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五)挺起实体经济的脊梁,推动产业转型再上新台阶。一是做大做强产业平台。新建、续建重点工程、重大产业项目179项。实施沃尔沃发动机、爱旭二期、森山健康小镇、总部经济B组团等项目,推进产城融合,做强义东北高新产业功能区、义西南新兴产业功能区两个组团,打造万亩千亿大平台。加快建设捷克小镇、云驿小镇、欧洲风情街等项目,将集聚区、丝路新区打造成对外开放的重要承载区。争取高新区通过省级验收,丝路金融小镇通过省特色小镇创建。二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优化“1+10+2+1+X”路径,谋划布局小微企业园100个,总建筑面积1000万方以上,新建小微企业园40个以上,建成投用25个以上,新增入园企业1500家以上,打造义乌“微谷”。建设高端印染园区,投用电镀园区。支持内衣、袜子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进服装制造业改造提升省级试点。完成仿真花、石材加工块状行业提升。深化经济户口管理,规范农村加工业。三是坚定不移招大引强。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狠抓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招商。强化产业研究,聚焦招商地图靶向招商,力争引进50亿元以上项目10个、亿元以上项目50个。四是实施工业倍增计划。支持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已上市或上市后备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兼并重组、产业链整合,通过3至5年努力,实现规模和效益双倍增。实施凤凰行动、雄鹰行动、雏鹰行动和科技企业“倍增”计划,新增上市挂牌公司18家、股份制公司18家、“小升规”企业50家、“隐形冠军”培育企业5家以上,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五是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28项举措,为企业减负20亿元以上。设立规模100亿元的国贸改革发展基金、规模20亿元的新兴动力基金。*开展“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活动,实施企业合法权益保护及用能、纳税等便利化提升行动。实行企业帮扶“白名单”制度。推行银行满意度测评等举措,努力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新增小微企业贷款60亿元以上。营造尊崇爱护企业家的浓厚氛围,鼓励和支持企业坚守实业、做强主业。

  (六)全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加快塑造城市新品质。一是攻坚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面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创建,以文明微单元助推创建深化。巩固首批创建成果,实施门前五包、车辆乱停等十个第二批创建项目。广泛开展志愿者服务,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国际卫生机场等示范窗口,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巩固提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果。争创无违建市。强化道德积分、信用评价等应用。二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稳妥有序推进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实施下车门区块等有机更新1.5万户以上。加快车站、胜利等拆后区块开发建设,江东毛店、稠江古母塘等集聚项目结顶。实施机场路立交化改造、老城地下环路、县前街南延等工程,布局现代化商业街区和学校、邻里中心,让老城区重新焕发青春。推进西门老街保护性开发。实施铁路高架站房、站前广场项目,启动高铁新城建设。建成幸福湖城市“绿肺”。在义东、义西分别开发建设高品质的“东大门”“西大门”区块。三是提升城市规划管理水平。以大花园建设为导引,优化市域总体规划,加强重要区块城市设计。实施城市大脑工程,推动大数据资源中心、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市政建设。优化标识标牌等城市导视系统。新增物业管理老小区15个以上。开展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试点3个小区以上。改革环卫、市政、园林工作体制。四是建设节水型示范城市。实施八都水库扩容、柏峰水库引水等工程,内部挖潜增水1000万方以上。推进分质供水,启动高新区苏福水厂建设,实施稠江工业水厂扩面,建成义驾山生态水厂,开展有机更新区块双管供水。推行节水改造。加快市外引水,实现浦江向义乌供水。

  (七)打造“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升级版,建设和美新农村。一是加快和美乡村建设。优化美丽乡村规划,*实施美丽乡村“七个一”标准,开展全域和美乡村建设。创建一星级样板村50个、省美丽乡村示范镇1个以上,争创省美丽乡村示范县、乡村振兴示范县。推进美丽村庄、美丽田园、美丽河湖一体化创建,完成绿化造林、林相改造2万亩以上。强化垃圾源头分类,完善垃圾集中收集、终端处置机制,创建垃圾分类优秀村75个以上。二是强化产业植入。完成10条美丽乡村精品线基础设施建设,落地亿元产业项目15个以上。加快中奥冰雪综合体、小官余理想村等项目建设,培育休闲养生、民俗文化等美丽产业,乡村旅游人数增长15%以上。推进农业两区扩面,争创省级特色农业强镇1个。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加强“义乌三宝”品牌建设,新增无公害农产品6只以上,率先实现省级美丽牧场全覆盖。三是促进农村农民增收。开展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做好村庄规模调整后续“三资”融合工作,完成“多规融合”村庄规划编制100个以上。实施“一村两楼宇”和物业联建项目50个以上,投用30个以上,实现所有行政村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