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着力提升汕头与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水平,推进实施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以厦深联络线通车为契机,增强以汕头火车站综合客运枢纽、广澳港区综合货运枢纽为核心的铁路、港口枢纽功能集成,推进汕潮揭区域综合交通共享互通,全力构建“承湾启西、北联腹地”的全国性枢纽节点。加快港口建设,广澳港区二期工程6月底前建成试运营,全面完成防波堤建设,加快推进三期工程前期工作;完善港口发展扶持政策,扩大班轮航线覆盖范围,加大航线密度。以提升与珠三角地区的通达水平为主攻方向,全面铺开建设汕汕高铁,打通“广汕汕+厦深”沿海高铁双通道;力争开工建设疏港铁路,推进粤东城际轨道网建设;汕湛高速建成通车,全面加快潮汕环线建设,启动建设南澳高速联络线,加快广东滨海旅游公路汕头段、汕南大道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升级改造一批国省道和市政道路,加快汕头海湾隧道、牛田洋快速通道、凤东路和中山路东延、金砂西路西延、海滨路东延一期工程等建设,加快黄河路、泰山路快速化改造;启动潮汕大桥建设,推进跨汕头湾新通道、中心城区北部绕城快速通道和护堤路、金砂中路升级改造等前期工作。
加速城市扩容提质。启动新一轮城市空间规划编制,统筹推进“多规合一”。加快中心城区“一湾两岸”滨海城市空间形态塑造,有序推进东海岸新城、珠港新城、南滨新城建设,以“绣花”功夫保育活化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推进开埠区修复二期工程,优化提升礐石风景区、桑浦山风景区,推动体育公园、北郊公园和沿梅溪河、新津河自然人文景观工程建设,增加公共开放空间,提升中心城区环境品质。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完成珠池路、练江路、珠峰路、东厦路、金湖路等一批道路升级改造,推进嵩山路、衡山路改造,继续推进第二批市政道路加铺沥青罩面,填补市政路网短板;配套完善城市地下管网,推进雨污分流,提升城市抗洪防涝能力;加快老旧小区微改造和乌桥岛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发挥中心城区引领作用,东融澄海、南澳,西联潮阳、潮南,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全市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对汕潮揭城市群的牵引带动能力,加快资源共享、交通互通、产业互动,不断向着同城
(三)培育壮大现代产业,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上下功夫,聚焦大项目、大园区、大产业,突出建链、补链、强链,打造高水平产业集群,发展贸、工、商一体化产业体系,构建高质量沿海产业带。
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市领导走访企业制度,打造惠企暖企护企“汕头品牌”,切实解决民营企业的痛点、难点、堵点。落实国家新一轮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持续打好降低用地、用工、融资、社保、物流成本等“组合拳”。发挥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优势,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强政银企合作,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推动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优质企业集聚,重点支持上市企业、行业龙头企业、高成长企业,培育一批营收超100亿元、300亿元的龙头企业。发挥纾困基金作用稳定上市企业发展,继续支持有条件企业上市。支持大企业构建开放式“双创”平台,通过产业纽带、上下游配套、分工协作和技术扩散,促进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大力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动军工技术与制造业有机融合,争取布局一批重大军民融合产业项目。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重点发展现代化临海产业,紧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比较优势新兴产业,推动超100亿元重大产业项目布局落地,培育发展一批产值超500亿元、超1000亿元产业集群。加快上海电气风电智能制造、比亚迪二期3D玻璃项目建设,吸引关联企业集聚,培育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近海浅水区三峡、华能、大唐等5个风电项目建设,带动海上风电上下游产业发展。深化两化融合,选择优势产业领域若干骨干企业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提升示范试点,加快建设广东省智能化超声成像技术创新中心、广东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试点区。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支持中小企业设备更新和骨干企业扩产增效,技改投资增长8%以上。全力推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和对标达标专项行动,构建与产业发展相配套的公共检测技术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