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汇聚发展动能,致力提升实体经济质量

  坚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调动各方要素,营造浓厚氛围,推动县域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突出创新引领增强竞争力。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实体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同比增长15%以上。发挥创新平台作用。依托合肥工业大学含山产业研究院、安徽省铸件检测中心平台资源,建设铸造产业发展规划智库,联合县内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共性、重大技术凝练攻关,全年申报省级科技攻关项目、重大专项2个以上,授权发明专利40个,新增高新技术产品15个;推进海立汽车零部件智能化工厂、朗迪叶轮智能化车间等项目,引导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提档升级。激发创新主体活力。鼓励企业与知名高校开展合作,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力促恒达铁路器材高速轨道交通材料通过中铁检验中心“国字号”认证,助推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迈进行业第一方阵。支持威达环保与中科院成立博士后工作站、同兴环保与北京理工大学共建低温脱硝工程研究中心,促进第二代中低温脱硫脱硝等技术成果转化运用,抢占节能环保产业制高点。推进质量强县建设,力争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级商标品牌示范企业4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3家。注重创新企业培育。实施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工程,动态调整企业后备库,推行全程指导、重点扶持,围绕主导产业打造特色创新型企业集群,力争新增“专精特新”企业4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科技“小巨人”8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7%。同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年投入30亿元,实施技改项目45个;兼并重组企业5家。

  壮大民营经济增强硬实力。始终把民营经济作为实体经济的重中之重,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拿出更多真金白银,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力争民营经济总量占GDP比重提升2个百分点以上。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常态化组织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促进政府金融政策、企业融资需求、银行信贷产品有效衔接,全年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增长10%以上。发挥县通达担保公司平台作用,拓宽与省、市国有担保公司合作范围,着力降低担保费率,最大限度保障民营企业融资担保需求。落实财政税收政策。严格执行税收减免、行政事业收费优惠、社保降费等政策。整合设立5000万元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完善应急周转金制度,尽力帮助民营企业解危度困。增强服务企业实效。*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注重常态长效、精细精准,促进企业加强管理、挖潜增效。扎实推进“个转企”“小升规”,有力促进一批企业成长,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中小企业550家,力争同兴环保首发上市。关心企业家成长。实施“现代企业家”培养工程,开设“企业家大讲堂”“科技讲堂”,组织企业家、“创二代”参加创新创业和高级研修培训,切实提升经营理念、政策水平。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全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按照“能减则减、能合则合”的原则,对现有政务服务事项进行再梳理、再压缩,力争企业、群众办事提供材料再减少10%以上。出台工业项目落户全程代理制度,设置综合代办窗口,实现企业开办事项“最多跑一次、一次就办成”。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新增个体工商户1400户。

  促进园区升级增强承载力。始终把园区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首要载体,加快园区改革创新发展,力争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开发区排名中争先进位。建设机制创新型园区。坚持“一个平台、一个主体、一套班子”,进一步明确职责定位,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按照“权责一致、职能匹配、能放皆放”的原则,制定授权清单,强化园区经济管理职能。改革县、镇、园财政体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强园区干部队伍建设,探索聘用制、绩效工资制等模式。支持园区投融资平台做大做强,加快平台实体化、运作市场化、融资多元化转型。建设开放融合型园区。发挥清溪镇、林头镇“桥头堡”作用,深度对接巢湖经济开发区、巢湖市,着力打造“产业发展互融互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区域协调发展新高地。健全项目招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组建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新产业合作联盟。按照“统一设计标准、统一规划建设”的原则,完成G346清溪段市政化改造,启动清溪大道与兴业大道、半湖大道与和平路贯通工程。建设华夏幸福产业新城规划展览馆、产业起步区,发挥辐射带动效应,实现“签5开3”的年度目标。建设产业集聚型园区。实施新一轮园区规划调整,优化空间、产业布局,统一招商引资政策,推动战新产业集聚发展,力争战新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争创省级战新产业集聚区。加快提升园区配套水平,投入1.5亿元,建设道路延伸工程5公里、工业污水处理厂2座、管网5公里,平整土地800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