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法规

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纳税信用管理,促进纳税人诚信自律,提高税法遵从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纳税信用管理,是指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纳税信用信息和外部门信用信息开展的采集、处理、公开和使用等活动。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办理税务登记,从事生产、经营并适用查账征收的纳税人和代扣代缴、代收代缴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
  实行定期定额征收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纳税信用管理办法由省级税务机关制定,自然人纳税信用管理办法另行规定。

  第四条  国家税务总局(以下简称税务总局)主管全国纳税信用管理工作。省级及其以下税务机关负责所辖地区纳税信用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第五条  纳税信用管理遵循客观公正、统一标准、科学分类、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六条  税务机关积极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政府相关部门建立信用信息共建共享机制,推动纳税信用与其他社会信用联动管理。

  第七条  税务总局推行纳税信用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建立统一的纳税信用管理平台,实现纳税信用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按公开、公正原则使用纳税信用信息。
  税务机关对纳税人保密信息和非信用信息的管理,参照《纳税人涉税保密信息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第二章 信用信息采集
  第八条  信用信息采集是指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纳税信用信息和外部门信用信息的记录和收集。

  第九条  纳税信用信息包括纳税人基础信息、外部信息、税务管理系统信息。
  纳税人基础信息包括基本信息和评价年度之前的纳税信用历史信息,以及政府相关部门评定的优良和不良信用记录。
  外部信息包括外部参考信息和外部评价信息。外部参考信息包括评价当期其他部门评定的优良和不良信用记录;外部评价信息是指税务机关从政府统一信用信息平台获取的影响纳税人纳税信用评价的第三方信息。
  税务管理系统信息是指系统内评价指标信息,包括:涉税申报信息;税款(费)缴纳信息;纳税评估、税务审计、反避税信息;税务稽查信息;发票与税控器具信息;税务登记、账簿与凭证信息。

  第十条  信用信息采集工作由税务总局和省级税务机关组织实施,按月从相关信息系统中采集。

  第十一条  本办法第九条第一款纳税人基础信息项中的税务登记信息、人员信息和经营信息由税务机关从税收管理信息系统中采集,税收管理信息系统中暂缺的出纳人员信息由纳税人申报采集;评价年度之前的纳税信用历史信息从政府统一信用信息平台和税收管理记录中采集。

  第十二条  本办法第九条第二款外部信息中的外部参考信息和外部评价信息,主要通过税收管理信息系统、政府统一信用信息平台、政府部门官方网站、新闻媒体或媒介采集。通过新闻媒体或媒介采集的信息应核实后使用。

  第十三条  本办法第九条第三款系统内评价指标信息从税收管理信息系统中采集。

  第三章 信用信息评价
  第十四条  纳税信用评价采取年度记分和直接判级方式。
  年度记分以税务管理系统信息和外部评价信息的指标得分方式记录。指标得分采取扣分方式,从100分扣起,按次(值)扣分。
  直接判级是针对严重失信行为将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级别直接判为D级。
  年度记分和直接判级的具体评价指标与扣分标准另行规定。

  第十五条  外部参考信息在年度纳税信用评价结果中记录,不影响纳税人的纳税信用年度记分。

  第十六条  纳税信用级别评价周期为一个纳税年度,有下列情况的不参加本期的评价:
  (一)纳入纳税信用管理时间不足一个评价年度的;
  (二)本评价年度内无生产经营业务的;
  (三)因涉嫌税收违法被立案查处尚未结案的;
  (四)因审计、财政部门依法查出税收违法行为,税务机关正在依法执行,尚未结案的;
  (五)因税务争议已提请税务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法律救济程序,尚未结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