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打造美丽特色乡村。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村庄搬迁改造步伐,重点抓好“四类重点人群”危房改造,全年改善群众住房7846户,新建11个集中居住点,新增耕地面积3220亩以上,各镇打造美丽宜居村庄3个以上。大力推进国土绿化重点项目建设,全年新增成片造林7800亩,创建森林小镇1个、森林村庄12个,林木覆盖率达24%,确保道路圩堤绿化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加强生态河湖治理,推动“河(湖)长制”向“河(湖)长治”转变,重点抓好黑臭河道治理,实行动态监管。结合生态经济核心区建设和国家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项目建设,全力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河道。*开展散坟整治,大力倡导文明办丧新风尚。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赋予抵押、贷款、担保等新权能,增加农民土地经营权益和收益。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恒济镇先行试点,6月底前基本完成有经营性资产的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充分应用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成果,村级集体资产资源全部录入“三资”监管系统管理,对外交易一律进入县镇两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进行。加快推进土地流转,重点流转国省干道沿线、农业示范带和镇级园区范围,全年新流转土地8万亩。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四好农村路”创建工作,年内实施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116公里,改建危桥77座,配套建设限高门架265处、安保工程244公里,启动建设331省道建湖段旅游景观道路,进一步改善农民出行条件。实施新一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农村生态河道及疏浚整治等重点水利工程项目,新建改造闸站147座,疏浚河道348条500多万方,全面提升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积极推进农村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实施32公里建制镇污水管网和20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加快供电基础设施建设,我县首座500千伏龙口变和110千伏泽阳变6月份开工建设。

  (五)放大生态绿色效应,打造宜居宜业新环境

  突出生态源头管控。坚持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分类管控生态保护红线,全面排查整治保护区内建设项目,确保全县生态红线占国土面积不少于21.1%,在省市考核中处于优秀等次。坚持以全县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既定考核目标为底线,确保PM2.5年均浓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持续好转,地表水断面水质优Ⅲ类比例达到省市考核要求。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263”专项整治,全面加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实施建筑及堆场粉尘、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等“七大专项行动”,积极推动县城建成区全面禁(限)放烟花爆竹。持续深化水污染防治,对西塘河、戛粮河等饮用水源保护区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饮用水源水质优良、水量充足、水生态良好。加大退圩还湖、退渔还荡力度,全年完成湿地修复3000亩以上。抓好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组织对关闭搬迁企业地块和涉重污染源开展生态修复。

  强化环境执法监管。健全环保执法与司法联动机制,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重新调整全县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三区”范围,禁养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1.82%,6月底前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全部关闭到位。强化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开展环境矛盾纠纷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及时高效解决12345公共服务平台、12369环保热线反映的环境信访问题。*推进重点企业环境安全达标建设,确保全县环境安全形势稳定可控。

  发展特色生态旅游。紧扣江淮生态经济区核心区建设,聚焦重大项目,全力做好湿地生态旅游文章,年内力争接待游客25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收入20亿元以上。推进九龙口旅游度假区建设,重抓九龙口沙庄风情小镇、生态观光休闲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做精做优康养休闲、湖鲜餐饮、渔村民宿等特色。加快融入省市大旅游格局,积极推进九龙口、大纵湖、马家荡景点联动发展,科学布局万亩农业产业园、万顷芦苇荡湿地,着力打造盐城西部地区湖荡湿地风景区。加强与美团、携程等线上平台和线下知名旅行社合作,精心组织沪宁杭等地旅游推介和“上海游客万人游建湖”“乡村旅游节”“九龙口湿地文化节”等特色节庆活动,不断提升建湖旅游知名度。

  (六)做好民生改善文章,提升群众幸福新指数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就业政策措施,全年开展各类劳动技能培训10000人,新增城镇就业6000人、返乡就业1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00人。健全创业孵化模式,用足用好创业贷款担保基金、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资金,全力扶持各类群体创业,全年新发展私营企业4000家、个体工商户10000户。加快创业载体建设,年内建成省级创业型街道(乡镇)2个、社区(村)50个、创业型园区1个。*实施全民参保,年内实现企业职工“五险”新增扩面2万人、城乡居民参保15万人。进一步抓好住房公积金扩面工作,全年新增5000人以上,发放公积金贷款1.9亿元。持续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适度提高重特大疾病救助标准,实现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全覆盖。积极推动养老服务转型升级,全县公建民营养老服务机构占比50%以上,社会力量举办或运营养老床位数达60%。积极推进医养深度融合,建成床位超100张的医养结合型老年康复机构2所以上,护理型床位占比50%以上,县社会福利中心建成运营。健全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