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1+3+7”体系,*开展“263”专项行动。加强大气污染精准防控,高频开展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工地扬尘、餐饮油烟等专项整治,确保PM2.5下降比例、空气优良率达到省市考核要求。全面落实“河长制”责任,“一河一策”加强水体整治。严格饮用水水源地长效管理,确保北六塘河、通榆河水质稳定达标。推进国省考断面达标整治,提升悦来河、郑于河整治标准,完成城区小微水体整治。确保城乡污水处理厂规范运行,新建村庄污水处理设施46个,不断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完成南六塘河治理、沂南灌区改造,启动乡村沟塘连片治理试点,疏浚沟塘河道150公里。强化工业点源、农业面源污染控制,达标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飞灰填埋场、宏耀热电联产及配套蒸汽管网等项目建成投用,不断提升环保“三个能力”,确保环保督察、监督意见整改到位。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更加突出脱贫成效,坚持“一户一策”,做到措施再精准、重点再聚焦、责任再明确。加快第一批45个扶贫项目、6个“5+2”产业富民项目建成达效,推进第二批帮扶项目启动实施,有效构建项目收益联结机制,确保脱贫精准可持续。围绕沂河淌沿线和百禄、新集连片地区,抓好一镇一园区、一村一场社等重点项目建设,切实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产业规模层次,带动重点片区整体脱贫,面貌显著改善。将无劳动能力、重大疾病患者等尚未脱贫的低收入户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持续加强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保障、法律援助等行业扶贫和政策托底,常态化巩固脱贫成效,全面完成7.4万低收入人口、2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脱贫任务。
五、注重城市特色塑造,更大力度提升功能品质
突出“精致秀美、生态宜居”特色定位,以棚户区改造为主抓手,加快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建设水绿相拥的公园城市。
完善基础配套。坚持机制不变,力度不减,确保完成100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任务,推进惠泽路、苏州南路等片区高品质小区建设,不断改善群众人居环境。加快颐高广场、恒基广场投入运营,德汇城市综合体开工建设,启动苏州南路周边商业圈规划,完善布局合理的商业服务体系。畅通城市路网,打通新民路等11条城区“断头路”,新建续建英雄南路、惠泽路等14条道路,铺设雨污管网25公里、燃气管网20公里,电力杆线入地30公里。开展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提档升级农路100公里,新建北陈集大桥。确保灌河航道整治工程竣工,灌河水上搜救中心建成投用。推进235省道西延段建成通车,实施337省道改造提升。保障连镇铁路、连淮高速改扩建工程顺利施工,高铁站房全面建成,综合客运枢纽启动建设,高标准完成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迎接高铁时代的到来。
深化精细管理。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以市容市貌提升、建筑工地规范、门前四包落实等“十大长效管理机制”为抓手,持续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新安南路智慧菜场建成投用,彻底整治马路市场、占道经营。推进垃圾分类处理,规范医疗废弃物、餐厨垃圾收集转运,“四合一”垃圾处置场有效运行。探索建立“差别化”物业管理模式,分类界定不同责任主体,有效化解老旧小区、单位家属区、安置小区等物管盲区问题。始终保持禁违控违高压态势,源头遏制违法建设。分步推进智慧型管理体系建设,更高层次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注重内涵提升。围绕“滨水生态宜居”,厚植水绿灵韵特色。加快公园城市规划编制,推进公园绿地十分钟服务圈建设。精心打造高品质的城市绿化景观,加快悦来河、郑于河等滨河游园建设,高标准建设南六塘河、盐河风光带,着力打造串连水美城乡的绿色长轴、生态景区、亲水通道,新增城市绿地面积50万平方米。引进活水润城,形成水系循环,依托纵向河道打通南环河、西悦来河水系,彻底消除城区断头河、淤塞河。分步实施城区楼体、水体、桥体亮化美化,有序推进主干道两侧建筑物外立面升级改造。注重海西文化、灌河文化等人文历史在城市建设上的植入,规划重要节点的特色地标、雕塑小品、文化长廊等城市家具,着力塑造体现灌南印记的特色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