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诗经典读后感10篇

  《朦胧诗经典》是一本由北岛//舒婷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的242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011-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朦胧诗经典》读后感(一):短评

  既称“朦胧诗”,里面许多诗歌的意蕴、思想与情感也便朦胧而难于体悟,但也许这也突显着朦胧诗强烈的个体性,——以我之言,“用自然的自我追求自由”。

  与时下一些所谓的诗歌比起来,当年显得叛逆的这些朦胧诗,如今却成为了经典,甚至主流。或默读或诵读北岛、顾城、舒婷等人的这些经典的朦胧诗,不求读懂读通,辨析手法,但求置身意境,与作者产生一点简单的共鸣。诗歌,关于远方,关于理想,属于青春,也属于整个人生。

  诗人芒克这样形容诗歌:“那残酷而伟大的想象,是你在改造着我们生活的荒凉。”

  《朦胧诗经典》读后感(二):三首诗赏析

  《太阳城札记》是由著名朦胧派诗人北岛所创作的组诗。“太阳城”是一座虚拟的城,看名字便能得知此城是充满阳光的。组诗创作时间不详,但是在文革左右。在文革中“太阳”象征着领袖。故“太阳城”是一座有领袖的城。充满阳光则可看出生活在此的人们是快乐的,幸福的;但文革期间,人们却是生活在动乱之中的。可见充满阳光的“太阳城”具有反讽意味。

《自由》

  《自由》一诗一共两句话。首行一句“飘”,给人一种动态。接着作者写道“撕碎的纸屑”作为本诗的结尾。短短两句话,却给人强烈的画面感。“纸屑”是轻的,也给人一种自由动态之感;而“撕碎”则带有破坏感。“纸屑”本身是一张完整的纸,而在这里却被撕碎成为“纸屑”,可见作者借此表达了如果想要得到自由,必须要破坏掉一些限制。全诗可以用一句话写完:“撕碎的纸屑飘”,这句话的画面是连续的。而作者却选择了将动词提前,强调了这种自由感。并且使诗歌更具节奏感。结合时代背景来看,诗中的“撕碎”表现了一种撕裂感与放逐感,使得“纸屑”是不完整的,有缺陷的。由此可见,这样的自由是被破坏的。“飘”展现了无力感,纸屑都是随着风飘的,它本身是无法控制方向的。“纸屑”是被**成这样的,同样给人无力感,并且充满着被动感。这种被破坏的自由却让人看上去看自由,故这样的自由是表面上的自由,充满着反讽。

《劳动》

  本诗只有一句话,但画面感却是**的。“手,围拢地球”,这里的“手”是单独列出的,起到了强调作用;“围拢”充满着包围感。一双手肯定不能围拢地球,所以这里的“手”是指很多人的手。故题目中的劳动是需要很多人一起努力的。大家一起做的一件事是将地球围拢,给人一种凝聚感。结合背景来看,本诗具有极强的讽刺意味。地球是很大的,即便是所有人的手都在一起想要将地球围拢都差得很远。可见这里的“地球”是夸张的,作者借此讽刺了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同时这种凝聚力也具有了讽刺意味。

《祖国》

  本诗十分沉重。诗歌以“她”开头,我们常常说祖国是母亲,此处的“她”就代表着祖国母亲。“青铜”具有时代感,历史感;“盾牌”是冷兵器时期打仗时用来防护的,同样具有历史感,这青铜盾牌“靠着博物馆发黑的板墙”。“博物馆”是用来使人铭记历史的;故也给人一种历史感。“发黑的板墙”给人感觉是被遗忘的,“板墙”二字更有一种冰冷的感觉。祖国母亲是被“铸”在这盾牌上的。“铸“字体现了“她”十分痛苦;而盾牌“靠着”板墙,“靠着”体现了无力感。作者没有点明“她”是祖国母亲,而是直接写用“她”代指祖国母亲,祖国在这里被弱化了。结合时代背景来看,当时的祖国是弱小的,这反映了当时现实中祖国的情况。“盾牌”在战争中是用来防护,“博物馆”是陈列历史文物的,俗话说“以史为鉴”,这里的“博物馆”带有反思的意义。这展现了祖国在历史上的形象。“发黑的板墙”给人一种被遗忘的感觉,而这原本应该是供人反思的。同时祖国应该是存在在人们心中的,而现在却是被铸在盾牌上的。可见这里的爱国主义是表面上的,极具反讽意味。

