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全本今译注的读后感10篇(3)

  《三国志全本今译注》读后感(六):《三国志》札记(10):《吕布传》《张邈传》

  12月6日

  读毕《吕布传》、《张邈传》。

  吕布就是一介莽夫,头脑简单,考虑事情,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利益。为了利益,他什么样的背亲弃义的事情,都做得出来。这样的行事,这样的思维,依附他的人,武士如何能出死力,文人只能叹息看走了眼。他没有自己的主见,被别人一说,觉得有道理,就去做了。这时,若是又有人提出不同意见,他又觉得对,又照着这种意见去做了。

  他还很听老婆的话。这换成平常人家,是好事,家庭容易和睦。但是,在军机大事上,一味听妇人之言,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了。曹操前来攻击,“陈宫谓布曰:‘曹公远来,势不能久。若将军以步骑出屯,为势于外,宫将馀众闭守于内,若向将军,宫引兵而攻其背,若来攻城,将军为救于外。不过旬日,军食必尽,击之可破。’布然之。布妻曰:‘昔曹氏待公台如赤子,犹舍而来。今将军厚公台不过于曹公,而欲委全城,捐妻子,孤军远出,若一旦有变,妾岂得为将军妻哉!’”看看,谋臣的话,他听倒是听进去了,但老婆的一番话,立即打消了他的念头。看到此处,我都恨不能替陈宫先生觉得委屈,恨不能替陈宫先生劝告吕布,阿布,舍不得娇妻,做不成好汉呀!

  所以,陈宫被抓住后,和吕布一起被送到曹操面前。曹操是胜利者的姿态,“太祖谓宫曰:‘公台,卿平常自谓智计有馀,今竟何如?’宫顾指布曰:‘但坐此人不从宫言,以至于此。若其见从,亦未必为禽也。’”看得出,陈宫是不服气的。

  陈宫所托非人。我过去很困惑,陈宫那么善于出谋划计,又很受曹操的重用,为什么还是要反他呢?如果没有他和张邈他们去迎吕布来兖州,曹操对北方的统一进程,会不会又缩短了许多。后来看了方北辰的《三国名将》,才算明白。“原来,曹操来到兖州,引起了当地名流的不满,认为一个宦官的孙子在此发号施令,是兖州的奇耻大辱,于是发出嘲讽曹操的声音。此时的曹操,三十多岁火气正旺,立即挥舞屠刀,把其中名气最大的领头人物边让,连同他的妻室子女,一并杀了,还把边让的脑袋高高挂起来示众。这种高压手段,不仅没有吓到对方,反而记起了更激烈的反抗。”兖州城内的其他名流,因为曹操的残暴,都起了反叛之心,因为生怕有一日,他的屠刀就有可能落在自己的头上,袁绍和张邈不合,一直要曹操杀掉他,“邈畏太祖终为绍击己也,心不自安”,被陈宫一说,也就软了,共同迎接了吕布来当兖州牧。原因是吕布一方面,杀了董卓,有义名,另一方面,“吕布壮士,善战无前”,是个勇士。但谁知道,把他接了来,才发现是个莽夫,并且是个没有主见、头脑简单、贪生怕死的莽夫。张邈陈宫诸人的死期,于此已注定矣。

  《三国志全本今译注》读后感(七):《三国志》札记(12):读《魏志卷八:二公孙陶四张传》

  12月8日

  读毕《魏志卷八:二公孙陶四张传》。

  公孙瓒岂是能让兵将效力之统帅乎?“瓒别将有为敌所围,义不救也。其言曰:‘救一人,使后将恃救不力战;今不救此,后将当念在自勉。’是以袁绍始北击之时,瓒南界上别营自度守则不能自固,又知必不见救,是以或自杀其将帅,或为绍兵所破,遂令绍军径至其门。”这正是自己种下的恶果。直到这时,无计可施了,才想到让儿子出外求救,结果反中其计,最终自杀。

  公孙瓒的策略是固守城池,导致他做出如何决策的,竟然是一首童谣,“先是有童谣曰:‘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惟有此中可避世。’瓒以易当之,乃筑京固守。”裴松之慨叹道:“谣言之作,盖令瓒终始保易,无事远略。”

  公孙瓒固一世之雄也,但是,其见识、远略,只是个董卓第二。董卓当年挟天子到长安,“筑郿坞,高与长安城埒,积谷为三十年储,云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而公孙瓒,政治优势并无,同时,袁绍吞其之心,可谓坚定,他在数次不利后,选择固守,“为围堑十重,于堑里筑京,皆高五六丈,为楼其上;中堑为京,特高十丈,自居焉,积谷三百万斛。瓒曰:‘昔谓天下事可指麾而定,今日视之,非我所决,不如休兵,力田畜谷。兵法,百楼不攻。今吾楼橹千重,食尽此谷,足知天下之事矣。’欲以此弊绍。”这样的见识,焉能不败?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上一篇:天使派来的狗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女人减肥这样做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