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不逃。她是个有大勇的人。不逃的人,才是真正的明白人。只有深切明白这人世的艰难,才能更好的去安慰别人:你也是个明白人。 宝钗就是那个明白人。
《红楼梦脂汇本》读后感(四):王熙凤:世界如握不住的沙
毕飞宇老师在讲《红楼梦》时,特地解说过王熙凤。他是从第十一回开讲的。这一回里,作为闺蜜的王熙凤去看生了重病的秦可卿。在一番劝慰后,凤姐走出病房,展眼就来到宁国府的花园。于是就有了毕飞宇老师着重解读的那句话: “凤姐儿正自看园中的景致,一步步行来赞赏。”
这就是凤姐的人生态度。在目睹亲爱之人行将死亡之后,一瞬间便恢复了平日的神情。为了让大家明白为什么这句话这么重要,我引用一下毕飞宇老师的原话: “上帝啊,这句话实在是太吓人了,它完全不符合一个人正常的心理秩序。我想告诉你们的是,这句话我不知道读过多少遍了,在我四十岁之后,有一天夜里,我半躺在床上再一次读到这句话,我被这句话吓得坐了起来。我必须在此承认,我被那个叫王熙凤的女人吓住了。这个世界上最起码有两个王熙凤,一个是面对着秦可卿的王熙凤,一个是背对着秦可卿的王熙凤。和林冲一样,王熙凤这个女人“使人怕”。把我吓着了的,正是那个背对着秦可卿的王熙凤。“一步步行来赞赏”,这句话可以让读者的后背发凉,寒飕飕的。它太反逻辑了。”
任何一个人在目睹闺蜜将死之后,都不会做出如此的举动。但是又都会做出如此的举动。王熙凤可怕的地方在于,这个动作和行为如此地出格,如此地难以被人理解,但是这才恰恰是它最合理的地方。毕飞宇老师讲,曹雪芹是反逻辑的,但是正是在这种反逻辑中,他让我们了解到了、或者是窥探到了人性深处的那丝丝凉意和黑暗。它深不见底,它隐伏在漫不经心的日常中,只有**如曹公,才能一眼洞穿。
病房是一个怎样的存在?我想贾宝玉本人可能最能够体会。他第一次初试云雨情,就是在秦可卿的闺房里。当时的那个闺房,金光闪耀,“室宇精美,铺陈华丽”,让他赞叹道“这里好!”。可是在王熙凤和宝玉第二次去探望秦可卿时,曹公却只字不提这个闺房里的景致。因为闺房已经变成了病房。秦可卿,这个《红楼梦》里的第一大美人,即将因为疾病和心病而走向死亡。病房是压抑的,在这里面找不到任何生命力。它让人想到不寒而栗的死亡。这就是当时凤姐面临的景象。她面对着一个病入膏肓的人,这个人她曾经如此熟悉。这个人,汇集了所有的美貌、才华和人世间的珍贵的品格,但可能在明天就化为乌有。
这就是《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它在一次漫不经心的探视中,向我们揭示了生活和生命本来的样子。许知远在采访马东时,马东说他底色是悲凉,因为少年时候看过《红楼梦》。《红楼梦》确实悲凉,我高中时读,看里面莺莺燕燕、歌舞宣扬,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吟诗作赋、曲水流觞,感觉富贵人家活得真自在啊。可是要是细细追究,《红楼梦》里,大多数写的都是死亡。它的回目和篇章,都可以以秦可卿之死/黛玉之死/尤三姐之死/秦钟之死来代替。悲凉和死亡,虚无和空旷、荒谬和无可救药,这才是《红楼梦》那庞大而华美的袍子下隐伏的东西,令人心惊。
凤姐感受到了这种气氛了吗?毫无疑问是感受到了的。且看凤姐安慰秦氏道:“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个年纪,倘或就因这个病上怎么样了,人还活着有什么趣儿。”宝玉这般**之人,早已经哭作一团了。凤姐也是如此。可是曹公并没有止步于此。曹公接下来就写凤姐开始“一步步行来赞赏”。
花园是个怎样的地方?正值早春,宁国府的花园里蜂围蝶阵,百花齐放。这是生命的春天。凤姐,一个年轻的少妇,也正值青春年华。这个年纪的人,难以想象死亡是什么样子,尽管她刚刚经历过它的压抑。这两个地方,花园和病房,恰恰是两个对立的存在。一个承载着死亡,一个承载着生命。凤姐说人生得活得有趣,生病了,死了,就毫无趣味了。这就是她的人生态度。她并非毫无慈悲之心,怜悯之心。在病房中时,她也曾“眼圈一红”、泪珠一滚。可是这究竟不是她的事情。这是一个对生命和生活太过眷恋的人,她贪婪,她的贪婪不仅仅在于对物的攫取和占有,不在于生活的种种庸俗的享受,而在于对人生本身的贪婪。
上一篇:《失踪HOLIDAY》读后感10篇 下一篇:《房客别这样》读后感精选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