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魑魅之影》读后感10篇(2)

  这本书另一个特点就是推理小说民族化。在开篇作者就以《本阵》为例阐述了要推理小说民族化的观点,在《本阵》以前的日本推理小说,把案件背景从日本脱离开,换成伦敦,换成巴黎,也都成立。但《本阵》就不行了,它是只能发生在日本的推理小说,置换成任何其他国家它都很难成立。显然作者在本作中就是要尝试写这样一本,深植于中国文化内的推理小说。作者的尝试值得尊敬,但这种尝试其实还是浅尝辄止,不够*。书中有两个案件:一是道士在密室中身亡的密室杀人事件,其二是被从天而降的人头吓死的意外命案。就这两个案件来说,无一解答和中国文化有关(突如其来人头的解答还算可以,不过密室就毫无意思了)。当然作者在书中就说了,他的解答重点并不在于此,而是动机。动机可能确实有点像是发生在中国的案子,毕竟是古籍中提到的事情。但问题是这种事过于怪异,普通人完全不可能了解到,写出来读者完全不会有“啊,是这样啊,这事以前在书中看过”的感觉,而是感觉“哦,这样啊,中国人好神奇”。解答虽然文化排他性非常高,但文化认同感相当弱。因此我也不认为这是很出色民族化的范例。而且就我看过的推理小说,大概也只有《大唐狄公案》中的某些篇幅民族化的还不错,其他说实话都不是太行,即便强如《乱神馆记》或是《冥海花》,诡计和解答其实也不很中国。所以我还在等那本真正体现中国民族性的推理小说,不过大概很难吧。

  这本值得称赞的应该是语言文字,作者下了不少工夫,再加上本身是中文系的关系。遣词造句确实很有时代感,我很喜欢里面那些半文半白的对话,很有韵味。总体来说三星推荐,愿意读的话还是可以一读,当然假如只是冲着解答看书的读者那就最好不要读了,那可能会浪费到你们的时间的。

  很好,水一水,酱油评就水完了,大家请多打没用哦。

  《魑魅之影》读后感(五):国产推理的出路

  先说好的方面吧: 一、作者最后列出的参考书籍至少说明对古代方术和道教是有过研究的,确实也是以本土化或者说译写为目标,就这一点而言,值得肯定 二、结合书信体,倒叙,闪回等技巧,故事更跌宕一些,也算是不错的尝试 但是…… 我接下来要说但是,凡事就怕但是两个字 ——整本小说给我的感觉是浅,无论plot,炫学,诡计,解答还是人物塑造,均是浮光掠影一番,17万字的推理小说展开到一半才出现第一起案件,之前大段的描写无论是宗教建筑环境美食还是人物,基本都可以删除,没有体现草蛇灰线的手法,再加上结局处没有任何逆转(虽然如今推理小说的逆转之泛滥就像车上的ABS系统一样成了标配,不逆转简直大逆不道的做法又走了另一个极端,这点上日本作家特别是麻神这一类崩坏之王难辞其咎),所以看起来的感觉就像淌水过桥,看起来很悬内心却四平八稳没有任何波动,亦即相当无聊。也许考虑到这一点,作者加入了幕间戏,可惜这个故事跟主线是分离的,仅仅是一种技巧展示,只是通过凶手有一定的关联,比较可惜。炫学方面,也是纯摘录而已,没有任何有想象力的展开,所以跟主线也是格格不入 以下是我的一些想法: 一、推理如何本土化,算是这部作品的初始动机,作者至少尝试了,这可以表扬,但结果有待商榷。其实作者抓的点是对的,道教是中国特有(除了京极的涂佛之宴和高罗佩的朝云观外,我没见外国小说中有出现道教内容的,当然朝云观其实也不算外国的),如果要本土化,道教首当其冲。而且道教的扩展性非常高,毕竟人家本来就起于神秘,内丹外丹符箓堪舆相法房中,任何一个挑出来都是满满的素材,更别说林道长一大堆僵尸片的加持,以及爱信信不信滚的那股子高冷气质。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推理小说的一个重要体裁或者流派是暴风雪山庄,所谓暴风雪山庄,在欧洲有阴森古堡,美国有黑奴庄园,日本也有贵族宅邸,但是中国呢,除了古代大户人家的府邸之外(如今也被穿越文毁得差不多了),还有什么能称得上暴风雪山庄的地方吗?恐怕只剩下了寺庙宫观洞府这类佛道教场所了吧。得益于佛道教出世的原则,这类地方大多建在人迹罕至的山林之中,简直是天然的暴风雪山庄,而且自带宗教光环,一堆人成天玩封建迷信嗨得飞起。还有,与原始宗教不同的是,他们还爱谈理论,各种哲学神学思想不计其数,又是多神教,脑洞随便你开就是。而且这两个教派心态平和,不会告你诽谤侮辱,大胆写不要怕。而佛道之中,道教更具扩展性和神秘性,如果说佛法是一种思想,那道法则更接近于工具,贴你一道符问你怕不怕

上一篇:万物皆数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归桐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