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一些领域矛盾困难凸显,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县委坚强领导、统揽全局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倾力支持、加强监督的结果,更是全县人民和衷共济、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驻全单位、部队官兵,向在全椒投资兴业的企业家朋友,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全椒建设和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真诚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外部环境错综复杂,社会投资增长后劲不足,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工业企业创新发展能力不强,农业产业档次不高,第三产业体量不大,园区空间不足与用地低效并存,城市管理水平不高,农村基础设施欠账较多,“三大攻坚战”形势仍然严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依然存在,少数单位少数干部的进取意识不强、担当作为不够,营商环境还有待改善。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增强忧患意识,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进一步提振精神、攻坚克难、奋发作为。

  二、2019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冲刺“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六届七次全会、县委十四届七次全会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落实“六稳”要求,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开展“重大项目攻坚年”、“城市管理突破年”“乡村振兴突破年”“全域旅游突破年”活动,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综合考虑,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0%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9%以上。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300人左右,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节能减排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以上目标是基本要求,要坚持好中求快、能快则快。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工业强县,聚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大力推动产业升级。围绕扩体量、提质量、增数量,依托海淀海创园、博杰科技孵化器和省级电子气体新材料重大工程基地等平台,聚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大力实施工业经济“3322”工程,围绕机械制造、新材料、智能家电三大产业,开工建设重点工业项目30个,确保竣工项目20个,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家以上。做大做强机械制造业,支持全柴集团创新开放发展,稳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开展战略合作,推动全柴体制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实施国六系列发动机智能制造项目,努力打造“百年老店”。支持机械制造企业大力开展技术改造、装备升级、质量提升行动,力争行业产值增长15%以上。发展壮大新材料产业,鼓励支持亚士创能、天安新材料、南大光电、泰石岩棉、神州保温材料等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核心竞争力,抢占行业制高点,力争产值超30亿元。加快发展智能家电产业,把创维智能家电产业园作为“一号工程”,全力保障,全速推进,确保一期项目今年建成投产。围绕创维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延伸产业链,力争引进知名配套企业5家以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实施百企提升工程,支持中小企业加大技改力度,走“专精特新”之路,力争产值增长10%以上。扎实做好我县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清家底,真实反映改革发展成果。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切实把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系列政策落实到位,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为民营经济营造公平、宽松的发展环境,真正把“自己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实施民营经济提升工程,表彰一批守法奉献的民营企业和企业家,认真落实中央各项惠企政策、省“30条”,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实施意见,拿出更多“真金白银”,推出更多硬招实招,与民营企业同舟共济、同心同向,全力推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力争新增民营企业500家以上、个体工商户2600户以上。实施营商环境提升工程,坚持双月企业家座谈会制度,做实做好“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开展“进企业门、解企业困、帮企业忙、助企业进”系列帮扶活动,倾心听取企业意见,真心实意为企业提供快速、精准的“一站式”服务,进一步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全力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新生代企业家培育,坚持请进来、送出去,创造环境,提供条件,着力培养一批领军型、成长型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