,从中可以略窥道教的发展。说起来,始皇帝坑儒生,起因却是方士欺骗了他。唐太宗早年嘲笑秦皇汉武痴迷长生,到了他晚年,吞食方士的金丹一命呜呼。
葛洪修行于惠州罗浮山,著有抱朴子,早年来往于惠州出差,时常远远望见罗浮山。两晋好空谈,炼丹长生,当时有人传言吃松柏的树皮可以长生,不久首都附近的松柏树皮全部被吃光。一直到明朝,皇帝中还有不少好炼丹的,追求长生和房中术。
猫腻在书中时常喜欢写上一句,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是的,吃饭、睡觉皆是修行。主管在雪中悍刀行中,极不喜龙虎山,偏爱武当,所以主角徐凤年是武当弟子,真武转世。
国人讲大隐小隐,藏在深山自然是小隐,就如佛教中的小乘,自了汉,自管自修个罗汉即可。隐在深山自然也存在生计问题,自己开田种地很难完全解决吃饭问题,所以还是需要山下的供养,有些茅舍修的也很豪华,有抽水马桶,有太阳能热水器,也有不少苦修者,终年隐居,不见外人,颇有言师采药去,云深不知处的意境了。
《寻访终南隐士》读后感(八):找寻心灵的澄澈宁静
“人们的脸上看不到焦虑,每个人的灵魂似乎都在另一个时空。”
在隐士文化突然似被无限好奇的今天,看到这样真实的一群人,真实的个人寂静简单的生活在山中还是很震撼。终南山似乎给予了他们一个较好隔断外来干预的场域,他们也在山中也被受历史熏染的山民所接纳甚至敬仰供奉。也许也只有这样一块地方,能给予这样一种异样人生以宽容。
中国的古代文化,很多于今人看来都是神话了,我们早已无法分辨故事的真假,《列子》中有多少的记载如今看来是那么的不可思议,正像作者在寻访问道之中看到很多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留下的经书和古老的修行体系的文字记录也忍不住感叹: 这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三千年前应该有更多源的文化,而这些文化后来慢慢地汇入了道家文化的河流,但是它们有些仍然像暗河一样在民间继续流淌着,以恰当的方式**着中国的主流文化。道家,中医,萨满这些文化似乎距离我们很遥远,却早已流淌在血液之中。
红尘多少事,不到白云中。
隐士们面临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孤独。 就像那么多追寻在路上,追寻诗酒田园的人儿们一样,在饱尝这样的生活之后迎来了无尽的空旷。没有人群社交的喧闹,没有必须要去完成的事情追赶,没有那个以欲望始,以满足虚荣终的各种驴前胡萝卜的**,生活开始变得空,空无一物。多少人在过境之后才明白理想中的生活原来并不属于自己。而隐士们也一样,不一样的是他们的牵引心灵的绳索是修行,是安然于空无白云之中。不是每个人想走的路,都是适合自己的,怎么选择,作者也没有给出答案,也许,他也在试图追寻这个答案。
世上太多的事求而不得。我们的心是一位君主,当想要的太多,欲望变成了国王,心便没有了清净的时刻,心已沦为奴仆。隐士的修行生活是放下所有,去追寻心的君王么?“静而后能安”“静能生慧”老祖宗的言语早已给出了答案。
隐士们更对今世的现状给予了悲观的展望。“太平盛世,大家将道德丢在一边,在大难来临之前才想起它。”太平盛世似乎是一种隐喻,隐喻暴风雨前的宁静。而即将到来的灾难在隐士的眼中似乎是既定的。
而于红尘之中的我们,每放下一点,拥有一份闲暇和空明就是在尘世的修行了。
《寻访终南隐士》读后感(九):隐居终南山《寻访终南隐士》
上一篇:《奢侈态度》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微勃症经典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