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法规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减持上市公司限售流通股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批复

国税函[2010]307号                                         2010.8.2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企业减持在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登记的限售股取得的所得,应计入企业减持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A公司抛售限售股少缴纳企业所得税案 

    案例导读:股权分置改革以后,限售股的持有人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期间开始减持,但是也有一些公司,在限售股解禁前就已经开始了转让,这一私下转让行为引发了如何正确判定限售股持有人、纳税义务人、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等一系列问题。该案例通过介绍私下转让限售股的方式,结合相关税收政策以及关联方的协查取证情况,对此类行为的纳税人进行了判定,并对企业所得税进行了调整。
    一、案件基本情况
    该案件是市局布置的专项检查案件,针对企业开展大小非、IPO业务进行检查,首先要求企业自查,根据自查结果,有针对性的开展检查。该企业成立于XXXX年X月X日,经济性质为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xxxx万元,经营范围为许可经营项目:无。一般经营项目:企业管理咨询、投资咨询、商务咨询、财务咨询;会议服务;销售建材。

    二、检查过程及发现问题
    通过前期了解,该单位检查期间主要从事甲股票、乙股票股权业务。因此根据市局及我局工作要求以及该单位的实际情况,检查组将检查工作分为以下几步:
    第一步,一方面要求该单位进行自查并出具自查报告,另一方面检查人员通过网络等各种媒介积极了解该公司业务情况以及甲股票、乙股票股东组成情况,力争多方位掌握信息,准备与自查报告比对、相互验证。做到查前掌握信息、查中相互比对、定性有理有据。与此同时积极查找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证券类业务的相关规定,力争多方面了解证券业务的操作模式,以及其遵循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大小非”的概念、解禁的要求、具体操作模式、涉及的税收以及相关的规定。
    第二步,根据发现线索,调取了该单位自2001年开始,记载取得限售股、转让限售股的所有帐簿、凭证以及所有涉及取得、转让限售股的合同。该单位主要股权业务发生在2005年至2008年期间,因此检查人员将重点放在了以上年度。
    在调取资料时发现,该单位目前只有一名财务人员,对于业务情况即不清楚,公司又无其他人员,公章以及全部账簿资料均存放在上海。检查人员积极向其讲解税法,告知其有提供资料的义务,另一方面要求提供法人的联系方式,并要求其到税务机关介绍相关公司业务情况,特别是甲股票、乙股票的股权业务。经过积极的沟通,该单位法人及相关授权业务人员均到税务机关介绍了其主要的股权业务情况,并提供了相应的证据资料。
    通过整理证据发现,初期取得股权是在2001年,时间较早,提供的证据均为手工帐,如果要确定股权转让细节,需要逐一翻阅相关帐簿、凭证、合同等资料。而且该单位的证据资料均不在北京,需要等待逐次提供,但是检查人员为了能够详实了解其具体操作方式,准确定性涉税行为,不惧繁琐、由浅入深、逐一审核,客服了证据链时间跨度长、证据量大、查阅繁琐等困难,在第一时间对全部证据进行了认真的整理、复印、归集,逐一理顺股权转让脉络。
    第三步,对法人及相关人员进行了询问,了解其交易背景、具体情况。通过检查人员的审核、取证,对该单位甲股票、乙股票股权业务的交易流程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验证检查人员的判断以及能够对案件准确定性,对其法人代表及相关人员进行了询问,了解了具体操作情况。至此,检查人员已经全部掌握了该单位股权业务模式,一是将持有的甲股票在解禁前,私下转让给B单位,B单位再次转让给C单位,三方签订代持协议,该单位代其持有;二是将持有的乙股票在解禁前私下转让给另外6家公司,并代其持有。以上“代持”股票在2008年度进行了抛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