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刚刚过去的2018年,我们经受住了各种困难和挑战的考验,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县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干部群众扎实苦干、砥砺奋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宿部队和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宿松建设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必须清醒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实体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部分企业经营困难;重大项目谋划不够、推动不快问题还较为突出,投资支撑作用还需加强;群众利益诉求多元复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压力较大;少数干部不想为、不会为、不敢为,政府效能有待提高。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9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奋力开创打造“四个强县”、建设美丽宿松新局面。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8.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8.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面完成年度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聚力补短板促提升,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保持“政策不变、标准不降、力度不减”,下足绣花功夫,做好精准文章,坚决打赢脱贫攻坚决胜战。

  决战决胜脱贫摘帽。对照贫困县退出标准,紧盯“一过线两不愁三保障”和“三率一度”,做深做细各项工作。严守脱贫标准、严格脱贫程序、严把脱贫质量,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实现0.47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43%。突出“双基”建设、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以“千干下基层”行动为抓手,*开展大排查、大整改,全面补齐短板,确保顺利通过省级评估和国家抽检,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目标。

  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健全完善长效机制,通过政策延续、产业增收、保障托底,确保脱贫群众不返贫、可持续、能致富。继续实施就业脱贫、金融扶贫等政策,保持扶贫政策措施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加强扶贫资金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大力培育发展富民产业,健全利益联结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四带一自”产业扶贫、“三有一网”点位扶贫等模式水平,打造产业扶贫“升级版”,帮助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加强教育、住房等保障,精准落实健康脱贫综合保障政策,更好发挥政策效应,筑牢返贫“防线”。更加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持续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坚持帮扶力度不减,压实帮扶责任,细化帮扶措施,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提升满意度和认可度。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坚持以振兴实体经济为着力点,聚焦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为经济增长积蓄力量、增添后劲,推动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加快制造业集聚发展。做大做强首位产业,统筹发展其他产业,加快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集聚化发展,保持主要工业经济指标增幅全市领先。发展壮大电子信息产业,发挥产业基金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在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加快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力促触**屏、电子线束等项目签约落户,确保普冈电子、松尚电子等项目竣工投产,力争年产值增长20%以上。引导纺织服装业向智能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推动红爱服饰拓展个性化定制市场,力促互益纺织、锦绣经纬编恢复产能,支持意象服饰、佰利服饰等创建自主品牌,进一步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力争年产值达140亿元以上。重点培育新兴产业,加快新能源汽车特色小镇建设,推动布谷鸟汽车、新能源电池等项目签约落户,确保耀亚汽车电子等项目竣工投产。加快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转型升级步伐,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推动晨旺木业、唐骏重工扩能增效,确保晨曦陶瓷一期竣工投产。加快延伸拓展皮革产业链条,开工建设硕博皮业、顺源皮业等项目,力促旺博皮革、盛源皮革等企业投产,确保年产值达30亿元以上。实施质量品牌提升行动,争创省级质量强县示范县,力争新增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各1件。强化产学研载体和平台服务功能,推动更多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专精特新”企业2家以上,实现技改投资增长9.5%。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实现增加值增长15%以上,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