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加强生态保护建设。强化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启动县城区备用水源地建设项目。推进节能减排,投资1314万元完成祁连山安多水泥公司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实施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加快博拉等3乡镇生活垃圾热气化处理项目建设。加强流域治理,落实好“河湖长制”,投资4112万元实施大夏河源头地区生态环境修复项目,投资1600万元实施洮河流域(夏河段)生态环境保护项目。投资196万元实施博拉镇、达麦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成曲奥乡加道村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项目建设任务,投资2429万元实施2019年退牧还草工程及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项目。抓好天然林资源保护、公益林管护、草原沙化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草原鼠虫害治理等生态项目建设。完成各级环保督察和巡视环保反馈意见和问题整改工作。

  强化环境综合整治。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在巩固现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工作触角,深化综合治理,扩大整治范围。认真落实全域无垃圾三年治理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坚决抓好主次干道、住宅小区、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重点景区的环境整治,坚决纠正工作进展不平衡、常态管理不精细、群众参与不主动等突出问题,坚决打击乱倒垃圾、私搭乱建、河道排污等行为。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的方式,加快生活垃圾分类,逐步构建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分类处置体系。
 

  (四)聚焦潜力抓精品、求创新,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抓好基础提升。大力实施“旅游活县”战略,认真落实旅游“十个方面”的发展思路,统筹整合各类资源,构建旅游业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发展模式。推进拉卜楞寺5**旅游景区创建工作,确保年内申报获批,完成拉卜楞寺文物保护工程建设任务。实施好总投资1亿元的拉卜楞—桑科大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继续打造提升绿色旅游长廊。在巩固提升已建成的11个旅游专业村的基础上,扶持建设3个旅游专业村。按照“数量充足、干净无味、使用免费、管理有效”的要求,巩固提升上一轮厕所革命成果,推进厕所革命向纵深发展。

  抓实宣传促销。扎实开展对外宣传、节会宣传、网络宣传,积极探索旅游产业发展新模式,打造集聚拉卜楞文化内涵的旅游精品线路,提高拉卜楞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发挥好智慧旅游平台带动作用,全面建成“拉卜楞唐卡小镇”,引导唐卡企业全部入驻。挖掘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鼓励帐篷、藏香、服饰、宗教用品、民间手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生产加工,逐步形成优势鲜明的地方旅游特色产业。

  抓优行业管理。开展旅游行业和旅游市场专项整治行动,规范旅游服务标准,加大执法监管力度,提升从业人员素质,落实侵权先行赔付制度,及时、高效解决旅游投诉案件,树立旅游良好形象。深化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创建成果,营造全域干净、宜居宜游的旅游大环境,持续提升夏河形象,年内接待游客突破28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5亿元。

  (五)持之以恒抓特色、调结构,推动农牧产业发展

  优化畜牧养殖。*实施“畜牧稳县”战略,认真落实“调结构、减数量,保特色、优品种,提质量、增效益”发展思路,加快牦牛、藏羊、奶牛产业带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带动畜牧产业发展,健全完善“公司+基地+农牧户”的产业模式。在桑科投放牦雌牛3000头,建立娟姗犏雌牛养殖繁育基地;在大夏河沿岸建立娟黄牛繁育基地,引进、培育和繁殖成活率高、附加值高的优质品种。加快牦牛、甘加羊本品种选育和提纯复壮步伐,提高畜牧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完善“僵尸专业合作社”强制退出机制,引导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标准化建设、规范化运营。按照3:3:4减畜计划,落实草畜平衡“五级核实认定”制度,引导牧民群众完善村规民约,完成6.05万个羊单位的减畜任务。加大非洲猪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完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溯体系。

  发展特色种植。大力开展以草定畜,加快草原畜牧业向质量效益型方向发展。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扩大已经试点成功的中藏药材、优质青稞、杂交油菜、藜麦、高效优质土豆等种植面积,推广黑小麦、燕麦等优质高效牧草,积极培育扶持饲草料加工专业合作社,以草促畜,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加强草原资源保护建设,在补播退化草原、人工饲草料基地及舍饲棚圈建设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培育饲草料加工龙头企业、草产业专业合作社和饲草种植经营大户,推动草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推进草畜平衡。坚持生态优先,推进林权流转,培育林业经济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