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三、突出乡村振兴,全力加快农业做精做特

  持续加力发展特色农业。规模化发展特色支柱产业,种植富硒水稻10万亩,新发展中苗医药材0.5万亩,出栏山地乌骨鸡400万羽;新栽竹5.5万亩,推进竹林资源提质增效,建好宜长兴百里翠竹示范带。持续抓好传统优势产业,新发展蚕桑0.5万亩、烤烟1.6万亩,出栏肉牛2.8万头、生猪48万头。新培育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农民专合社12家、家庭农场16家。着力提高兴文山地乌骨鸡、兴文方竹笋、兴文猕猴桃等地标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竞争力,兴文罗汉笋争创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新培育认证“三品一标”4个。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区1个、先进乡镇1个和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争创省级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县。

  持续加力建设宜居乡村。实施乡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推进生活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新建聚居点污水处理设施40个,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以上。继续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1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完成危房和土坯房改造1200户以上,新增农村天然气用户6000户以上,确保100%建制村通客运。注重乡土文化传承,扎实推进“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创建省市级美丽宜居村50个以上、环境卫生村50个以上。

  持续加力抓好乡风文明。扎实做好新一届村(社区)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持续完善村务公开、民主治村、村民监督机制,定期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确保村级权力规范运行。*开展“法律进农村”活动,确保85%的村(社区)完成依法治村(社区)示范创建。积极开展“新乡贤”“文明村”“星级农户”创评活动,*推进移风易俗,大力整治大操大办、相互攀比、厚葬薄养等农村陋习,加快形成乡村文明新风。

  四、突出三创联动,全力加快文旅融合发展

  创A引领塑品牌。启动兴文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详规编制工作。

  加快推进石海景区旅游集散中心、石海坡地苗寨、溶洞主题酒店、竹主题酒店等天下奇公司首批8个项目建设,完成投资30亿元以上,全力冲刺兴文石海创建国家5**旅游景区。凤鸣山完成国家4**旅游景区创建,甘洞湾苗寨争创国家4**旅游景区。完成僰王山沧水岩入口建设,加快青山岩康养、仙峰避暑、桫椤谷竹生态、清凉洞等旅游度假区和大坝溶洞体验式酒庄等项目建设。突出“兴文石海天下奇”品牌铸造,深化“川南四海”旅游联盟推广,加强与九寨沟景区交流合作,争创天府旅游名县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文旅融合育业态。加强苗族文化、僰人文化、地质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使用效率,打造好四川苗族·中国僰人博物馆。启动兴文石海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工作。举办世界喀斯特地区旅游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大会、第九届四川国际自驾游交易博览会、国际苗族花山节、兴文石海花山音乐节、乡村文化旅游四季行等文旅活动,组织开展新苗装设计大赛。发挥僰苗文旅公司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加快推动文化旅游创意产品开发和文化演艺事业发展。积极引进文创企业,培育旅游业态新增长点。

  要素配套优服务。进一步完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体制,加快建立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全力提升旅游接待能力,新增宾馆酒店3家、特色餐饮店10家。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增设旅游标牌标识,新增景区停车位200个,力争启动僰王山游客接待中心建设。引进旅游管理人才15名,培训旅游服务人员500人次。打造智慧旅游综合平台,实现“一部手机游兴文”。全年实现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12%以上。

  五、突出市场带动,全力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壮大民营经济。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政策,降低民营企业市场准入门槛,严格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加大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打造一流的政策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实施小微企业成长计划,完成“个转企”5家以上、“小升规”5家以上。持续开展“双千”活动,切实帮助解决民营企业实际问题。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表彰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家和民营企业,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全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000个以上,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9.6%以上,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6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