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库1105》经典读后感10篇(3)

  树眼的《怕流水年华春去渺》,也让我分外亲切,其间分明有自己的影子。那时乡村的文化娱乐生活里,看戏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小时候常常跟着大人看戏,怀邦、豫剧之类,饥不择食。某次演出,不知何故发生了观众踩踏事故,事后据说挤落的鞋子都捡了好几筐。一天,看完豫剧《穆桂英挂帅》,深深地为宋朝这位巾帼英雄所吸引,当即对母亲发表观感:我长大要找穆桂英当老婆!很明显,我就是看个热闹而已。树眼此文,以看戏为切入点,以曲牌名统领各阶段,记述少年的精神生活,尽显阅尽世事的感触,以及对韶光流逝感到悲悯时的一种怀念,令人唏嘘不已。

  转引《读库1105》几段文字:

  小学关乎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小学提供的是文明的底线教育,它绝不是今天升学流水线上一道工序、一个环节,而是有自身独立的价值,不仅是知识的启蒙,更重要的是人格的熏陶与训练,是全方位的人的教育,是精神成人的起点,和大学一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许多人所受的教育可能就是小学,不一定有机会接受更高的教育,但他在一所健全的小学所获得的滋养,足以在精神上支撑他的一生。(傅国涌《过去的小学》)

  几百年以来,婚姻对象的选择主要是出于政治和经济上的考虑,无论是贵族还是市民都不例外:婚配双方性格如能相合最好不过,但主要考虑的还是巩固江山、结盟、保有或增加财产、通过生儿育女巩固现有的和子孙的家族地位。男女之间的情感,如爱慕之意和爱情,无人过问,有时甚至被视为有害的。(寇杜拉•比绍夫《儿童房里的启蒙运动》)

  独立思考的基础本来就是个人化的“我”,不是“我们”,一个个只接受第二手印象的心灵才组成了“我们”,已经失去了自己感受的能力——一号召就合唱,一示意就鼓掌,一鼓动就爱,一不足就恨,一刺激就夸张,容易交出自我,容易接受蛊惑,轻易交出权利,轻易得出结论。(柴静《只是欢喜随意而至》)【20111127】

  《读库1105》读后感(十):流水年华春去渺,有始便有终

  「三线人」

  一段过去不知的历史。攀枝花是生生的从崇山峻岭之间炸了出来。两三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和国家的号召、一个工厂,出于单纯的献身思想或是没有选择。有最初的极分子,由于疲惫,开始后退。三线是有的人年轻时的理想,老去时的怀旧和归属。如今,那段特殊的时代背景已经瓦解。

  ''受伤害的当然都是老百姓,一次次的政治试验,老百姓的承受非同一般,它不是一个游戏,可以重来。没有重来,一生就过去了。然后甚至几代人就这么过下去了。这些人在这里,他总要活下去。但是,对这所有的一切,对生命的关怀,随着这么一次一次,太没有理性。就是这么一拨人是慢慢被遗忘了。''

  「共产主义大楼」

  东南二环里的公社大楼,见证了五十年来的社会变迁,又为今天的北漂一族遮挡风雨。

  ''当这一切消失,他们最不容易调适的,将不是房价、房租、平米数,甚至不是地理位置,而是在大家一样贫穷也就等于一样富有的年代才能享受的优越感,将一去不返。''

  「过去的小学」

  从纷纷扰扰的往事里,挑了一些最温情的来讲述。过去的小学,文明的底线教育。今天的小学,同样有师长,令人念念不忘。

  当年校歌,耳边尤唱:

  ''光阴似流水,不一会,落日向西垂,同学们,课毕放学归。我们仔细想一想,今日功课明白未?先生讲的话,可有违背?父母望儿归,我们一路莫徘徊。回家问候长辈,功课勿荒废。大家努力呀!同学们,明天再会。''

  ''别说年纪小,打起精神齐奋斗。''

  ''人生目的不可忘,将来国事谁担当?''

  又想,如果democracy今天通用的译名不是''民主'',而是换成''德谟克拉西''或者''德先生'',今天做为普世价值的东西可能就会不一样.仅仅是一个名词的翻译,都有好强的价值引导,乃至被别有用心的灌输进其他的含义让泛泛看过的人不会发现概念偷换。自以为最佳译法还是音译。

  「儿童房里的启蒙运动」

  ''在此之前,儿童只被视为未成熟的、非理性的个体...最迟到七岁时,他们就要穿上成人服装并有自己的宫廷侍从。''

  第176页到187页以十二张精美的彩图呈现一位母亲从生养教育孩子,至成年孩子照顾母亲至尽头的整个过程。虽不懂图片中德文,但爱的语言相通,孩子也能领会。

上一篇:《卑鄙的圣人:曹操.第4部》读后感精选10篇 下一篇:卡耐基魅力口才与演讲的艺术的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