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土改”的前前后后的读后感10篇(6)

  赵连芳、汤惠荪、马保之、卢守耕、刘淦芝、刘廷蔚及许多未

  来台湾之前辈。其他较年轻一辈后来在农复会工作者如蒋彦士、

  金阳镐、欧世璜、龚弼、朱海帆诸先生与我,当时均为中农所

  技士或技佐。早年无农林部,仅在工商部(后改为实业部,战

  时政为经济部)内设农业司、畜牧司与林垦署。中农所当时除

  农业外,包括畜牧、林业与农经。一九三四年在中农所旁设立

  中央棉产改进所,一九三五年增设全国稻麦改进所,与中农所

  合作,进行稻、麦、棉三大作物之试验研究。但中国当时尚无

  农业推广机构。

  (丙)重庆抗战时代:一九四二年在战时重庆,农林始自

  经济部划出,成立农林部。钱天鹤先生于一九四○年出任经济

  部农业司长。农林部成立后任常务次长。因历任部长均为军事

  上将,钱先生负实际运筹战时农业之责长达六年,至一九四七

  年在南京时政府改组,由青年党领袖左舜生先生任农林部长,

  钱先生始离开农林部。在钱先生运筹之下,畜牧、林业与农经

  在重庆时自中农所分出,各自成立实验所,经济则为研究所。

  尤其重要者为一九四五年设立中央农业推广委员会,中国方有

  农业推广机构。农推会,在后方各省设立推广繁殖站,负责繁

  殖改良品种种子与推广。一九四六年政府还都南京后,农推会

  与推广繁殖站之业务在各沦陷日军之各省建立。但不久战事即

  恶化。推广工作,未及*农村,大陆即“陷”共。

  (丁)肥料与农药:虽然肥料与农药使用,对主要作物而言,均已有根据试验所作建议,但因推广系统尚无全国性之设

  置,仅赖各试验机构与大学农学院在有限范围内办理,故不能

  普及农村。更基本之限制为农村交通尚未发达,化肥与农药多

  赖进口。到岸价格加以内陆运输成本,到达农村时,其总成本

  已非绝大多数农民所能负担。国内有民营硫酸铔厂,规模不大,

  产品供沿海种植棉花、烟草与果树之农民购用。一般农民,当

  时仍以使用有机肥料为主。

  (戊)农贷:在中日战争以前,已由中国银行、上海银行

  与中国农民银行等在沿海各省办理农贷。对象主要为农民不能

  自用及不能在一般市场出售之加工用农产品,如棉花与烟叶等。

  银行本身并无足够分支行与人员办理直接贷放。一般透过纺织

  业与制烟业之收购系统办理生产贷款,亦可谓预付价款。农业

  试验机构亦透过此一系统推广改良棉种烟种、肥料与病虫害防

  治。在此范围内,农、工、金融建立良好关系。但面积最大之

  粮食作物,因到处可售,农民亦自家食用,农贷回收较无把握,

  办理甚少。银行直接贷放予农民之另一困难为除保甲外,农民

  尚无经济性组织。合作事业虽已推动,但尚未到达有效服务农

  民之阶段。银行无法遍设分支行,雇用足够人员,以办理大量

  而每笔微小的贷款。总括言之,一九四八年时,农民主要仍须

  向私人借贷。

  (己)土地改革:“平均地权”为孙中山先生民生主义重点

  之一。最早实施者系陈诚先生于一九四○年(中日战争期间)

  任湖北省主席时在该省十四县(其他县为日军占据)实施二五减租。可惜陈诚先生于一九四三年调任滇缅远征军总司令后,

  已见成效之减租工作,未能继续。日本投降后,一九四六年政

  府修正公布《土地法》与细则。并于一九四七年成立地政部。

  中农所前农经系主任汤惠荪先生出任次长。同年秋季,召开首

  届全国地政会议。筹备择区推行二五减租。但因政府复员南京

  后,顷即受到国共内战与货币贬值之夹击,除若干地区小规模

  试办外,未能全面推行。汤先生于一九四八年十月加入农复会,

  初任技正,农复会迁台后成立土地组,汤先生任组长。

  《台湾“土改”的前前后后》读后感(九):钱理群:你是我的父亲啊,我却再也不敢正视你的脸

  按:钱天鹤 农业学家。1893年出生于浙江杭州,1972年8月20日去逝于台北。曾任金陵大学教授、中央农业实验所副所长,抗战时期曾任国民政府农林部次长。1949年以后任台湾农业复兴委员会农业组组长等职。

上一篇:永生的海拉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前世今生》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