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一年来,莱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喜人成绩,亮点纷呈、令人鼓舞。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共莱阳市委的科学决策和正确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有效监督,得益于全市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莱部队和所有关心支持莱阳发展的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一是综合实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尽管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较快增长,但由于基数偏小,在总量上与位居烟台第一方阵的县市仍有较大差距。二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受人均财力不足影响,基础设施配套还不够完善,城乡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三是安全稳定风险隐患依然存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社会稳定等领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四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够到位。部分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思维、专业素养、开放意识仍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等。对上述问题,我们一定以更努力的工作、更扎实的举措,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9年政府工作安排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也是我市加快完成“实现一个前移、培育两大引擎、力争三个翻番”奋斗目标的攻坚突破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一方面,当前经济发展整体呈现出复苏回暖势头,但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结构性矛盾突出、财政收支紧张等问题依然是制约我们发展的最大因素,必须拼搏进取、迎难而上;另一方面,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新一轮改革开放、新技术革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绿色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等多重机遇叠加,对我市加快发展都非常有利,随着一批重点项目的全面建设运营,“两大引擎”培育成效明显,“两区一带”建设提速优化,我们进位赶超的内生动力更加强劲,必须坚定信心、乘势而上。
各位代表,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一系列打基础、利长远工作的积累,莱阳的发展已经迈上了一条充满阳光和希望的道路。回首过去,我们为莱阳的光荣历史由衷自豪;展望未来,我们对莱阳的美好明天信心百倍。我们坚信,在中共莱阳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86万梨乡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推动各项工作在烟台创一流、在全省提位次,一定能够提前完成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紧围绕“两区一带”总体布局和“实现一个前移、培育两大引擎、力争三个翻番”奋斗目标,*开展“攻坚突破年”活动,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城乡发展、改革创新、双招双引、生态环保和民生改善等重点工作,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迈出新步伐,奋力谱写新时代莱阳蓄势崛起、进位赶超的新篇章。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实际使用外资和外贸进出口保持平稳增长,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
(一)致力于新旧动能转换,坚持转型升级不懈怠,全力厚植区域经济发展新优势。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大引擎”深度融合,着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实现增长动力转换。
一是大力振兴实体经济,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壮大绿色食品产业,以鲁花、龙大为龙头,引导春雪、一品堂等骨干企业优化产品结构、完善产业链条,进一步提高调理食品、高油酸食用油、保健饮品、酒类等制造食品比重,促进食品加工向食品制造转变,巩固提升“中国绿色食品城”形象。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产业,抓紧完善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园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以舒驰新能源客车、山汽新能源商用车等项目为依托,引进培育电控系统、传动系统等配套零部件产业,推动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打造胶东半岛最大的新能源商用车生产基地。提速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智能化、信息化为方向,加快华源莱动、鸿达、英福莱等企业技改升级,重点抓好海尔市场创新产业园、昇辉智能家电等项目建设,打造胶东半岛智能家居生产基地。集聚发展高端化工产业,以莱阳化工产业园为支撑,引导支持巨力精化、盛华科技、中瑞化工等企业膨胀壮大,积极打造以TDI、OLED等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优化提升医药健康产业,以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为主线,发挥江波、司邦得、鸿杰等企业优势,加大医药中间体、保健品等产品研发力度,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市场占有率。着力加快电子信息产业,以强特色、树品牌为导向,进一步壮大科盾、海日峰等企业规模,推进远红外夜视仪、电子补光、辅助驾驶系统等产品规模化生产,促进电子信息产业融合化、集群化发展。同时,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全面落实各级扶持政策,加快设立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更大力度帮助企业减负增效、轻装上阵、做大做强,年内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以上,培育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1个以上,中小企业“隐形冠军”1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