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二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促进“三农”工作全面进步。以全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为引领,高起点编制438个村庄规划,年内实现全市村庄规划全覆盖。突出产业带动,以全国十大最美乡村——濯村入选首批美丽村居建设试点村庄为契机,引导全市村庄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新样板。持续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垃圾一体化处理网络,加强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统筹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年内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短板。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重要位置,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各类人才投身于乡村振兴。创新农村社会治理,着力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开展“精彩365·欢乐梨乡行”等各类文化主题活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

  三是统筹提升城市能级,促进城乡建设融合发展。坚持“城市更新”理念,着力完善基础设施配套,进一步缓解城市承载压力,实施大寺街、文化东路等道路畅通工程,开展昌山路、公园路精品街改造以及富崖街等背街小巷整治,启动共建路、富山路(食品工业园段)等道路大修改造,加快文莱高速及莱阳连接线、城铁客运枢纽站建设,科学谋划莱海荣高铁、G308文石线城区段绕城改建等前期工作,加速打造便捷畅通的城乡路网体系。大力提升农村公路建设、管护和运营水平,完成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900公里、“四好农村路”升级改造80公里。同时,创新城市管理模式,进一步理顺城市行政执法管理体制,推动执法重心向镇街下沉。健全文明城市和文化强省先进市建设长效机制,开展步道广场、街道立面等7项专项治理,推进城市管理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迈进。切实做好小区管理物业化、社区管理规范化,让群众幸福感在家门口彰显。

  (三)致力于深化改革创新,坚持双招双引不松劲,全面筑牢进位赶超发展新支撑。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加快补齐要素短板,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地**内生动力和优势潜能。

  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有效激发发展活力。深刻理解和把握机构改革的重大意义,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和进度要求,尽快理顺各方面关系,尽可能缩短磨合期、过渡期,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抓好行政审批服务机构运行管理,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努力实现“一次办好”。稳步实施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年底前基本完成全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和分级诊疗制度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城乡居民教育卫生保障水平。

  二是夯实创新平台建设,着力拓展发展空间。以开发区入选全省第二批体制机制创新试点为契机,加快行政管理、干部人事、项目审批监管等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提升园区承载能级。扎实推进化工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抓好光大静脉产业园、生态循环示范区建设,筑牢高端化工产业平台支撑。进一步优化食品工业园空间布局,探索建设中日食品产业园项目,构建对外合作新载体。继续实施“小升高”计划,力争年内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5家以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年内发明专利申请150件以上,培育烟台市级以上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家以上。

  三是加大双招双引力度,持续增强发展后劲。*研究“三类”500强企业的投资方向和区域布局,大力推进全产业链招商,年内力争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8个、500强项目3个以上。着力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力争全年合同使用市外资金200亿元、实际到位市外资金80亿元。进一步完善要素保障,破解征地拆迁、资金投入等难点制约,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确保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推进“3+N”引才机制,新引进合作院校、科研院所10家以上,培育引进高层次人才360人以上。

  (四)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坚持标本兼治不放松,奋力提升绿色生态建设新水平。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狠抓污染治理,加强生态保护,以更大力度解决环境突出问题,不断增进群众生态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