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四)锁定文明创建,以提升功能为根本,致力彰显明珠城市魅力。

  “文明让城市更美好”。坚持城市形态、业态、文态“三态合一”,严把土地开发、城市边界和生态文明“三条红线”,挥洒大写意,绘好工笔画,建好皖北明珠城,创建全国文明城。

  塑造城市特色。赋予“水韵”特色。沟通、活化和清洁城市水系,实施高铁新区、城南新区水系畅通工程,提标升级M水系,开工建设八里河环湖大道,完成外城河治理二期工程,实现驳岸亲水化、景观生态化、风格多样化。赋予“绿荫”特色。持续推进绿化提升专项行动,完成颍左颍右大堤生态提升、高铁新区绿化、五里湖湿地公园四期工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现城市公园绿地“5分钟服务圈”全覆盖。赋予“人文”特色。推进“文化+古城”,挖掘文化资源,打造管仲老街、龙门商场等文化街区,再现颍上“古文化”。推进“文化+城建”,建成滨河文化广场,开工建设梧冈书院、文庙及老县衙修复工程,重现颍上“老味道”。推进“文化+文明”,大力开展“道德讲堂”、“国学讲堂”活动,弘扬“凡人善举、大爱颍上”正能量,彰显颍上“好风尚”。

  提升城市功能。优化交通网络。坚持“建拓改延”相结合,加快城北路网三期、城南路网二期、高铁新区路网一期、老城区道路西延等工程建设,打通“断头路”,形成科学合理的路网体系,让群众出行更顺畅。增加公建配套。加快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小型体育设施等“五小设施”建设,地表水厂投入使用,建成城市停车场18处、公交换乘中心3个、精品菜市场3个。实施小区提标升级工程,建设业主中心、停车空间、集中充电桩等公共设施,让城市更具活力温情。推进更新改造。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开工建设棚改安置区10个,新建安置房10166套。提升改造老旧小区45个,整治背街小巷120条。持续推进供水、污水、排水管网改造,实施海绵型道路、公园、小区等建设,努力打造“海绵城市”。

  优化城市治理。智慧化治理。加快“数字颍上”建设,加速智慧城市综合平台开发运用,推进数字城管升级,建成警务中心和应急指挥中心,实现社会治理、公共安全与城市管理资源汇集、数据共享。精细化治理。推进全行业精细化,优化环境卫生、市容市貌、道路交通、城市照明。推进全时空精细化,做到白天夜晚一个样、晴天雨天一个样、节假平时一个样、大街小巷一个样。推进全流程精细化,抓好环节控制、细节监控,做到正向可推进,逆向可溯源。常态化治理。对焦“平、亮、绿、美、净、齐”,扎实推进文明创建“十大提升行动”,加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动文明引导、环境保护、便民惠民等志愿服务常态开展,力争顺利通过年度文明城市国家级测评。

  (五)锁定产业兴旺,以服务三农为主线,致力推动乡村快速振兴。

  “乡村让人们更向往”。推进产业富村、文化韵村、乡风塑村、环境靓村、改革强村,让农村成为富裕的家园、美丽的花园、舒适的田园。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调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新增规模养殖60万头、种养结合12万亩、设施蔬菜5万亩、稻田综合养殖10万亩,经济作物占比达40%。深度推进三产融合,新增千万元以上农产品深加工项目10个,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调产品结构。顺应市场需求,引导农民发展适销对路的特色农产品,推动“生产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转变。强化农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0个。调经营结构。支持发展土地托管、入股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新增土地流转10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500家、家庭农场500家。

  推进镇村优质发展。精心打造特色乡镇。坚持“镇当城建”理念,每个乡镇创建一条示范街、上市一块土地,打造一批文化名镇、生态名镇、农业名镇、工业名镇,实现生产、生活和生态有机融合。聚力建设美丽乡村。*推进“三大革命”,实施“四美五好”工程,建设村居“九位一体”配套设施,建成60个省级美丽乡村,打造“高、精、细、美”的人居环境。加快提升乡风文明。*开展“文明镇村、美丽家庭”创建活动,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推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推动“物的美丽乡村”向“人的美丽乡村”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