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式”到底有多独特?》是一本由黄亚生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1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模式”到底有多独特?》读后感(一):内容很让我信服的访谈录
作者的观点是否有瑕疵暂且不说,主要是无论有或没有,我都分辨不出来。通篇读下来,没有发现明显的可以被驳倒的观点;反倒是很多视角让我耳目一新。
这本书只是有一个问题,因为是一本访谈录,很多观点作者在多次访谈中都有谈到,所以一些段落和句子反复出现多次,十分影响阅读的感受。
《“中国模式”到底有多独特?》读后感(二):制度和环境更重要
作者的主要观点是制度和环境更重要,一个良好的制度会让一个经济体更具生命力、创造力、竞争力。而自九十年代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无疑是一场自上而下主导的华丽演出,终究是一场的浮云,没有效率和缺少持久性的。中国一切奇怪的经济现象都深深埋在了体制之内。也许,无论我们走的都走发展的死胡同。
《“中国模式”到底有多独特?》读后感(三):不错的书
因为不是业内人士,亦不是对经济感兴趣的人,所以对于模式之类的知识知之不多。读了本书,还是很有收获的,很多观点很有道理,比如中国和印度的对比,好像从专业角度一分析,哦,原来是这样呀。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的相关政策,很多能和书中的观点对应上,越来越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此类书多读有好处。
《“中国模式”到底有多独特?》读后感(四):不晓得这书中说的内容有多少是真知灼见?
没看过不乱评 但是中国经济目前乱象一片,实在是看不透。。
中国模式?就是劫贫济富,就是剥削劳动力,就是把农村败光。。
这样的模式现在还能走多远,谁知道呢?
现在中国的经济纯粹被房地产绑架,地产商与地方政府合谋。。 这样的模式造成了现在的窘境。谁能解开?
《“中国模式”到底有多独特?》读后感(五):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中国模式归根到底,就是用不相称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创造了连续30年的高速发展奇迹。
然后这种奇迹的背后,仍然是制度性的不相容,在彼此可以容忍的前提下,相互忍让才形成了今天的中国模式,
然而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以及这种模式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强国之路,作者似乎进行了一些思考,但所给出的选择或者答案并不确定,或者说并不令人信服。
《“中国模式”到底有多独特?》读后感(六):已经被事实证伪的书
读到龙象之争这部分,就完全读不下去了。
2011-2012年,印度的GDP增长率直线下跌,已经到了3%,出口量不断萎缩。国内的内需完全没有书里说的那么强劲,足够支持GDP的高速增长。
虽然书中的观点,部分认同。但是有些论证有也太过简单或牵强。比如证明基建不能保证经济增长。证明是:如果那样的话,古埃及的经济增长应该是最强的。可是金字塔根本不是经济相关的基建啊。当然政府硬推的基建是不见得好啦。
另外整本书的行文非常松散,出现很多重复的地方。似乎只是把一系列文章整理集蒐就发行了。
总体上差评。
《“中国模式”到底有多独特?》读后感(七):路越走越窄……
1.没有“中国模式”,走的是巴西模式:国企垄断,乞求外资,打压民企,政府挥霍,贪污腐败,以至违约收场。
2.印度不靠政府乱花钱,而靠民企就能达到和中国差不多的增长率,而英国人留下的自由民主思想继续发挥积极作用,对印度当刮目相看了……
3.http://.ftchinese./story/001060166
“印度龟”有望超过“中国兔”
《“中国模式”到底有多独特?》读后感(八):简要概括作者的观点
简要概括作者的观点:
所谓的“中国模式”并不存在。中国的经济增长并没有脱离一般的经济发展规律,其成功经验和欠缺都可以在其它国家的经历中找到印证。
中国的“政治城市化”并没有带来居民福利的显著提高,失地失业农民未能从土地流转中得到收益并形成购买力,户籍城管制也限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农民工的被迫流动限制了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
上一篇:刀尖:刀之阴面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千城(第1辑)》的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