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爹妈思厨》读后感10篇(2)

  《老爹妈思厨》读后感(五):食物的身体记忆(小西)

  食物的身体记忆

  小西

  要谈食物跟生活、文化、记忆与历史的关联,最经典的莫过于法国小说家普鲁斯特在其巨著《追忆似水年华》中,提到的一个有关“小玛德莲娜蛋糕”的小故事:在一个凛冽的冬夜,小说的主角马塞尔回到家中,母亲送上热茶和小玛德莲娜蛋糕。他没有胃口并不想吃,但随即改变了心意,舀了一勺泡着蛋糕的茶,在送入口中的片刻,味觉的感受勾起了昔日的回忆,使他想起童年时在莱奥妮姨妈家里的情形。为了重拾过往的记忆,他再次品尝,然而他却再想不起什么。当他放弃不再回想的时候,昔日贡布雷的景象,突然之间从熟悉的茶点气味中迸发而出。

  不错,食物每每跟人的生活记忆交缠在一起,难解难分,因为人的生活记忆本身,更多的时候是在人的无意识层面上运作。有些时候,有些旧事(尤其是令人伤痛的遥远旧事)可能连当事人自身都以为早已忘掉了,但往往是一件表面看来毫不起眼但又似曾相识的对象、食物、风景,甚至路人的一个不经意的手势,突然之间让昔日的回忆自身体的某个角落,不请自来。而且过去的景象总是如在目前,但又明知早已不在了。若果让人勾起生活回忆的是一片小小的蛋糕,当曾经有过的那甜自身体的深处升起,口中的那甜便仿佛不再一样:跟记忆中的那甜相比,当下口中的那甜是差远了,但正正是口中的那甜,更突显记忆中那令人回味的味道的逝去。差了些什么呢?可能是一个人、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一片早已不再存在的风景。

  在这一本有关食物、生活、文化和记忆的小书中,透过公公婆婆的口述,我们勉力尝试重构一个又一个有关食物的生活故事。在消费主义当道的年代,希望让读者能够有机会从作为对象的食物,尝试回到一个被遮蔽了的价值与人文的世界。但在那被复述的记忆中,就算再具体与充满生活的细节,被复述的记忆也只能是抽象的。我们能切身体会好像马塞尔在品尝一片小蛋糕时那种“瞬间闪念”的感受吗?所以,这同时也是一本悼亡书,除了哀悼几位在本书出版之前仙逝的长者外,也追悼那种注定无法还原的身体记忆与感受。传统的家教,会强调“身教”的重要性,除了所谓“以身作则”的道德**外,我相信更贴身的“身教”,往往来自一些表面看来毫不起眼的共同身体记忆,它的媒介或载体,可以是一件小玩具、一支老歌,也可能是一片吃了一半,搁在小书桌上的云片糕。

  读王维诗作《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我们往往会把“红豆”看作“相思”的象征。但有时我会俏皮地想:若果对方真的听诗中主角的意见,多采下来的红豆,又将得到怎样的发落呢?它们是否会变成一碗美味的红豆沙?当对方每次品尝平凡不过的红豆沙,那种自身体深处、不由自主地渗透出的相思感,大概只有当事人“冷暖自知”了!

  《老爹妈思厨》读后感(六):味觉拾遗(小土)

  味觉拾遗

  小土

  麦当劳是一个帝国。这个军队拿着“快”剑与“廉”盾,加上“多元化”暗器、“优惠”锁链、品牌阵法等等,统占全球饮食业。有不少学者已对麦当劳做出不少研究。无论如何,麦当劳已成为餐饮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饮食文化演义中不可不提的情节。在这里不是要分析麦当劳如何如何成功/败坏,值得注意的是其昌盛并非偶然。社会学家韦伯指出现代社会其中一项重要特征就是讲求效率的工具理性。麦当劳正契合此时代的精神而得以速成。

  当然这只是一面之词,复杂的现象总有许多其他解释,视乎言者站于何种立场。文化之多样,又岂可一概而论。与快餐巨浪抗衡的SlowFood(慢食)也是一场不可忽视的社会运动。此书的立意或多或少与此沾上点边儿。再者,除“ 麦当劳”效应外,我们的饮食文化中更有精致品味的追求。由“米其林”(Michelin)星级定位到私房菜的同好欢聚,从烹调的艺术到进餐气氛的营造,那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轻视的内在价值。在此不是说“快”一定不好,我就不时会以“麦乐卡”购买麦记套餐,贪多一件赠送的苹果派或雪糕新地。赶上班时,更会外卖一份套餐在乘车时进食,好像很需要麦记。当然我永不会忘怀曾享用的法国大餐,每一道菜就像珍珠般闪烁,轻抚味蕾。那滋味就是一种艺术美。(花了上千元当然好食?)

上一篇:《房价的本质》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帝国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