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力实现更可持续发展
健全绿色发展机制。*推进绿色转型、绿色跨越,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坚持把环境保护作为刚性要求,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排污权有偿交易、环保信用评价、企业排污许可等制度改革,帮助企业制定环境治理解决方案,引导企业绿色发展。持续开展环保执法“亮剑行动”,完善环保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保持环境监管高压态势。
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坚持“亩均效益论英雄”,积极推进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支持各类园区创建绿色园区,新创一批绿色工厂。*开展“三项清理”专项行动,清理低效资产资源,激活发展动力,经济开发区、工业经济区僵尸企业清理率、闲置土地处置率、空置厂房再利用率分别达60%以上。扎实抓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工作,制定出台重点产品和设备能效指导目录,加快推进清洁能源发展和使用,着力削减非电行业用煤总量,确保完成省定减煤目标。
加快绿色响水建设。*推进高铁高速沿线万亩薄壳山核桃基地、黄河故道沿线万亩经济林果产业带和沿海万亩生态林场建设,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加快提升城市绿化品位,争创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大力实施集镇绿化“五个一”工程,探索建立河道两侧种植苗圃等机制,切实提高镇村绿化率,全年新建改造成片造林2.3万亩,建成森林小镇1个、森林村庄10个,林木覆盖率提高到27.7%。
五、更大力度保障改善民生,全力实现更有温度发展
完善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强化产业富民、创业富民、政策富民,推动农民群众、城镇职工等重点群体增收,落实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政策,健全完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收入增长机制。*落实省“富民33条”和市县富民政策,实施“创业在响水”行动计划,加大重点群体创业服务力度,引导更多人创业致富。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建好在外务工人员信息库,举办在外务工人员进企业实地观摩等系列活动,统筹解决“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问题,全年新增城镇就业6000人、回乡就业3000人。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加大企业用工需求定向培训力度,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全面实施民生托底救助综合保险,继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做好社保费征收改革工作,推动新业态从业人员和应保未保人员参保。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适时推动生育保险与医疗保险合并,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
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继续实施20件民生实事,完成年度投资46亿元,普遍增加群众“隐形财富”。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新建6所县城学校,改扩建29所学校,逐步消除部分中小学“大班额、大校额”现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积极实施智慧教育工程,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持续引进更多“名校名师”;开展普惠性幼儿园认定工作,推广中小学校“弹性离校、课后服务”,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推进“健康响水”建设,健全现代医院管理、绩效考核等制度,稳步推行卫计人才备案制,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院一品”建设,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推进医联体、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成响水非遗展览馆、县美术馆、城东新区图书馆、陈家港战役纪念馆和11个镇区文化活动中心,151个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投入使用;组建县镇村三级文化艺术联盟,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步提升。积极构建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完成20公里健身步道建设,推动体育设施有序向社会开放。大力发展养老事业,构建多层次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全面运营“12349”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力争城乡标准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
着力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深化平安响水、法治响水建设,优化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联动机制,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积极防范、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创成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推进责任信访、法治信访、阳光信访建设,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扎实抓好双拥共建,统筹做好红十字会、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等工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