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在《回忆与诗》中说,“据我现在理解,我最令他惊讶的禀性,是爱猜测思想、观察他人的梦境和其他琐事。“”他有安提诺依的脑袋和闪烁着金色火花的眼睛——与世人全无相似之处。不知什么缘故,他的嗓音永存于我的记忆。我知道他一贫如洗,却不知道他何以维生。作为画家,他连受赏识的迹象都没有。”“莫迪里阿尼在一个分明不美的人身上发现了美,并且力持这一观点,令我吃了一惊。我当时已经想:他自见的一切,大概与我们不一样。”“后来,我坚信这样一个人一定会熠熠发光,便向巴黎来客打听莫迪里阿尼,回答千篇一律:不知道,没听说。”等到听说的时候,却一下子听到太多,莫迪已死了多年。
传记作者说:“ 安娜和毕加索,是莫迪生命中仅有的真正天才。她是他完美的爱人——再未有过——尽管两人的爱情笼上了一层哀伤,她是唯一让他欢欣**地爱着的女人。”
南非女权主义者比阿特丽斯.黑斯廷斯 Beatrice Hastings。1914年,比莫迪年长5岁的比阿特丽斯·黑斯廷斯(BeatriceHastings)走进了莫迪的生活,她有着复杂的过去,和智慧的头脑,能懂得真正的才华,活跃而直言不讳、读书之广也让人惊讶——她是莫迪所需要的兴奋剂。两人酒后的争吵十分激烈,凶狠的厮打也让她乐在其中,这对情侣在巴黎艺术圈逐渐变得臭名昭著,她既是他的魔鬼,也是他的缪斯。1914到1916年之间,莫迪为比阿特丽斯画了15幅肖像和无数素描——“他每天都从我身上在获得灵感”。比阿特丽斯真心钦佩莫迪的才华,希望能把他从每况愈下的酗酒中拯救出来,但她发现想要维持他们梦幻般的生活越来越难。共同生活两年后,她投入了另一个意大利雕塑家的怀抱,并且把伤痛永远留给了莫迪里阿尼。
自我牺牲的巴黎姑娘让娜.艾布特纳.Jeanne ebuterne。让娜,是莫迪里阿尼喜欢的那种女人——或者说很快就会长成这样的女人。她那时十九岁,那如梦如幻的飘渺神情也是典型的东方情韵。她文静、内向。对莫迪充满狂热的**,不顾父母的反对搬来了一起。
让娜是莫迪最好的情人,为他摆姿势、做模特、崇拜莫迪,莫迪喝醉了,还把他背回家,为了得到莫迪的欢心不得不放弃脆弱的自我,但她的**和多疑却让莫迪十分痛苦,年轻的让娜不断希望莫迪能够最终稳定下来,却忘记了莫迪最需要的身体和心灵上的自由。
在莫迪的笔下,让娜的肖像却逐渐变得扭曲,头更加椭圆,脖子更长,四肢更伸展,隆起的**表明她正怀着一个不受欢迎的孩子——莫迪多次反悔与让娜结婚的约定,对家庭的约束逐渐感到厌倦也让他的画中带着悲观的情绪。让娜眼睁睁束手无策地看着莫迪死去,甚至忘了送医院。莫迪临死唱着意大利的歌,最后说出的话是:“意大利!亲爱的意大利!“
切切而笑,啾啾而鸣的燕子啊
飞过地中海
哦,里窝那!
我要献给你,
最号啕的哭喊,
最响亮的呼唤,
羊头的诗人。
就在莫迪死去的第31个小时,让娜后退着从5楼的窗中跳下,颅骨碎在了街石上,带着怀中的婴儿离开了人世。
他喜爱非洲艺术,钟情于雕刻。他说“原始中有一股简化的美,和新古典主义们从希腊、罗马中提炼出的线条最为接近。”这些异国的雕像让他有章可循,又忠于自我。在日后他的无数绘画中,都能够看出非洲雕塑的影子。
作为一位热烈追求线条效果的画家,对波德莱尔在诗歌《美》中的声明感同身受:”我讨厌扰乱线条的运动。“倘若莫迪加入了某个受欢迎的时髦艺术运动,他可能会取得经济上的成功。那些喜欢印象派的人无法忍受莫迪里阿尼对光线的漠视,他作品中清晰的轮廓,他对自然独断的扭曲。
莫迪说“值得雕塑和入画的美好匀称的女性,一旦穿上衣服,便显得笨拙粗蠢”。有人问莫迪,为什么他的自画像总是一只眼睛睁,一只眼睛闭着?画家回答说:我用一只眼睛看世界,另一只眼凝视自己的内心。其实,他笔下的人物大多是有眼无珠的,以表现他对这个世界的漠视。
莫迪轮廓硬朗的**画表明了他把轮廓线视为绘画最本质的元素。他遵循着从安格尔到德加再到劳特累克的优美的线描传统,他的线条自然流畅、优雅简练、坚决而自信。他理想化的形体起伏有致,涌动着柔和舒缓的曲线:胸部**,纤腰肥臀。他的**作品有着一种直率的**力。有古典的安详,供我们凝神关注。正如在雷诺阿的画中一样,在莫迪的画里”女性的**,连同其本身的**,与世隔绝般地呈现给观众,似乎它本身就是终点。“莫迪的**作品是对人类身体的赞歌。
上一篇:全图解钩针编织入门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日本的逻辑读后感精选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