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巩固提升传统产业战略性基础地位,稳住煤电钢材四大支柱产业基本面,稳住全市工业经济基本盘。坚持“保安全、促增产”,实施煤炭产能**三年攻坚行动,技改、建成和复工复产煤矿26处,**煤炭产能1160万吨/年。启动10处煤矿智能机械化改造,采煤机械化率达到88%以上。加大正常生产和建设煤矿涉法涉诉、矿界重叠等问题处置力度,促进现成产能**。积极争取省能源结构调整基金和投贷联动资金,优先支持扩产能、增产量见效快、见效大的企业,优先支持动力煤煤矿建设。淘汰煤炭落后产能120万吨/年以上。全力支持盘江煤电集团聚焦主业做大做强,全力支持首钢水钢集团做精钢铁主业、做大非钢产业,全面完成省下达的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任务,积极扩大水泥生产等企业绿色工厂试点。
坚持依托资源、依据市场、依靠创新、依赖环境的基本原则,按照板块布局、产业耦合、链条发展、集聚建设的要求,一体聚焦、同向发力,稳扎稳打推进七大产业板块全链条发展。大力发展纺织产业,在确保环保达标的前提下,启动发耳织染科技产业园24万吨/年印染项目一期工程,积极推进盘北经济开发区伟亿纺织年产20万锭棉纱项目,逐步形成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加工产业链。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稳定玄武岩连续纤维质量,加大下游产品研发生产和市场推广;推动水城经济开发区电解铝技术改造和铝产业链进一步向下延伸,推动盘北经济开发区发展铝深加工。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快实施10万吨高纯硫酸锰项目和1.5万吨电池级锂盐项目,力争在正极材料领域取得突破;积极开展废氢收集利用,启动液氢工厂建设;继续推进煤层气综合开发利用,煤层气抽采利用率达到47%。大力发展旅游装备产业,建成与多贝玛亚索道项目配套的热镀锌项目,启动2条索道建设;加快六盘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房车生产项目实施;利用纺织、玄武岩连续纤维、铝材等方面的资源配套,积极发展其他旅游装备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继续支持人民小酒、盘县火腿发展壮大,积极开拓猕猴桃酒市场,全力突破刺梨加工和市场推广。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扩大在工业制造、农业生产、节能环保、商贸流通等领域的应用,依托煤矿智能机械化、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的需求,大力发展矿山传感器、电子元器件、通信模组、智能终端等产业,加快形成安防产业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实施冷链物流业三年攻坚行动,深挖公路和铁路运输潜力,推动多式联运,谋划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加快形成现代物流体系。多渠道加大七大产业板块发展投入,大力争取省绿色产业扶贫投资基金、工业及省属国有企业绿色发展基金更多支持。*推进“百企改造”和“百企引进”。
(三)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把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作为重中之重,确保反馈问题按时整改到位。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巩固扩大市中心城区蓝天保卫战扬尘治理六大专项行动成果,完成以气代煤压减燃煤污染三年行动任务,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省的要求。集中力量攻坚水污染治理,严格落实“水十条”和河长制,强化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力争地表水省控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100%。大力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市中心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县城达到80%、建制镇达到35%。继续打好净土保卫、固废治理战役,完成土壤污染成因调查和地块污染风险筛查,加大重金属历史遗留废渣治理力度,提高固废综合利用率。编制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加快建立“三线一单”管理机制。*推进“六个一律”和“守护多彩贵州·严打环境犯罪”专项行动,严惩各类环境违法犯罪。
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和森林扩面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乌蒙山片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完成营造林7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0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积62平方公里。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开展野钟黑叶猴市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对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进行拯救性保护,提升生态系统抵抗和自我修复能力。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四型十五种”产业,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