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是贯彻落实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大力实施“一区三城”发展战略的奋进之年。新一届区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系统谋划、强力推进,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共同奋斗,为做好政府工作提供了根本保证和强大动力。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积极支持监督政府工作,推动了年初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的落实。区政协积极建言献策,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有力促进了政府各项工作。驻区企业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共建共享,推动了青山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埋头苦干,积极应对挑战、奋力拼搏前行、力争有所作为,全区工作呈现出新气象、新变化。

—— 经济社会发展企稳向好。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努力推动经济恢复性增长,主要经济指标扭转了多年下滑的势头、呈现触底回升的态势。2017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亿元,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128亿元,增长17%;招商引资总额480亿元,增长55%;社零总额145亿元,增长11.5%。全面完成区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拼搏目标。预计固投、社零、规上工业增加值等3项指标增幅在中心城区或跨三环中心城区排名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际利用外资等2项指标增幅排名第二。

—— 区域增长后劲不断增强。紧抓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创新构建招商引资工作委员会“九部一局”组织体系,出台《青山区招商引资政策汇编》,初步形成了包括1个总部经济发展政策和金融业、商务楼宇、文化产业、科技创新、招商引资中介等5个专项政策的“1+5”政策体系。先后与腾讯公司、怡和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或其子公司,招商局集团、金融街控股等实力企业以及中科院武汉岩土所等知名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区在谈亿元以上项目87个,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7个、总金额1160亿元,签约金额是2016年的7.5倍。2017年区级新注册企业3499家,注册资本亿元以上15家、千万元以上363家。新引进青山区首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湖北宝业建设投资公司,首家外资企业中国总部——新加坡睿克环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 拼搏赶超氛围日益浓厚。在全区健全完善正向激励办法、容错免责机制,倡导以做事为中心的干事创业文化。以积分制管理为抓手,对扎根一线、拼搏干事、全力推动重点工作的干部给予积分奖励,在干部任用上重点予以考虑。践行星级工作法,大力整治“新衙门作风”,政府执行力、工作效率和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全区上下,为完成市区确定的工作目标出主意、干实事、谋硬招的干部多了,为企业发展操心着急、贴近服务的干部多了,急群众之所急、更主动更贴近地为他们解决具体问题的干部多了。

—— 统筹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立足区域协同,将青山发展放到“三化”大武汉建设和复兴大武汉的大背景下,放到长江大保护、长江主轴及其亮点区块建设和迎接七军会召开的大格局中,把握主动、抢占先机,积极推进青山区化工区整合融合发展;我们坚持规划先行,系统设计、总体谋划,做到谋定而后动,空间布局、产业布局、功能布局进一步优化;我们凸显生态优先,不断推动环境保护、生态治理和生态建设,区域面貌展现新的变化;我们强调“二三同进”,一手大抓工业、重振工业,一手抓补齐服务业短板,在稳定工业经济的同时,服务业也实现了较快增长;我们加强政企联动,与企业一道携手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等各方面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我们突出项目兴区,以区级领导挂点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工作机制为抓手,抓招商引项目、抓服务促落地、抓督办促见效,全区同抓发展的思路、措施不断完善,共抓发展的格局、效果初步显现。

今年以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一区三城”建设全面启动。紧紧围绕区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一区创新引领、三城转型再造”发展战略,坚持统筹规划、全面推进,各方面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发展规划逐步完善。树立规划优先意识,依规而动、稳步推进。对接市“十三五”规划和长江新城、长江主轴、东湖绿心建设,引入多家国内外知名机构,对青山区总体战略空间格局、区块发展实施路径等内容开展*研究,形成《长江新城南岸——青山区转型发展战略研究》等系列成果以及《和平大道沿线城市设计》、《青山镇老城城市设计》、《北湖生态新城整体发展综合规划》等区域规划。抢抓全市总规修编契机,将事关青山未来发展的重点规划、重点项目纳入全市总体布局,为后续建设提供保障。成功策划举办长江大保护青山转型发展研讨会,邀请10位院士、专家为青山出谋划策,进一步争取国家、省、市层面对于青山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区块建设加快推进。抢抓政策窗口期,以国资集团、武汉北湖生态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武汉长江生态联合发展有限公司等投融资平台为载体,积极争取政策性资金支持,获得基础设施建设类和土地收储类银行授信额度140亿元、国开行北湖试验区水生态治理一期项目授信批复89亿元、农发行授信300亿元,为“一区三城”建设提供资金保障。转型创新示范园区:加大武钢有限技改支持力度,加快推动武钢有限花园式工厂、城市钢厂规划建设。积极服务武石化油品升级改造,全力推动461厂大型海洋工程项目二期和燃气轮机项目开工建设。着力盘活企业闲置厂区资源,引入紫光集团与武钢集团共同开发大数据产业园项目。引导工业企业信息化、工业化融合发展,推动总投资18亿元的智能制造项目建设,461厂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项目获批国家级试点。完成园区循环化改造中期自评估和方案调整,并通过省发改委预评估及论证,年产100万方透水砖、环保产业园污水处理站等循环化改造项目加快建设。红钢城商务城:新增商业体量28万平方米,武汉印象城、八大家红坊里商业街区盛大开业。区域楼宇经济加快发展,武钢总部大楼入驻企业总部达到96家;锐创中心当年交付、当年基本完成招商,全年累计新入驻面积近4万平方米、企业37家,中铁建设集团湖北建设有限公司、中节能德威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平安普惠武汉分公司等一批总部型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先后落户我区发展。5.5互联网产业园、创青谷数字创意产业园初步形成集聚效应,跨海侠科技(武汉)有限公司被授予武汉市电子商务示范企业。青山镇老城:开展青山镇老城城市设计,完成工业设计小镇概念方案编制。启动青山矶公园山体修复工程前期工作,推进区域生态治理和环境改善。北湖生态新城:引入汉控集团共同成立武汉长江生态联合发展有限公司推动北湖生态新城整体开发。引入华夏幸福基业建设青山环保产业小镇项目。积极利用国开行扶持资金,开展北湖生态试验区水生态综合治理项目策划和申报工作。侯卫东官场笔记

