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76.完成高寨乡高寨村高寨组群众服务中心建设工程

77.完成高寨乡久场村主比组群众服务中心建设工程

78.完成城关镇顶方村白泥组群众服务中心建设工程

79.完成禾丰乡长红村群众服务中心建设工程

80.完成南龙乡佘家营村群众服务中心建设工程

81.完成开阳县米阳坡居委会便民服务站建设工程

82.完成南龙乡电网改造工程

83.完成南龙乡富硒农产品展示中心建设工程

84.完成田坎村村史馆建设工程

85.完成2018年县级植被恢复费建设工程

86.完成南山社区南江居委会民族团结同心苑建设工程

87.完成冯三镇毛坪村文体活动中心建设工程

88.完成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项目

89.全面推行县公立学校食堂单位明厨亮灶建设工程

90.优化2条公交线路

91.推广适用环保的新型农机具

92.完成基础党务干部教育培训

  (八)社会公益事业

93.推行企业开办“一网通”项目

94.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标准化建设

95.培育创新型党组织示范点建设项目

96.实施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

97.实施开阳县困难职工帮扶工程

98.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170件

  (九)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

99.为我县引进人才提供过渡性住房20套

100.实施公共租赁住房保障项目

101.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5155人

102.实施企业稳岗补贴工程

103.完成职业培训2700人

104.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300人

  注释:

  1.主基调、主战略:即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的主战略。

  2.“五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3.“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4.“三大战略行动”:即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

  5.“三大一小”:即大交通、大园区、大旅游、小城镇。

  6.12项国家级和8项省级荣誉称号:“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百强县”“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县”“首批国民休闲旅游胜地”“中国十大富硒之乡”“中国十大富硒品牌”“四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第二批国家级健康促进县”“中国农村癫痫防治项目县级集体一等奖”“2018年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贡献奖”“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富硒农业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南龙森林康养基地获“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省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开阳县工业园区获“贵州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开阳磷煤化工基地获“全省产业园区综合排名第五名”“2018年度贵州省散文诗创作活动一等奖”,蓝芝玉叶毛峰荣获“中国名优茶”金奖,龙水乡获“现代高效农业省级示范园区”,南江乡获“贵州省食品安全示范乡镇”,紫兴社区云开居委会获“全省先进人民调解组织”等国家级和省级荣誉称号。

  7.“千企改造”:即运营大数据、“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新技术、新模式,每年对1000户以上传统产业企业改造升级。

  8.“放管服”改革:“放”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管”即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服”即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

  9.“三变”改革:指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市民)变股东”为目标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包括城市“三变”和农村“三变”。其中,农村“三变”改革写入2017年中央1号文件。

  10.“3个20万元”:即微型企业可采取申请设立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中的任一形式,在投资者出资达到10万元、带动5人以上具有本省户籍人员就业,政府即给予10万元补助、20万元税收奖励和20万元银行贷款支持。

  11.“水十条”“土十条”“气十条”:“水十条”即一是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二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三是着力节约保护水资源;四是强化科技支撑;五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六是严格环境执法监管;七是切实加强水环境管理;八是全力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九是明确和落实各方责任;十是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土十条”即一是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二是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建立健全法规标准体系;三是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四是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防范人居环境风险;五是强化未污染土壤保护,严控新增土壤污染;六是加强污染源监管,做好土壤污染预防工作;七是开展污染治理与修复,改善区域土壤环境质量;八是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推动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九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建土壤环境治理体系;十是加强目标考核,严格责任追究。“气十条”即一是减少污染物排放;二是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产能;三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四是加快调整能源结构;五是强化节能环保指标约束;六是推行激励与约束并举的节能减排新机制;七是用法律标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八是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构建大气环境整治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九是将重污染天气纳入地方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十是树立全社会“同呼吸、共奋斗”的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