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三是紧贴需求抓保障。创新投融资机制,推进城投等投融资平台改革转型,提高资本运作能力,增强造血功能;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撬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重点项目建设,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加快实施旱改水、土地开发、增减挂钩试点、市级投资土地整理、建设用地表土剥离再利用等项目,争取新增耕地1.5万亩以上;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原则,重点抓好低效闲置土地清理、批而未用土地消减等工作,积极盘活存量土地,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开展重大重点项目帮促行动,一对一、点对点为项目排忧解难,“零容忍”打击涉企“三乱”“三强”21行为,全面优化项目施工环境。

  (二)高质量创新发展工业。以“产业质变”为目标,坚定不移强攻产业、决战工业,制定出台推动工业高质量创新发展相关文件,真正挺起工业“脊梁骨”。

  一是壮大支柱产业。立足优势资源转化、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体系。医疗器械产业,以打造“千亿产业”“中国医疗器械第一县”为目标,建立市、县、园区三级工作推进机制,修订完善医疗器械产业规划,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建设检验检测、消毒灭菌、办证服务等“十大平台”22,引进旗舰型项目4家,孵化项目100家以上;建成投产工控“进未来”标准厂房一期、洪韵科技高附加值耗材、怡蜂园胶囊等项目。钢构网架产业,开工建设美好装配式建筑、筑固PC构件等项目,建成投产晟威汽配、钧天汽车、森德环保等项目,加快向装配式建筑、装备制造转型延伸。文化用品产业,全力保障项目用地,开工建设江西笔文化创意产业园,引进3家左右文创企业落户。电子信息产业,开工建设八一电缆、凯昶德电子、科莱电子等项目,建成投产联决电子、阿李自动化等项目。力争全年投产或试生产亿元工业项目25个以上。

  二是夯实园区平台。大力开展“满园扩园、提标提档”行动,对高新园、温圳园、医科园可利用土地进行规整、清理、盘活,完成土地收储1200亩以上,落户项目(含入驻标准厂房)150家以上。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推进医科园港边东路、创新支路,高新园永盛路、北三路西延、温圳园工业七路延伸,电子电路产业园工业二路、工业六路、兴业大道等8条道路建设,推进温圳污水处理厂、医科园污水管网连接工程、电子电路产业园综合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启动高新园、医科园、电子电路产业园等5处、444户园中村拆迁。力争全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超260亿元、税收超6亿元,在全省107个开发区进入前30位,在88个省级开发区争先创优综合考评进入前10位。

  三是培育市场主体。打好“众创业、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强龙头、育集群”组合拳。大力支持全民创新创业,鼓励干部创事业、能人创企业、百姓创家业,新增个体工商户3000户以上、中小微企业500家以上。建立全县重点个体工商户培育库、“小升规”重点企业培育库,确保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7家。支持规模工业企业通过引入战略投资、优化股权结构、完善法人产权等方式进行公司制改造。建立拟上市挂牌企业培育制度,力争本土企业上市挂牌实现破零。鼓励洪达、江联等行业龙头企业“机器换人”,建立开放性研发平台,推动协同制造、协同创新,不断完善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提升价值链。

  (三)高标准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制定出台并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切实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

  一是夯实农业基础。认真贯彻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128万亩以上,产量54万吨以上。制定出台推进富硒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扶持政策等文件,围绕优质水稻、花生、芝麻、油茶、水产品、畜禽等六大重点产业,建设规模化生产基地5个以上,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2-3家,打造“富硒农产品”品牌3个以上。继续推进南昌硒谷·钟陵现代农业产业园、梅庄万亩猕猴桃国际高标准示范园、明湖生态芡实基地、落露湖休闲度假区、二塘中草药基地等现代农业项目,建成中建材智慧农业、南台东港湖稻渔综合种养、池溪现代农业示范园等项目,力争创建10个市级示范园,打造3-5个省级农业样板园。以贵澳大数据国际农旅产业园为引爆点,建成一期10万平方米温室,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以9个中国传统村落为载体,在加强保护的同时,挖掘古色文化,打造民宿经济等新业态。不断加大扶持力度,鼓励龙头企业上规模、塑品牌、创特色,打造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