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回忆录经典读后感10篇(3)

  年轻时期的李鸿章,考科举,中进士,点翰林。他天资聪颖,怀揣着伟大的文学抱负。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为自己苏州杀降行为的辩护,显示了他残忍暴戾的一面。

  救济饥荒时期的农民,又说明他存有怜悯和同情之心。

  与慈禧太后的对话,看得出他一副奴才像,恐怕这也是封建时代的官员必备的升官法宝。

  马关谈判的回忆场景,展示了他作为一国特使和外交家,巧言令色不畏强敌,能与敌国周旋的本色。

  出访欧美期间,受到西方各国最高级别的款待,令人意外,其中的许多细节,是史书上看不到的。面对西方各国记者的刁难和问责,李鸿章展示了作为一位外交大臣幽默而机敏的一面。

  作为洋务运动的领袖人物,面对康有为等人激进的改革方案,他愤怒至极。骂康党“愚蠢的行为”恐怕遭致国家的分裂。

  在生命最后关头,毅然带病北上与八国联军谈判,签订《辛丑条约》。后吐血而亡,结束了他悲剧的一生。

  《李鸿章回忆录》读后感(十):看《李鸿章回忆录》,论时代之英杰

  众人都知“时势造英雄”,殊不知时势也能埋没英雄呢!在一个泥沙俱下的时代,即有壮志豪情也不免会在一片哀歌当中“折戟沉沙”。依我所见,晚清的李鸿章正是一个如此人物。

  少年时节,李鸿章曾有诗云“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年少豪雄之情可谓极矣!辗转岁月,戎马倥偬,当真已“封侯拜相”了的李鸿章在甲午之后心气却早已变尽了,“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请君莫作等闲看。”

  我对李鸿章其人其事虽略有感喟,然所知却不多,一点很有限的认识,基本来自一本梁启超的《李鸿章传》。这本书是才子手笔,洋洋洒洒,议论风发,缺憾处是叙事不足。才子文章大抵如此,控不住才气,个人情感、见解过于表露,虽然很好看,于文章、事体却甚显不足。

  此次得知《李鸿章回忆录》出版,起先便起了一个老大的疑问,李鸿章写过回忆录吗?后来得友人告知,乃系一外国好事者所为,即所谓“伪书“是也。

  当我手抚其书的时候,遗憾地想“要真是李鸿章自己写的回忆录该多好”!遗憾归遗憾,退而取其次,眼下这本书也还挺有“可爱”之处的。首先写该书的人是一美国人,能起心来写一本别国人物的“回忆录”,就事体来说已是难有的,这个人想必很有点不羁的性格和敢作敢为的性情吧?若不把该书当回忆录来写,而仅当一小说来创作,也即少了“伪”的部分,那我真要为其鼓掌、呐喊了。其次,李鸿章所处的时代,离我们现在已有一百多年时间,虽然同属一国人,我们离他和他的时代已经很有距离了。这本《李鸿章回忆录》从英语翻译而来,情态、语句离现代中国人倒却挺显‘近乎’的。其三,该书虽系伪造,然情理事体大致不错,作者是李鸿章的一名“粉丝”,对李鸿章是有过比较详细、认真的了解的。基于以上三点,我感觉这本《李鸿章回忆录》是一本可读之书。

  最后,我想以我的浅见,对李鸿章再做一点个人的评价,虽然他是早已作古之人,怎么评价对他是已全无所谓的。他是一个历史人物,作为后来人是有权力对以往的历史(包括历史人物)作或是或非,或深或浅的评判的。我认为李鸿章在他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人杰,但不能算是“英雄”。他比与他同时代的大多数人更高大、更多经受了世事的砥砺和锻造,作为一个人他远比平常人丰富和深刻。然而他毕竟不是一个能摆脱或超越时代限制的人物,他的所作所为即使克苦克艰,但怎么说也不能闪烁出光辉的色彩。李鸿章没能成为一个英雄,所以我们也才感叹他的人材为时代所埋没。

上一篇:《自由自在零帕族》读后感10篇 下一篇:一九八四的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