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二)聚焦聚力三大变革,以市场化改革为主线,提升综合竞争力。以市场化的手段,加快动力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让改革红利加速**、开放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优化市场要素配置。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重点,创新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增强实体经济发展动能。深化资源配置改革,建立“亩产论英雄”引导机制,按照“利用效率高、要素供给就多”的原则,推动要素资源向高效益、高产出、高成长性企业集聚,倒逼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深化金融服务改革,设立新旧动能转换基金,为企业提供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扶持;完善科技金融、普惠金融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开展供应链融资、新型抵质押融资模式,让金融活水惠及更多企业。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建立“公益与效益并重”的考核体系,强化国有资本监管,优化国有资产布局,提升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效率和造血功能,加快由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

  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以城市国际化、双招双引和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着力点,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在高质量双招双引上实现新突破。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重,推动体制机制融合创新,打造政策集成、平台集优、资源集聚的双招双引新体制。坚持专题突破,聚焦世界500强、央企百强和行业领军企业,突出产业链招商、大项目招商、对日韩招商、新业态招商,精准对接发力、提高招商实效;紧盯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实施“百千万英才计划”,搭建精准引才、合作引才、柔性引才平台,推进科技智库和人才公寓建设,举办“高端人才荣成行”“引才联智高校行”活动,开辟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广纳天下英才。坚持专业运作,以经济开发区体制改革为模板,推行“管委会+公司化”模式,组建专业运营公司,打破传统编制约束,实行绩效考核管理,激发全员双招双引热情。坚持专班推进,实行“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套机制”,由市级领导牵头,集中力量抓协调、抓对接、抓服务,推动项目高效落地,项目与人才互促共进。在发展外贸新业态上实现新突破。推动泰祥国际物流园创新发展,跨境电商展示交易中心扩大业务规模,支持企业设立海外仓,拓展贸易新市场,打造面向日韩、辐射东北亚的跨境电商贸易中心。推进服务外包产业园建设,加强园区运营招商和人才引进培养,争取三年时间吸纳集聚1.5万人。推动服务贸易多元化,大力发展房车设计、定制改装、外轮维修等特色优势服务,争创房车、修船服务贸易出口基地。在国际化城市环境上实现新突破。完善双语标识、国际学校、涉外门诊、自助导游等服务体系,推动城市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向国际标准接轨。实施口岸通关提速工程,落实通关作业无纸化、单一窗口、一单多报和船舶进出境通关最多跑一次改革,最大限度降低通关成本。增进与日韩港口城市交流合作,推动哈理工荣成学院、威海海洋职业学院与韩国富川大学、东亚大学开展双向国际交流生计划,争取承办国内外高层次会议,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

  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以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为统领,瞄准更大范围集聚更多资源,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一体联动格局。抓平台建设促创新。完善市科创中心动态进出考核机制,培育壮大高校双创平台和歌尔创客学院,推进海洋生物协同创新中心、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石岛鼎欣创融中心、中科院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平台建设,建立“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创新支撑体系。抓科技企业促创新。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探索建立产业创新服务联盟,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和孵化集聚创新。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开展“专题科技周”“院所荣成行”活动,推动高校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创建,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工程,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0家以上。抓产教融合促创新。加大本地高校发展支持力度,推进哈理工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威海技师学院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吸引高校院所来荣设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订单式、精准化培养学生;推进鲁东大学海洋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海大海洋生物协同创新平台社会化运作,落地高技术成果20个以上。抓质量品牌促创新。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筛选100家企业进行重点培植,争取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30项以上。推进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区域品牌创建,新增国际注册商标、山东名牌7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