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在《我的精神家园》一文中写到:
“安徒生写过《光荣的荆棘路》,他说人文的事业就是一片着火的荆棘,智者仁人就在火里走着。我觉得用不着想那么多。用宁静的童心来看,这条路是这样的:它在两条竹篱笆之中,篱笆上开满了紫色的牵牛花,在每个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蓝蜻蜓。维特根斯坦临终时说:告诉他们,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这句话给人的感觉就是,他从牵牛花丛中走过来了。”
在我的精神家园中,老朋友是阅读和写作,新朋友是书法和国画。我觉得它们都是美丽的牵牛花,我希望它们伴我度过美好的一生。
小抄:https://.douban./group/topic/111786142/
《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五):你的精神家园
书买了有半年,看了几个月。一开始看到李银河有点烦,看看又习惯了这个老太。这本谈了很多文艺,包括书、电影、文化、风情……无论写什么,在王小波笔下都是那么有趣。最后一篇我的精神家园里,说:假如我今天死掉,恐怕就不能像维特根斯坦一样说道: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看到这里,之前笑过也觉得很难过。因为两年后的1997年,王小波就去世了。
他说,个人是尊严的基本单位。(《个人尊严》)
讲到新建的灰砖城楼,他说:要是可以随意翻盖,那就会把历史当作可以随意捏造的东西,一个人尽可夫的娼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提到《卖唱的人们》,在维也纳见过的最动人的街头表演,他说:青年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勇气和他们远大的前程。
回忆起住美国的往事,他的意大利邻居规整庄严的建造他的花坛,他说:屋主人虽然老了,但也不是苟活在世上。(《门前空地》)
讲到追星,他说:影迷(或称追星族)是有计划、有预谋地把自己置于一场癫狂之中。(《明星与癫狂》)
对于《承认的勇气》,他指的是承认自己【傻】的勇气。他说:有了前后两种参照,就能大体上知道什么是对的。这就是我的智慧:『有这种智慧也不配叫做智者,顶多叫个成年人。』
在《文明与反讽》中,他说:我总觉得文学的使命就是制止整个社会变得无趣。
讲到《关于幽闭型小说》,他说:人生唯一的不幸就是自己的无能。
在《我看“老三届”》中,他说:人生在什么国度,赶上什么样的岁月,都不由自己来决定。还说:当语及他人时,首先该把他当个寻常人,然后再论他的善恶是非。
《男人眼中的女性美》,他说:年轻、健康,这本身就是最美丽的,用不着用化妆品来掩盖它。
说到女权,他说:真正的成就是自己争取来的,而不是分配来的东西。
《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六):我的精神家园
很喜欢王小波,因为他很有趣。
读一本书就像品尝精神的美食,如果味如嚼蜡便难以下咽,而像王小波作品的有趣让这些精神大餐吃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王小波说他生活一定要是有趣的,这是他毕生追求的事情,有趣的人的作品也一定是有趣的,他的作品充满了黑色幽默,不能捧腹大笑,但是仔细琢磨起来,越品越有韵味,最后一声坏笑或者头脑、鼻子、嘴、肚子同时轻微震颤了一下,不知不觉就把整本看完来了。
王小波的杂文更加出色。王小波的某篇文章好像说过这件事,我看了几本他的书后也是有同感的。王小波的小说以《黄金年代》《白银年代》《青铜时代》最为出名,被称为自叙三部曲,具体的评价不再详述了,各大书评网站上自然不少,杂文要属《沉默的大多数》,再就是这本《我的精神家园》,《沉默的大多数》因为用手机看的电子版,实在是不喜欢电子书,没有书香,没有触感,有点像无味的香瓜,口感实在像黄瓜,觉得不能糟蹋了好东西,看到一半就决定还是买书看的舒服,至于这本《我的精神家园》是很凑巧前几天在图书馆看到的,两天不舍释卷的看完了,除了吃饭睡觉外基本上就是在看这本书。王小波的杂文给我的精神享受远远超过小说,小说看过之后最大的感觉是,写的 好,语言用的很朴实却很巧,**的,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是一种无声的控诉,一种沉默的呐喊,杂文每篇虽短,但是每篇即使放在现在也非常的应景,完全没有被20年的时光所淹没,反而更觉得先知先觉,在岁月中熠熠生辉,这种对社会和人性的透视与分析深刻而生动,他所指出的问题非常有前瞻性,很多问题至今仍未解决,甚至至今越加严重,更为突出。从王小波的杂文中可以看到一个有责任感和责任心的前沿作家的风范,还有社会旧疾一直未加治理或者无法根治的悲哀。
上一篇:狐狸土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荒野指南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