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四)大力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立足新起点,改革再出发,开放不停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巩固扩大“证照分离”、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减证便民”改革成果;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抓好“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改革试点。坚持市场化导向,推动江东控股及县区城投公司转型发展;推进钢城深度融合,支持马钢多元化发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千亿级支柱企业。深化财税金融改革,注重培育地方税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联体、医共体、专科联盟内部运行机制,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全年力争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大幅度降低土地使用税。设立5亿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资金,引导各载体设立民营企业纾困救助基金。增加小微企业续贷过桥资金规模和周转次数;加大对民营中小企业担保贷款力度;支持金融机构完善信贷激励机制,加大信贷投放。树立尊重企业尊重企业家良好风尚,规范文明执法检查,坚决杜绝政策执行简单化和“一刀切”。常态化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开展民营企业大走访和“一企一组一策”,全面对接南京,创优营商环境。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对欧对台经贸合作,拓宽对欧合作通道,加快建设中欧产业合作园,引进欧资项目不少于10个;加快筹建台湾半导体产业园,引进台资项目不少于20个。加大承接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力度,实现产业协同错位发展。加快综保区建设,积极参与安徽自贸区创建。对接融入“一带一路”,调整优化外贸结构,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培育引进龙头企业,支持马钢、十七冶等重点企业走出去,开拓多元国际市场,保持外资外经外贸稳定增长。

(五)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坚持把马鞍山发展放到长三角城市群中审视谋划,发挥优势,找准定位,全方位对接融入。

加强战略研究和谋划。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编制和省实施方案的制定,着手制定宁马一体化发展和一江两岸协调发展规划,着力构建定位清晰、特色鲜明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加快编制各类专项规划,做好对接衔接,为全面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落实南京都市圈系列合作框架协议。推动省际、城际协调,确保巢马城际铁路今年开工建设,宁马城际铁路、宁和城际铁路二期纳入长三角区域城际铁路网规划,郑蒲港铁路、商合杭高铁含山段主体建成,深化马鞍山-南京-镇江城际铁路、宁宣黄铁路前期工作。推动宁马高速改造开工建设,加快打通城际断头路,推进S328与南京新浦合公路、G347与苏S356对接。推动郑蒲港与合肥港深度合作。

开展全方位对接合作。毗邻地区要率先融合发展,推动和县乌江新区深度融入南京江北新区,集聚发展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推动含山县与巢湖市、巢湖经开区*合作,共建环巢湖全域旅游示范区;支持马鞍山软件园与南京软件谷开展战略合作,推动博望区与南京江宁区、溧水区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慈湖高新区宁马青年创业谷等合作平台建设。推进污染联防联治,共建生态走廊和生态屏障。深化科技、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合作。

(六)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坚持“组团式、网格化、田园城市”发展思路,推动城市双修,进一步提升城市颜值。

优化城市布局。坚持规划引领,加快新一轮城市空间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城市总体设计报批,开展重点地块城市设计编制。建成空间规划平台,建立多规合一管理信息互通机制,实现一本规划管控。*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面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质量和效率。

提升城市功能。“四合一”计划完成投资300亿元。支持秀山新区加快发展。加快银杏大道东延等20条城市道路建设,推动背街小巷、园区和小区道路改造提升。市体育会展中心、市气象防灾减灾指挥中心、综合客运中心等公益性项目建成使用。继续推进“两治三改”,集中开展城市拆违攻坚行动。完成棚户区、城中村改造2814户,改造老旧小区19个;试点推进多层住宅电梯加装工作。开展“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创建。依法依规推进征迁拆迁,完成省政府下达闲置土地清理处置任务。做好第三次国土调查、第四次经济普查工作。严格落实林长制,创建成为国家森林城市,新增造林1.8万亩、四旁植树1.5万亩,新建或改造公园绿地6处、湿地公园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