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五)着力实施创新驱动,激发发展活力,建设创新玉溪

  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强化产业发展、城市运行、政府管理等方面创新,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推动经济发展动力转变,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加快科教创新城建设。突出引资引智、产城联动、产教融合,严格执行项目入园标准,高标准打造科教创新城。抓好中电科技等18个签约项目推进,推动北航云南玉溪研究院、云南农大玉溪未来技术研究院、玉溪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早日落地。加快体校、少体校建设,确保“一场三馆”主体工程完工、卫校新校区秋季招生办学。启动创新创业中心规划建设,抓好云南服务外包学院等筹建工作。

  打造科技创新平台。聚焦烟草、花卉、矿冶、水环境治理、生物医药等领域,借助外脑外智,健全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机制,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并加快转化应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统一的科技成果产权交易平台。推动规模以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建立研发平台,新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新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8户,申报认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0户、高新技术企业20户。推动玉溪高新区创建全国创新型特色园区,做好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申报工作,逐步实现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施“百千万人才计划”,构建刚性引才与柔性聚才有效融合的机制,引进培养储备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实施知识产权强县、强企工程,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设县区全覆盖。健全竞争性经费与稳定支持经费相协调的投入机制,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自主创新,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1.5%。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计划,建立企业首席技师制度,打造一支勇于开拓创新、善于经营管理的企业家队伍。

  (六)强化规划建设管理,提升城镇品位,建设宜居玉溪

  坚持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完善城乡规划,优化城镇布局,提升城镇的综合吸引力、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强化顶层规划设计。严格执行玉溪市城乡总体规划,开展红塔区科教创新城、健康宜居城、生态园林城建设规划编制,完成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科学确定县城和集镇发展定位,进一步完善规划编制,完成澄江城乡总体规划、概念性规划及城市设计工作。编制省级村庄规划建设示范村、国家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实现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审批全覆盖。建立城市设计督查制度,构建“多规合一”协调机制和“一张蓝图”管控体系,坚决维护规划权威性、严肃性。

  加快精品城镇建设。突出历史记忆、文化内涵、功能拓展、产城融合和全域人居环境提升,统筹推进“六城同创”,推动城镇植绿、添绿、护绿上水平、上层次。抓好高铁新城、玉溪大河三期、城北客运站等工程建设,推进“城市设计”和“城市双修”试点,启动市级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确保城市规划馆开馆、白龙路延长线等5条市政道路竣工通车、国家海绵城市试点通过验收。以实施“城乡环境提升年”为抓手,着力加快美丽县城、美丽公路、特色小镇建设。按照澄江发展新定位,统筹推进“一城三镇八村”建设,加快撤县设市,建设“湖清城美、湖城共融”的新澄江。推进江川区与红塔区互补融合发展,提升城市特色风貌和城市形象。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积极争取棚改专项债券支持,改造棚户区20829户,基本建成1560户。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特色小镇建设,每个县区至少打造1个特色小镇,加快6个特色小镇和2个康养小镇试点建设,力争创建2个全省高质量示范特色小镇,获得更多资金奖励。

  提升城镇治理水平。巩固提升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积极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智能服务平台等16个项目实施,提升城市管理服务信息化、智能化。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推动管理执法向集镇延伸。进一步理顺中心城区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深化城市“四治三改一拆一增”综合整治,消除中心沟、玉带河黑臭水体,推进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餐厨垃圾处理工程建设,搞好建筑垃圾处理城市试点,逐步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启动市第三污水处理厂建设。整治城乡违法违规建筑,杜绝增量化解存量。科学组织市政项目施工,加强中心城区破损路面修复,打通“断头路”。合理规划设置停车场,增加停车容量、规范停车管理。优化调整公交线路、站点,推进公交服务向新建片区延伸。开展马路围栏、施工扰民、占道经营、小区临街烧烤等专项整治。开展城市养犬专项治理,规范养犬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