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厚植绿色屏障,着力在优化生态环境上得到新提升。*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坚持用绿水青山构筑金山银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大力实施森林扩面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实施封山育林、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工程。实施黔东南大峡谷景区绿化、“绿色村寨”绿化美化、交通要道绿化、油茶示范林等项目建设,打造优美的生态线、靓丽的风景线、惠民的致富线。深化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2万亩,力争完成2万亩,实施田土坎削减土地整治项目10个,新增水田面积5000亩。加强环境保护治理。持续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及“回头看”发现问题的整改,全力打好“五场战役”。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用好森林保护“六个严禁”和环境保护“六个一律”两把“利剑”,强化生态红线和环境污染防治“两个问责”,守牢生态底线。序时推进污染源普查,持续推进“双十”工程和“百千万”清河行动。实施县城污水处理提标改造工程,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乡村垃圾收运系统建设,确保城镇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开展扬尘污染和“散乱污”企业综合治理行动,确保县城环境空气质量年优良率达95%以上,并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认真落实河长制,实行林长制。*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建立龙江河、龙鳌河两河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推行排污许可制度。加速发展绿色经济。*实施绿色经济倍增计划,大力发展“四型十五类”产业,培育壮大“绿色+”新业态,绿色经济占比稳步提升。重点完善企业环保监管机制,促进产业生态化。大力发展思州柚、中药材、思州鸡、蜂蜜等绿色产业,加快发展林下特色种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等林下经济,推进生态产业化。
(四)突出提质增效,着力在促进转型升级上激活新动能。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实体经济加快发展、提质增效。全力推进工业做大做强。采取“管委会+公司”模式,完善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实施亿元民营企业培育工程和“万企融合”工作,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碳产业及新能源材料、新型建材、打火机生产及配套、新型化工等产业,做大工业经济增量,推动工业优化升级。着力推进柏森香料二期、兴隆碳素二期、蓝海环保固废处理、废旧轮胎回收利用、佳德赛新材料、菌草板材、砷碱渣处理等一批在建项目,争取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开展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八个专项行动”,加快园区功能配套提档升级,发展壮大园区主导产业。全力推进农业做优做特。对我县12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4.5万亩重要农产品保护区进行划定。加强农业园区功能配套,加快推进特色优势产业、200亩以上坝区农业基地标准化、规模化建设。持续巩固杂稻制种、优质烤烟、两茶、精品水果、蔬菜花卉、生态畜牧渔业六大支柱产业,加快推进湖羊、蚕桑、牧草、西红花、芳樟等新兴产业,打造“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用好东西部协作帮扶资源,大力推进“一园两中心十基地”建设。实施杂稻制种3.9万亩、油茶5000亩、芳樟5000亩、种桑养蚕5000亩、牧草种植2万亩。着力实施“一减四增”,调减玉米种植新增经济作物1.36万亩。加快推进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创建步伐,力争申报有机农产品认证12个、产地认证3万亩,新增“三品一标”认定面积3.6万亩以上。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全力推进服务业做好做实。重点打造黔东南大峡谷景区PPP项目,全力推进惊险大峡谷、多彩小花滩、烽火隘门关、缘聚大树林四个板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思州府综合开发项目一期工程,开工建设思州国际温泉城一期工程。力争将黔东南大峡谷景区创建为国家4**旅游景区,红豆杉景区、夜郎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创建为国家3**旅游景区。培育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扶持思州石砚等传统手工业,积极发挥旅游扶贫示范带动作用。扎实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县和农商互联示范县建设,加强优质农产品、特色食品、民族工艺品等产业电商平台和品牌建设,畅通产销对接机制,打通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全链条,增加农民收入。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大力开展服务民营经济“六大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将资源向中小微企业倾斜。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激励投资商发扬企业家精神投身地方建设发展。及时回应解决民营企业反映的问题,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