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发挥集镇对乡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实施美丽城镇提升新三年行动计划,探索全域性整乡整镇环境整治试点,建设3个绍兴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镇乡。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空间布局,完成10个村级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争取更多省级试点项目。以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为抓手,抓实抓好第二批、第三批“五星达标、3A争创”工作,持续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巩固畜禽养殖整治成果,加强长效常态管理,全方位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挖掘乡土文化和历史内涵,彰显古镇古村魅力,新建一批3**景区精品村,打造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示范样本,让人看得见记忆,留得住乡愁。
(五)紧盯民生关键领域,高水准保障改善民生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强监测监控预警能力,推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开展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三年行动,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巩固“五水共治”成效。全面推进清废净土行动,强化工业污染场地治理,开展土壤污染检测,督促关停(搬迁)企业开展污染场地调查,严格管控受污染土壤环境风险。加快生活垃圾处置能力建设,推进八方热电垃圾焚烧技改、丰泉浬浦无害化处理中心技改、白毛尖垃圾填埋场封场治理、餐厨废弃物综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项目,确保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有效提升。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新增绿化面积5500亩。把好“三线一单”最严环境准入关,提升区域环境质量,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优化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精准帮扶各类群体就业,确保全年新增就业2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加强退役军人管理服务保障。健全劳动保障失信企业联合惩戒机制,建设“无欠薪”城市。落实绍兴市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持续推进参保扩面,实施低收入农户健康保险,确保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0%、98%以上。加快农村危旧房整治,推进农村保障房建设。织密扎牢社会救助安全网,完善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加强儿童福利保障和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慈善信托、村级关爱基金,发挥公益慈善在推动“第三次分配”方面的重要作用。发展老龄、残疾人、红十字和双拥优抚事业,保障妇女、儿童和青少年等合法权益。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进中小学校园改造提升工程,新建城东初中、小学教育综合体和运动综合体,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健全民办教育机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教育质量核心指标全省领先。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组建市人民医院、中医医院、中心医院3个县域医共体,构建紧密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易地新建妇保医院、草塔镇中心卫生院,力争“健康诸暨”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提高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探索推进医养联合体建设,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加快敬老院转型升级,实现镇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实施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完成大中修里程120公里,开通60个自然村公交线路,让群众出行更便捷。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市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六)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打造高效能发展环境
完善政务环境。以政府数字化转型为抓手,优化办事审批流程,提高政府服务效能,打造数据共享、整体协同、高效运行的政务环境。实施新一轮机构改革,着力理顺政府各部门、各镇街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鼓励开展微改革微创新,增创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百姓受益的体制机制新优势。围绕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环境保护五大职能,实施2019年政府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建设数字化政府。成立大数据发展管理中心,以“浙政钉”为载体,整合政务办公系统、政务通系统,建立统一的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掌上办公之城”。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化“标准地+承诺制”,确保“最多100天”实现率始终保持100%。推行“浙里办”上线便民应用,加速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全流程“一网通办”,确保90%以上民生事项实现“一证通办”,6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理”,建设“掌上办事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