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刀之阴面读后感10篇(3)

  她曾是上海滩上的大家闺秀,年轻时结识了作为南社诗人的丈夫,两人是当时文坛上的“诗人伉俪”。抗战全面爆发后,他们带着一箱诗稿逃难至香港。一天,夫妇俩在街头行走,因她丈夫长得颇像当时国民政府的某位要员而被日本人误认,遂而被当街枪击成重伤,子弹穿过她丈夫的身体又射向她的手臂。最终,他的丈夫在她的怀中不治身亡,她的手臂却保住了——写到这里,同样会想起《刀之阴面》中高宽倒在林婴婴怀里的场面。

  她的丈夫临终前的嘱托就是希望能将自己的诗结集出版,所以她带着丈夫的诗稿,以及一些在内地不易买到而在香港购买的的工具书连夜乘坐飞机逃到重庆,我想现在我手里的这部词典应该就是这些书中的一部吧。至于孩子,他们在香港出生的第一个孩子,被她寄养到了一户农户家里。

  抗战胜利以后,她回到了上海。她说常常能在电视上看到那个被寄养掉的孩子,当我们问她是谁,她却微笑不语。

  其他的事,在此不详述。

  麦家说:“生活中的很多人很多事,远比我们虚构的故事要精彩。”但“精彩”这个词,终究是把故事作为消遣的我们来定义的。我只想说,战争中一定有无数的“高宽”、无数的“林婴婴”,此刻我读到《刀尖》才会发现有情节相似这种小概率事件发生。在此只想感谢作者麦家,以他的方式还原了一场战争和一段战火中最壮烈的爱情。如今听起来如同传奇一样的这段历史,半个多世纪前却曾是我们前辈的生活。

  《刀尖:刀之阴面》读后感(九):当谍战已经路人皆知时

  麦家说,这是他的“第一本也是最后一本”谍战小说,之前写的只是“特情”小说而已;麦家的作品,卖点在“谍战”,甚至被称为“谍战小说第一人”。在拿到茅盾文学奖之后,麦家拼命地在“特情”小说的道路上**,把之前写过的套路换一套人物重写一遍,伴随着这一过程的,是中国各式各样的谍战电视剧和电影层出不穷,以至于电视上除了古装就是谍战,并且都集中在20世纪的前半叶。

  看着间谍门在小说里、影视作品里晃来晃去,听着各种呕心的表忠心以及看似玄乎的暗语,我不知道这些深居简出、整天提心吊胆的特工们,究竟多久才能解脱。

  谍战类作品的特点在于,它无时不刻在教育你:人心是复杂的。一个暗示,一个眼神,一句话,说话的方式,走路的方式,各种信号物甚至天气,都是情感表露的道具。于是所有的人都在猜,猜功不够者早早的殉难,剩下的人继续玩末位淘汰。作者的目的也很明确,终极boss不是疯子就是狂人,你要想击败这样的人,得变得和他们一样疯狂或者歇斯底里,否则就只能期待好运气。

  略带一点逻辑推理的谍战作品,运气会少一些;剩下的作品,通篇充满了不可思议的运气——无论是好运还是霉运。麦家的作品也不能免俗,毕竟同样人的精力有限,一年一部的速度没几个人吃得消,炒冷饭少不了,凌厉的转折也少不了。

  这部作品的特色在于圈钱的方式与众不同。一个故事分男女主人公两个角度来写,女主那里插入一些前传,男主则负责介绍核心框架。看似存在劳动分工的作品会不拘一格,实质上本应合二为一的故事却因此变得混乱不堪。

  男主的故事线:引子-女主出场-互相利用-被同化-完

  女主的故事线:家族衰败史-恋爱史-同化男主-身份被揭穿-完

  如果把二者合并,则故事线是:女主家族史-恋爱史-女主入场-男女利用-同化男主-女主暴露-完

  男女主人公并非情侣关系,这一点不要想当然;他们只是同志,纯洁的友谊。女主为了爱人,从千金**变成了谍战特工,还是高水平、让在沦陷区沉浸多年的男主敬佩不已的高级特工,这只能说明世界太奇妙了。最奇妙的莫过于同化的过程,一本共产党宣言,就让男主幡然醒悟,多么神奇的药啊!这比这本书里**oss 的糖要厉害上百倍。就凭这效果,何愁世界大同无法实现呢?

  会有人辩解说,这是上峰的意思。

  上峰当然要宣扬主旋律,没有主旋律,历史是怎么书写的呢?你们当然是历史的胜利者,于是胜利者的光明磊落,胜利者的阳光普照,胜利者的高帅富美,这些形象几乎渗透进了所有的作品之中。胜利者能忍耐,胜利者能牺牲,胜利者能坚持,胜利者有智慧,失败者配不上胜利,这才是中国谍战小说的内在逻辑。既然领导们愿意让大家写写这种题材的作品,那就一不做二不休,写到尽好了。

上一篇:最美遇见你经典读后感10篇 下一篇:《“中国模式”到底有多独特?》经典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