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抓好总投资96.8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3.29亿元的26个市重点技改项目建设,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转型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重组、整合等多种方式,推进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经营管理网络化。围绕“机器人+”“互联网+”“大数据+”“标准化+”,加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着力拉长产业链、补强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优化生态链。大力推广先进制造和数字技术,运用信息技术发展柔性制造系统,争创省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和智能工程、数字车间示范。
突出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方面,充分发挥东岳膜产业基础原材料优势和技术创新优势,突出研发创新成果产业化,规划建设高端功能膜产业集群,打造“中国膜谷”。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方面,突出重大技术、装备和系统研发制造,创新拓展先进适用的技术、产品和服务,抢占技术制高点和市场增长点。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方面,突出技术自主化、制造柔性化、设备成套化、服务网络化,着力提高设计、制造和集成能力,提升产品档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智慧产业方面,突出培育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业态,促进创意创新研发、现代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立新经济统计监测制度,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体系和扶持机制,加速向智慧化、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拓展。
加快现代服务业扩量提质。抓好总投资76.6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2.04亿元的15个市级重点服务业项目建设。运用新理念、新模式、新业态提升改造传统商贸流通业,培育一批潜在老字号企业和钻级酒店。积极发展和引进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服务业新业态,鼓励企业开展境外投资、服务贸易、跨境贸易、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优化完善全域物流节点设施体系,创新发展“互联网+”高效物流、供应链管理、物流联盟等新模式,加快总投资17.05亿元的4个市重点物流项目建设,打造现代物流强县。结合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县创建,拓展健康养老、教育培训、体育休闲等生活**业。
增创建筑业发展新优势。实施扶优扶强战略,支持优势企业优先参与县内重点项目建设,强化龙头企业与相关企业配套合作,实现集群发展。实施扶精扶专战略,扶持装配式建筑、机电安装、专业劳务等企业向“专、特、精”方向发展。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与央企国企合作,参与国家重点区域和“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向公路、水利、市政等领域拓展,实现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发展质量本质提升。
(二)聚焦聚力培植新增长极,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引擎
坚持抓投入上项目不动摇,坚持强动力增活力不放松,以优质增量优化存量、扩大总量,以改革创新激发活力、提升质量。
一以贯之抓好项目建设。突出抓好总投资43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51亿元的31个市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63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18亿元的127个县重点项目,保持项目建设全市领先位次。创新完善项目建设的责任机制、推进机制、服务机制和保障机制,将指挥协调落实到每一个任务目标、调度督查落实到每一个进度节点、跟踪服务落实到每一个实际问题、策划储备落实到每一个优质项目,确保项目建设全程贯通、无缝衔接、早日达效,形成梯次推进、有效接续的良好格局。创新信贷投放模式,拓宽直接融资路径,力促800亿元区域授信落地落实。扎实推进第三次国土调查,适时开展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加大闲置低效用地处置力度,实现土地高效利用。
凝神聚力做实双招双引。创新组织实施“双招双引突破年”,开展系列招引恳谈活动,重点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和世界500强、央企、国企及行业领军企业,聚焦主导产业和重点方向开展专业化、精准化招商,引进一批技术水平高、产业关联性强、发展空间大的优质项目和高层次人才团队。主动对接融入国家战略,支持有实力、有能力的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全面落实省“人才新政20条”、市“人才新政23条”及县有关配套措施,*实施新型学徒制和金蓝领培训工程,继续办好县服务创业创新大赛。高标准举办“百名博士桓台行”、高层次人员招聘会,开展“名校直通车”行动,营造“事业留人、环境留人、政策留人”的氛围和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