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坚持协调发展,推进城乡建设
1.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双龙铁路上杭段二季度开工建设,并同步推进上杭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国道205城区过境线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围绕“2345”交通圈目标,完成永杭高速(上杭段)、古蛟快速通道一期、金山电站至珊瑚乡公路路面重铺项目建设和大中线(大池至溪口段)主体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古田至步云道路、国道205才溪过境线改造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蛟洋工业区21号路、茶地至太拔公路、珊瑚至才溪公路、中都至下都公路等项目相关工作。统筹安排1亿元资金,加快建设“四好农村路”,用2-3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公路错车道改造。推进汀江防洪工程二期、旧县片区烟区水源工程、白砂锦绣水库等水利项目建设。
2. 提升宜居城市品质。加快打造江滨宜居城市,重点实施永杭高速上杭南互通接线工程、三环路二期、东三环路、西环路一期、二环西路、体育路等项目建设。优化公交服务和运行线路,完善城区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等慢行系统,新增公共停车位200个、公共自行车200辆,改善公共交通条件。加快打通城市梗阻,重点实施利民路、金岗路、富民路、城北一路等道路改造项目建设。启动城区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完善公园绿地、城市夜景及农贸市场等配套设施,加快打造“15分钟生活圈”,优化城市环境品质,力争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县城核验。着力构建“大城管”管理格局,进一步在精细化、常态化、长效化管理上下功夫,推动城市管理向城市综合治理转变。稳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3.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组织实施一批乡村振兴试点村。加快推进产业发展,有效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继续抓好通贤、湖洋、才溪、蛟洋、庐丰、官庄、稔田等乡镇的特色培育,争取更多乡镇列入省级特色小镇。以“厕所革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农房整治和村庄环境整治为抓手,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继续实施集镇改造提升、最美村落和农村停车场建设,力争全县新增“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19个、县级最美村落5个、农村停车位3000个以上,推动所有行政村建立健全垃圾治理常态长效机制。持续推进殡葬改革,完善补助机制,加快城乡公益性公墓、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和城区治丧场所建设,全面提高全县殡葬设施服务水平。加大少数民族乡村、革命基点村扶持力度。
4. 巩固生态文明成果。持续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建设。扎实做好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重点实施黄潭河小流域水质提升工程,巩固提升养殖业污染防治成果,确保“一江两河”流域水质稳定达标。持续开展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落实精准减排措施,推进“散、乱、污”企业环境整治。扎实做好省级土壤污染风险防控试点工作,推进土壤、垃圾和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抓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完成造林绿化0.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5.5万亩。
四、突出民生改善,加快补齐短板
1.打好打赢脱贫攻坚。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已脱贫对象达到稳定脱贫标准,新增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开展智力扶贫工程,完善“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脱贫模式,用好用足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巩固提升激励性产业扶贫成效,促进贫困户创业就业。进一步做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加强健康扶贫保障,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强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实现全部贫困乡镇和贫困村脱贫摘帽。
2.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统筹安排8.2亿元,认真办好19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推进社会保障改革。推动精准对接、精准就业,探索校企招生一体化。落实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各项部署,持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加快探索养老产业“上杭模式”。推进乡镇敬老院运营改革试点示范工作,完成闽西古田光荣院、金秋医养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新建农村幸福院25个,建立健全运营管理机制。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统筹安排2300万元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落实“加强基础教育工作十条措施”,加快城乡5 所公办幼儿园、4所小学建设,扩建一批乡镇小学、幼儿园,有效解决学位不足问题。继续实施普通高中免费教育政策。安排3000万元教师教绩专项奖励金,扎实推进农村教师“暖心工程”,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启动国家级卫生县城创建工作,推进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县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建设,完成县皮防院康复医养中心建设,扎实推进乡镇卫生院“暖医工程”,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抓好医德医风教育,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巩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成果。推动文体事业发展。继续开展“月月有戏”活动,加快30个薄弱村文体设施和8个文体广电示范点建设。启动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创建工作,重视青少年体育运动,推动群众性体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