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岛上的读后感10篇(3)

  美好的事物总是速朽。《住在岛上》这本书帮我们这些困于都市的人,创造出一个“结界”。或者说,你可以旁观别人怎么抽身离开,冷眼旁观烟火红尘。我看这本书的时候,常常会走神想自己的事。我想起以前读中学的时候,同桌那个高挑**的男孩子,带着一副金边眼镜。他上课从来都忙着自己的事从不和人说话,有时候是 看课外书,有时候干脆睡到流口水。男孩子对谁都很有礼貌,客气到虚伪,数学极好别的功课常常莫名不及格。我心底里暗暗觉得他也许是个人物,似乎涌出些柔 情。以为这样的生活可以天长日久下去,直到有一天他神秘消失,与所有人都失去音信。

  我们的青春常常都是由这些支离破碎的断章组成,没有逻辑,没有线索,常常也想不起来。然而有天回望起来,最为触动心灵却往往是这些吉光片羽。也许是因为太平庸了,不够伤筋动骨,而这一切淡淡的幸福组成了我们最为美好的美好的时光。

  《住在岛上》读后感(八):青春小说写作指南

  《住在岛上》是一本“郭系”青春小说,很好读,目标读者明确:20岁以下城市高中生及大学新生,见过物质生活并向往之,但尚无能力亲手抓取的。作为青春小说,应有的元素都已具备,通过分析这样的文本,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些青春小说的谋篇、策划和写作技巧。毕竟这算是出版界为数不多的上手比较快、致富前景比较好的体裁,相信有不少人会对其感兴趣,本书就可作为一个样本或指南。

  青春小说的叙事应该使用第一人称,这是所有谋篇与策划的基础。由于目标读者已经明确,所以可以确定这个读者群需要的不是故事,而是情绪和身份的代入感。只有这个基础存在并发挥作用,后续的写作技巧和叙事桥段才会奏效。而一般小说应具有的,如故事冲突、意义追问等元素的缺乏,此时也可以被忽略。本书中,主人公与封面上印刷的作者同名,暗示了这是一个自述故事,目标读者群对同龄人的“自述”具有相当程度的天然好感,因为它强调了读者代入的可能性。因此,对青春小说来说,主人公这个人物就是全部。

  在此基础之上,主人公应具有一些固定属性。至少到目前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为止,这些属性应该说是必备的。所以,有志于进行青春小说写作的读者,一定要将这些特质熟饪于心,朝朝勤拂拭,随写随用。

  第一,主人公不应喜欢集体生活场景。这是当前中国学生,至少是更偏向目标读者群体的集体情绪。作者源远在书中用了几个细节表达主人公的此项特质:不喜欢课间操、不喜欢与人交往、上课时也要戴耳机。“戴耳机”象征着“我”不寻求也不欢迎与身边人的沟通,在不喜与人交往的前提下,作者将拥有充足理由去描写主人公的情绪变化而非具体行为,也就规避了写作具体行为所需要的更多观察与更强笔力,而且,较之其他读者群,正处自我心理发现期的目标读者也更容易接受对情绪的描写。

  第二,主人公应该任性。源远不想上的课就不要上,不想上的学和军训就逃掉,这满足了读者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为了更好的满足这种渴望,作者一定要记得与此并置的属性是:主人公的任性行动总能成功。在整个商业文学世界里,不应存在能把主人公制服的人,青春小说也应遵从这一规范,而逻辑的合理性可以进一步打折,毕竟主人公反抗的只是部分学校和老师,并非强大的邪恶力量或人类的终极弱点,因此达成愿望并不需要超强的行动力和令人信服的好运气的帮助。在这一点上,本书有一高光时刻,准备逃离军训时,面对老师的搪塞,源远说:“如果我决定要走的话,总会想到办法从这里离开的……如果你觉得有这个必要,那么我义无反顾。”然后作者旁述:“我肯定我的语气冷静得不像一个孩子。”对于“表述任性属性”任务来说,这段台词和描写简直太漂亮了,完全击中了目标读者的心理预期,在一瞬间,令读者将自我向往和期许与书中已成功的主人公等同起来,此刻将成为目标读者无法忘却的“光韵”时刻。

  第三,主人公应该时刻感到寂寞。不喜欢集体生活的人必然对寂寞有着更强的感受力,但真的寂寞需要衬托物,因此,主人公必须有“知己”,这是踩着友情与爱情的红线的青春小说中特有的一种角色。知己存在的目的是用不定期的break up让主人公感受到自己的寂寞,这促使主人公反集体生活的性格得到进一步巩固。书名《住在岛上》,也是对这个特质的巩固叙述。

上一篇:《哲学的慰藉》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寻找无忧国读后感精选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