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三)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实现精准识别、精准扶贫。举全市之力打好脱贫攻坚战,紧盯目标,压实责任,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扎实开展脱贫质量“回头看”和精准脱贫百日攻坚行动,认真落实“十大扶贫举措”,全力做好贫困县摘帽各项工作,圆满完成4149户8472名贫困人口退出、30个省级贫困村和10个朝阳市级贫困村销号任务。

  产业扶贫全面覆盖。大力推进叠加式产业扶贫,新建“1+4”扶贫农场4处、“442”生态扶贫果园29处7632亩,分布式光伏扶贫电站并网发电11兆瓦,8家扶贫制衣厂投入运营,项目精准覆盖贫困户1.89万户,贫困户产业覆盖率达到100%。

  行业扶贫落实到位。全面落实健康、教育、就业、低保兜底等扶贫政策,救治贫困户1.02万人次,资助贫困户学生1885人,安置贫困户就业531人,培训贫困劳动力718人,纳入城乡养老保险贫困户1.03万人,享受低保待遇贫困户8742人。全力实施危房改造、扶贫路、饮水安全、文化广场等工程,贫困户危房改造1778户,新建改造扶贫路885公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48处、文化广场和村卫生室各40个,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观。

  (四)改革步伐不断加快

  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开展“转作风、树形象”活动和“办事难”专项整治,聚焦便民服务难点问题,开展23批次督查检查,取得明显成效。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化“一网、一门、一次”和多证合一“一照通”改革。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事项,压缩审批时限,完成政务服务实体大厅改造升级,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大厅比例达到70%,各类审批事项即办率92.8%,提速88.2%。优化政务服务网络平台,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率达到82%。

  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如期完成。在乡镇实行“划分收支、核定基数、超收全返”的财政管理体制,做到“乡事乡办、乡财乡用县监管、分灶吃饭、权责统一”,乡镇全部设立金库,并有序运行。乡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75亿元,增长45.2%。

  农村“三权分置”进展顺利。新建土地股份合作社53个,新增流转土地面积15万亩。完成10个省级试点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247个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通过市乡两级交易中心发包村集体土地4300亩,累计达到4.08万亩,村集体增收1369万元。

  (五)城乡发展统筹推进

  城市建管水平逐步提升。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房地产项目建设,川州御品、南山壹品、金唐御景、佰宏时代广场、欧韵蓝湾三期等项目进展顺利,销售商品房18.2万平方米,建筑业产值实现5.5亿元。完成房屋征收搬迁328户、棚户区改造2800户。*推进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高铁站广场、道路延伸、地下管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工程22项。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深化创城工作,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实施公园、广场、街路、社区绿化工程,新增城区绿化面积31.5万平方米。集中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清理城市卫生死角和积存垃圾,取缔城区炭烤类露天烧烤,清除小张贴、小广告、小喷涂3万余处,拆除违建2.1万平方米。

  乡村振兴扎实有效。调整种植业结构,调减玉米种植面积1.4万亩,发展辣椒、烤烟、中草药等经济作物25万亩,新增保护地大棚2000亩。新增高效节水滴灌面积2.4万亩,被评为全国高效节水滴灌示范县。新建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16处,启动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积极防控非洲猪瘟疫情。建设“一区一园一基地”,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确立3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和20个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成农村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6个,农村改厕200座,充分发挥“六大员”作用,积极建立环境卫生常态化管理机制,乡容村貌明显改观,获评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完善村规民约,提升乡风文明,弘扬传统美德,乡村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生态建设明显加强。打造“大黑山—东官河—凉水河—天鹅湖”生态经济带,加强九大河流、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两侧绿化,完成造林绿化18.3万亩,生态种草1万亩,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9万亩。设立总河长、河长632人,发放“一事一单”解决涉河问题41个,治理河道7.4公里,清理河道垃圾8.1万立方米。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抓好水污染防治,强化土壤污染管控修复。中央环保督察61件交办案件及时整改,积极配合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工作。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交办问题和绿盾2017、2018专项行动反馈问题逐一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