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去的《周四 二十一点三十分》,是无固定居所者的系列书写,只是视角不同,是借艺术的普及与否的课题来做出关怀。如同第204页的那幅照片,作者说:“我以红、蓝、白三种颜色的椅子,以及圆桌会议的形式来彰显与凸显出法兰西共和国标榜的自由、平等、博爱以及团结。”作者开篇就先说,她不赞成那极为势利的艺廊X先生的论点,她不认为艺术只是少数有钱人才玩得起的,艺术应该是可以普罗大众,让大家一起分享的。所以她就举了这堂周四写作课做为例子,从这堂专为无固定居所者开设的写作课中,作者观察到平民甚至是贫穷者,也是有分享艺术的天分及权利。而最重要的是天分,天分不是说你比较有钱就会有、你没钱就没有,那艺廊的X先生的说法不过是有钱人在附庸风雅罢了。从这个视角中,作者又为无固定居所者的生存权利做了极有效的平反。
最后一个章节《圣诞快乐》,这个篇名作为总结,看起来还不错,有祝福、期许的感觉,然而作者却又做了一个与“圣诞快乐”相反的论述。她说:圣诞节对基督徒而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在这一天,透过纪念耶稣诞生,来效法神对世人的态度,以慈悲、怜悯之心、爱别人、宽容别人,让每一个人在二十五日那天,都能得到照顾、怜悯与宽恕。然而我在圣诞节这段期间所见到的,无论是法斯娃眼中的圣诞节只是另一个消费主义社会里的群众大拜拜,或者从艺廊老板X先生对待努伊这种『无固定居所者』的态度,使我领悟到--人的本性并不会因圣诞夜而有所不同……这些人间景象所显现出来的,不仅是一个失去了意义的圣诞节,简直与其原意背道而驰。
“圣诞快乐”的祝福因为这段谴责,而沉重黯淡了下来。以此篇作结,足以令人警戒与深思。
《安格尔的小提琴》读后感(七):生活中的艺术和艺术中的生活
合起书本,我特意**出手机看了一眼时间:2012年元月一日13:16分。终于再一次得认认真真看过了一遍《安格尔的小提琴》
闭眼 放空 思绪万千
书的第218页开篇写道:
[我讨厌圣诞节,尤其是在巴黎过圣诞节!当一个人置身于年节气氛里,所有的朋友都回乡过节,店家也停止营业,那种感觉就像是被这个世界给遗弃。然而,却也偏偏在这个日子里,我的朋友们会不约而同频频对我祝贺:“祝你圣诞快乐!” ]
现在我将这一段改写成我自己的,表达我2012年第一天里的心情:
我讨厌过节,在这地球的任何一个地方过节!当一个人置身于年节气氛里,所有的朋友都回乡过节,即便店家还在营业,那种感觉依然就像是被这个世界给遗弃。然而,却也偏偏在这个日子里,我的朋友们会不约而同频频对我祝贺:“祝你元旦快乐!”
想起圣诞前夜,自北京机场怡平姐的电话:“我拜托你件事哈,书看完了帮我写篇书评怎样?”
她的神情立刻浮现于我的眼前,如同前夜里我们还一起在街角的咖啡馆坐到很晚,吃着蛋糕喝着咖啡,口气随便得谈着其实是非常严肃的话题。此时电话那头的声音把思绪重又拉回到现实,告诉我她几小时后就要回到她南方的故里――台北。
“好的!”我答应着,接着又说了许多其他无关书评的自肺腑的言语,直到她说她得上飞机时,才匆匆道声祝福,放下电话。
之后的几日里,信件中又被问及什么时间可以帮她写篇书评,十分期待的样子。
我说时近年底,给我些时间待我完全可以脱离这凡尘琐事时,安安静静得写文,因不想敷衍了这份真诚。
当第一次被问及说写篇关于这本书的文时,是有些忐忑不安的。因为生平可能是写过一些读后感,但头次被作者本人提及,生平里还确是头一回。更何况这作者本身还绝非一般的女子。
彭怡平―― 一个通晓法、日、英、德、拉丁文,热爱电影、欣赏艺术、崇尚旅行、喜爱美食与音乐的“生活艺术家”、专业影评人、旅游文学作家与文化评论者。一个独自行走过这地球已经40多个国家的女子。
她说让我给她的书写篇书评,你就知道我的压力该有多大。
石头来电,于是我请教她说书评该怎么写?久经无数杀场,以字为生如今又荣升导演的石头,却没给出我半个字的建议,好象当初跟怡平姐说:“这样好了,待我写好后先发给你,你先帮我看看行不行,可以了再放在豆瓣儿上怎么样?”结果回来的是一句:“你不用发给我,我才不管你写了些什么,这个是你自己的事儿,我告诉你哈,你就写一篇放在上面就好!我就要这个,是你写的就好。”
上一篇:明朝那些事儿9 图文精印版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挑战:压力如何塑造我们》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