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不懈深化文旅融合。编制全域旅游规划,引导推动文旅资源、市场、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三区两带一中心”全域旅游空间格局。突出水乡生态、历史人文等要素特色,促进旅游与文化体育、现代农业、特色工业、健康养生、美丽乡村融合发展。加快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和基础设施配套,马踏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年内开园,欢乐水世界“六一”前试运营。推动马踏湖、红莲湖联创国家4**景区,做强做精以地方特色资源为主线的“两湖一文”印象桓台游、红莲湖至马踏湖沿线为核心的生态文化休闲游、乌河沿线为依托的历史文化寻根游、东猪龙河沿岸为重点的滨河绿色健身游、乡村旅游示范点为特色的民俗风情体验游,用文化和旅游展示桓台风貌、讲好桓台故事。
持之以恒强化创新驱动。依托创智谷智慧产业集聚区建设,通过提供工作平台、研发平台、中试平台和免费人才公寓等,吸引更多具有行业领先水平、掌握核心技术、引领产业发展的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零成本”创业,打造“创智创新”小镇。深化与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重点高校产学研合作,新增市级以上研发平台3家。优选部分重点企业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在研发创新、平台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专业化服务。实施质量强县和标准化战略,着力打造高质量品牌产品、品牌企业。
(三)聚焦聚力重点领域突破,扩大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优势
突出重点领域,坚持问题导向,瞄准关键环节,在攻坚克难中夯实发展基础、做强发展优势、拓宽发展空间。
更大力度突破园区发展。*推进“园区改革建设发展突破年”,探索建立园区市场化开发、管理、运营机制,配套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推动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创智谷智慧产业集聚区积极争取航空发动机研发等高端项目落户,打造广告业小微企业“双创”平台,争创省级广告产业园区。桓台经济开发区完成海河路、黄河路等道路建设,配套完善雨污管线等设施,加快东和嘉园、前埠新村、郝园新村建设。东岳经济开发区完善“四纵四横”道路交通框架,完成日处理5000方污水处理厂扩容增量改造,建成1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启动消防站应急中心、危废固废处理中心建设。马桥产业园完善园区监控监测平台,开工建设特勤消防站。
更多层次助力企业发展。调整完善支持新旧动能转换、实体经济做强的政策措施,全面推进“以亩均论英雄、以质效配资源”改革,着力提升亩均投资、亩均产出、亩均税收,以最小资源环境消耗获取最大发展效益。依托智慧桓台云计算中心开发建设“企业云”,*开展“两化”融合贯标试点示范,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完成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20家。鼓励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开展配套协作,培育一批“隐形冠军”、瞪羚企业和行业“单项冠军”。支持企业家创业创新、合法经营,为企业发展减负担、开绿灯,让企业家舒心、专心、安心创业发展。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创新权和自主经营权,倡树企业家奉献桓台、建功桓台的舆论导向。
更广深度推动绿色发展。大力推广节能技术、标准和产品,加快重点节能项目建设,*推进造纸、化工、热电等高耗能行业改造提升,有效降低能耗比重和单位产品能源消耗。严格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倒逼行业应用绿色技术改造生产流程,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快物联网等智能制造技术推广应用,推动“机器换人”扩面升级,建成一批“数字化车间”“数字工厂”样板。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控制,夯实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基础。
(四)聚焦聚力乡村全面振兴,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城乡格局
将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统筹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努力打造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桓台特色板块。
培育更多的富民产业。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新增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1万亩、精准配肥3万亩,新建标准化生产基地2处,新创知名品牌3个、“三品一标”5个。提升农业机械化、农机管理规范化水平,培育2个示范基地、120个科技示范主体,争创全市首个“两全两高”农业机械示范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休闲体验、文化创意、运动康养等新产业,开辟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开展新型职业农民专项培训、创业培训及跟踪服务,满足农业从业者多元化需求。抓住生产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和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田园综合体等项目主体,依靠新农人、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