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1日在贺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贺州市市长 林冠
一、2018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进入新常态以来贺州发展最好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以改革开放40周年和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为契机,聚焦市人大四届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开展“实体经济服务年”“作风建设年”活动,加快培育“五大新引擎”,大力弘扬“说干就干,干就干好”的工作作风,团结一心、克难攻坚,推动全市经济在艰难形势下打开新局面,呈现速度加快、结构转优、业态向新的良好态势,社会实现和谐稳定发展。
——经济发展增速首次跃升全区第一方阵。初步统计,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01亿元,同比增长9.3%;人均GDP为2.92万元,提升了两位。其中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122亿元、209亿元、270亿元,分别增长4.5%、11.2%、10%。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0%,增速领跑全区。全市财政收入完成58.16亿元,增长9.5%,总量赶超两市。非税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下降3.9个百分点,收入质量明显提高。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长12.25%,存贷比为66.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GDP、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财政收入等经济指标的增速均排全区前列,我市首次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摆脱了长期处于全区排名靠后的尴尬局面。
——发展战略地位从此由边缘走向前沿。去年,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到贺州调研时,提出了“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全力东融、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赋予贺州创建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的新定位。我市围绕全力东融,编制实施创建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工作方案、发展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成立驻粤港澳大湾区经贸联络处,设立深圳贺江新产业育成中心,组建东融产业投资集团,将东融触角向深圳、广州一线城市延伸,为全力东融布好局、搭好台、起好步,抓住了建市以来最大、最好的发展机遇,摆脱了长期处于开放合作边缘的被动局面。
——产业发展布局加速转向新兴产业引领。设立贺州新经济新业态发展基金(母基金),启动广西数字贺州产业园、贺州健康云港产业园、广西倍易通电子产业园等三大新兴产业园规划建设;集聚了广西软视科技、广西一曜生物、双展生物、普唯尔生命科技等20多个新经济新业态项目,泰达新源股权投资、海德创业投资等企业总部纷纷落户贺州;全市战略性新兴企业53家,产值64亿元,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努力实现产业“换道超车”,摆脱了长期处于传统产业主导的落后局面。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动车站完成升级改造,实现人车分流,候车大厅更亮堂、更大方,让市民出行更舒适、更便捷;公交在线查询、扫码支付,街区停车智能管理,车管业务网上办理,让市民的日常生活更时尚、更方便;新区高楼拔地而起,城市夜景美轮美奂,东融大道、潇贺大道等市政道路的提质,东融山庄等商务平台的打造,让“寿城”门户更亮丽、更大气;爱莲湖公园、大钟山公园等四大公园品质不断提升,文化中心活动日益丰富,让市民的休闲生活更加精彩、更有品味;启用市民服务中心,推进“一事通办”“一网通办”改革,让市民办事、企业办证变得更顺畅、更舒心;开展生态环境整治专项行动,让扬尘降、街道亮,市民心情更舒畅;“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强势推进,群众安全感节节攀升,排名全区领先。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好了以下工作:
一是打好“五场硬仗”,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有望实现富川瑶族自治县和93个贫困村摘帽、7.65万贫困人口脱贫,全市贫困发生率降至4.7%。落实财政扶贫资金18.89亿元,整合涉农资金10.21亿元,全力支持扶贫攻坚。投入产业奖补资金0.9亿元,脐橙、贡柑、茶叶、食用菌、蔬菜等特色产业在贫困地区拔节生长,贫困村特色产业覆盖率达84.84%。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1亿元,修建村屯道路项目1040个866公里、危改项目5814户,解决安全饮水问题2.25万户、用电问题8299户。盘活村集体资产,全市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已脱贫和计划脱贫摘帽的93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3万元以上。协调落实2.79亿元,支持平桂区“土瑶”聚居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完成26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搬迁入住6.16万人。落实粤桂扶贫协作资金7260万元,推进帮扶项目建设,肇庆市鼎湖区56个单位企业与昭平县57个贫困村结对帮扶,四会市与富川瑶族自治县共建扶贫协作产业园。加大教育、健康扶贫等工作力度,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2.88万人次,发放国家助学金、困难补助金等1.02亿元,贫困人口大病住院报销比例达9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