  《朦胧诗经典》读后感(三):太阳城札记——“假大空”

  《太阳城札记》是朦胧诗派诗人北岛的作品,中国朦胧诗诞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当年的中国正经历大跃进之后的文化浩劫——文化大革命(文革)。再次期间,许许多多的知识分子遭到了不应有的批斗,老师也被打上了“臭老九”的名号,知识分子停止了应有的文化活动,取而代之的是上山下乡的农作,不过,在这期间,人们都处于无人看管的情况,许许多多的知识分子在此期间借由不充足的物质资源,写下了内容短小但却意味深长的朦胧诗。《太阳城札记》由很多小诗篇组成,甚至有“一字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朦胧诗短小的篇幅的背后承载着对社会的批判。 以大字报作为代表的,文革时期的文化,语气高昂,气焰嚣张,但是缺乏深层次的内涵,同时伴有过于激进的错误认识,因此,社会文化就呈现出了假大空的特点,《太阳城札记》许多文章都对这样的社会风气进行了批判。首先是“假”这一特点,这里的“假”指的是失真的情感而不是错误的事物。《祖国》是这一特点的好例子,“她被铸在青铜的盾牌上”,“她”这个词用来代之我们常说的“祖国母亲”,首先就给人们一种亲近感,但是,一个“铸”字,使得祖国与盾牌紧紧连结在一起,这样的祖国,成为了一种保卫尊严标志抵御外部入侵的标志,所以说,祖国的曾经是光辉的荣耀的,但是,诗歌的下一句内容突变。“靠着博物馆发黑的板墙。”“靠”这个动词让人自然感觉都一种祖国的无力,“博物馆”是成列有意义的老旧事物的地方,再加之“黑色的板墙”颜色和意向上都赋予人们一种落后的感觉,后半句给读者必定留下来负面的感觉,祖国只是曾经辉煌但是现在却成了落后和萧索,这样的意向无不让人感觉到,人们对祖国的感情是大不如前的,是失真的,这便是作者所描绘的思想的失真。 由于历史大跃进的缘故,文化传媒等刊物上,出现了不少违反科学道理的产量报告,文化界也提出了像“年产万首”的口号来响应大跃进。这样的宏大目标是不切实际的,是不符合诗人的创作价值的,对于文学作品的创新,追求的应该是其带给人民正能量的质量,而不是盲目的追求数量。《艺术》这首诗歌就包含了这样一个情感,“亿万个辉煌的太阳”描绘了数量之多,这样大数量的太阳,必将是给人民带来无限的温暖,但是,阳光照射在“打碎的镜子上。”这样一来,即便是太阳的光十分强烈,也一定避免不了出现瑕疵的情况,所以,作者也就把不追求质量而盲目追求数量比作一个个太阳,他们看似美好,阳光普照大地的宏大场面让人激昂,但是,实际上,众多诗歌对公众的作用是却是支离破碎和充满瑕疵的。归根结底,那些为了大跃进式的发展口号都是不切实际夸大的。 最后的一个观点就是“空”,“空”在这里主要代表着空洞的事物,作者笔下的孩子,仿佛就带有这样的意味。又是两句话式的结构,前半句应用了“整个海洋”这样一个宏大包罗万象的意向,来渲染孩子丰富多彩的特质,表明他们承载着美好,但是,下半句的画风突然转换,“叠成了一只白鹤”,首先“叠”这个动作就给人带来了深深的压迫感,仿佛孩子们的天性被世俗所该变,同时,多彩缤纷的画面被做成了“一只白鹤”,这样的颜色变化,使得多彩的颜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最干净和单调的白色,这样的空洞虚无让人无法感到诧异,这也同样代表着千千万万的孩子。 朦胧诗就像是一面镜面极小但是折射率超高的镜子,它的篇幅短小,但是却以强烈的亮光照射着整个社会,整个时代的“失真的虚假”,“过度的夸大”,以及“平淡的空洞”。

上一篇:《谁都逃不掉的世界经济大崩溃》经典读后感10篇 下一篇:二十二岁之前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