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听听》读后感10篇(3)

  之所以特别把作者和译者的简介摘录出来,是意在帮助那些和我一样在最初阅读此书时感到生涩乏味的读者,假如你只阅读了几页就想把这本书放下,不妨想想作者的成就,料想他不会是浪得虚名,所以,请你再坚持坚持,把书读完,然后再读一遍,或许读完再多读一遍。然后,你很可能也会感慨:这真是一本非常难得的好书!

  《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原著出版于1993年,2007年国内首次引进,我手中的版本是2016年1月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再版的。1993年,那时我还是一名酷爱阅读的大三学生。2007年,我的第一个孩子诞生,从此开始关注亲子阅读。2016年,我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家里客厅的一侧的沙发已让位给了三米宽的书柜,书柜下面两层满满全都是为孩子们精心选购的书和从图书馆借回来的书。说实话,我从来没有担心过孩子会不爱读书,而他们对阅读的喜爱,就像呼吸一样自然。我在书中前言部分看到下面这些内容时,确实有种与我心有戚戚焉的感受。

……通过环境与活动的整合,帮助儿童亲近书本,进而鼓励儿童活泼而*的阅读。……在帮助儿童把阅读……给孩子一个精心设计,陈列大量读物的环境,所有读物都经过挑选,固定为他们讲故事,并鼓励孩子保持自己阅读的习惯;同时,对他们彼此闲聊、与老师讨论阅读心得予以肯定。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的孩子,比较容易进入“状态”。……阅读环境对阅读意愿和养成阅读习惯的影响非常大。

  尽管我热衷于为孩子创造阅读的条件,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帮他们挑选书籍,陪伴他们阅读,为他们讲故事,读诗……但是,我始终认为阅读的体验常常是非常私密的触及个人内心深处的事,即使在愿意分享的层面,也难有合适的机会和对象。因此,在大宝开始大量阅读章节书以后,我渐渐地不怎么再为他读书,只是偶尔会推荐一些我认为还不错的书给他。等待他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然而,大约一年后,我开始发现,尽管他已经有相当大的阅读量,但他的阅读水平,包括:理解、思辨、表述和概括等方面,并没有非常显著的提升。我曾认为这只是因为他年纪还小,因为有很多科学研究表明孩子要到12岁之后才能较好的掌握需要推理和归纳的比较抽象的概念,即使是小学三年级也只是开始起步而已。但是,通过书中的案例,我意识到: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达,并不需要以具备成熟的演绎和归纳能力为前提,例如书中介绍的四个基本问题:

这本书里有没有什么是你喜欢的? 有没有什么是你不喜欢的? 有没有什么让你觉得困惑不解? 你注意到一些重复在书中出现的模式吗?

  孩子们经过恰当的引导,并通过讨论互相激励,完全有能力给出独到的见解,而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会因此而受益良多。在书中,作者分享了他多年研究的发现:

各年龄层的孩子们,其阅读多样性和大人并无二致。每个读书小组里,每个人着重的观点不尽相同,就算是经验丰富的大人也不能百分之百正确地指出哪一种观点最迷人,最有价值。然而,一个能引导孩子们细说读书心得的老师,总能从中得到惊喜。 我们多半低估了孩子们的阅读和评论能力。 我们发现,团队中的每一个孩子,不论资质如何,只要他们与人分享阅读中最直接的观察,就能很快累积对文本的认识,抓住文本的精神和意义。

  由此可见,关键在于家长或者老师有没有一个开放的心态,以及是否擅于引导孩子将他们的观点表达出来。我们需要的是真诚地对待他们的发言,而不是预设答案,继而诱导他们说出我们想要的话。书中提到:

如果唯有老师的意见是标准答案,学生们为了获得肯定或好成绩,必须假装认同老师对这本书的一切看法。长此以往,学生们就不再相信自己对文本的体验,他们将习惯于无视发自内心的感想和看法,驾轻就熟地说出一套官样文章。发展至此,学生的思考能力也将因为长期的自欺欺人而腐化。

  有学者认为:“现代教育是在大批地屠杀天才。”这样的说法,我觉得并非危言耸听,只不过是人们对天才的认识往往过于肤浅,因为如果从多元智能的角度看,单一僵化的教育体制确实无时不刻在抹杀孩子们的天赋,即使是那些学习模式能与体制匹配的孩子们也深受其害,不能幸免。

  改变有没可能?究竟有多难?

  其实,只要让孩子们能真正说出他们内心的想法,不必担心自己的想法被否定、被嗤之以鼻或者被拒绝。那么,一方面,说出来可以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真正的看法,说的过程也就是思维整理的过程。而其他人听的过程,也同样起到提升思考能力的作用。换言之,在分享讨论过程中,每个人的思考能力都获得了提升。书中提到:

上一篇:尤克里里完全入门24课读后感10篇 下一篇:理想丰满的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