(二)服务企业成效明显。切实落实全市“千名局级干部联系服务千家企业(项目)”、“万名处(科)级干部联系服务万家小微企业”工作要求,积极主动服务企业、大力支持破解难题,全区企业经营发展情况总体向好。

全力服务驻区大企业转型升级。聚焦大抓工业、重振工业,*扎实服务企业项目建设。切实落实大企业联席会制度,主动服务武钢集团、武钢有限、一冶、青山船厂、461、471等驻区大企业(大单位),协调解决武钢有限税盾转移、青山船厂税收滞纳金、461厂建设用地及企业项目安全验收等重点问题。支持推动企业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和污染治理,煤焦油、预焙阳极等项目实现整改复产。落实“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政策,有序推进武钢集团、武石化等驻区企业供水整体移交及武钢集团、一冶物业分离移交。积极服务宝武重组,围绕支持武钢转型和“走出去”发展战略、节能减排等政企双方重点关注的问题积极开展磋商,达成普遍共识。支持武钢集团组建30亿元绿色发展基金;与招商局集团、武钢集团联合成立开发平台,推动企业在青山地区2700多亩闲置土地资源及厂区内更大存量空间的项目策划和开发;落实国家和市支持武钢稳岗补贴发放有关政策,共计发放3600万元。2017年,武钢集团、武钢有限盈利明显增长,武石化保持快速发展。

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做强做精。全面贯彻落实全市新民营经济发展大会精神,出台青山区支持新民营经济及科创企业发展相关实施意见和政策措施。全面梳理支持服务企业相关政策,争取国家、省、市专项政策资金3000万元。设立政府风险保证金,拓宽创业担保贷款覆盖面,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引导驻区银行机构加大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发放“助保贷”4000万元。成功举办“扶助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行”等活动,签约总金额10多亿元。积极搭建桥梁,支持中小企业围绕驻区大企业开展协作配套、延伸产业链,申安智能成功挂牌新三板并入选省科技小巨人企业,8家企业被认定为省支柱产业细分领域行业隐形冠军。全区新增“四上”企业16户、“个转企”11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

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深化以“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为重点的区级综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设立区行政审批局,对全区政务服务事项逐项进行清理,将666项各级各类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事项纳入“三办”事项。启用新的政务服务中心,建立“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审批服务模式。推行项目网上联合审批运行新机制,市、区、街三级联动的云端武汉·青山政务服务平台投入使用,部分事项实现“网上申请预审”、“网上全程办”。开通“大企业服务直通车”、实行“容缺受理”制度,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加大“放管服”力度,加快推进“两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进一步降低企业制度**易成本,实现区级涉企“零收费”。强力推进财源建设,争取原市保留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税收关系下划我区,争取武钢有限公司在青山注册,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

(三)创新创业不断拓展。聚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四大资智聚汉工程”,大力推动软硬件建设,区域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

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加强“政、产、学、研、团”合作,与武汉科技大学、中科院武汉岩土所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促成辖区企业与华中科技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形成战略合作,海润公司周福霖院士工作站正式挂牌。申报认定企业研发中心5家,一冶企业中心获批国家级。全区新建新型孵化器、加速器5家,众创空间5家,威仕科众创空间被评为省级众创空间。按照宜业、宜居、宜商、优学、优诊、优享理念,在全市率先建设“微创谷·青年主题社区”。整合区域创新平台资源,建设大学生免费创业工位1005个。加强大学生创业辅导,创业导师团增加至100人,每周开讲“创业·青山大讲堂”。举办首届中国“欧雷奥”光电精英赛,吸引国内十余个省份及海外的247个项目参赛角逐。

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制定“智汇青山·黄金十条”政策清单,广泛开展招贤纳才工作,引进博士团队6个9人。*实施“城市合伙人”计划,13家企业入选武汉市首批“千企万人”支持企业,3家企业获得首批引才奖励;4家企业入选第五批黄鹤英才计划,获得奖励资金400万元。积极参与全市“校招季·区委书记区长上线”互动活动,与创业就业大学生网上“面对面”交流。组织辖区近60家企业,走进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20所高校开展“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大型校园巡回招聘活动,邀请高校负责人与孵化器和企业开展交流对接,三家孵化器与武科大签订合作协议。建立9家见习(实习实训)基地,提供见习岗位800余个。

完善人才服务措施。建立“青山人才创新创业超市”,整合政府、高校、企业资源,为人才提供“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服务。建立大学生创业办证行政审批和证照办理“一条龙”服务机制,设立服务专窗,采取延时服务等举措,方便大学生落户。全市大学毕业生零门槛落户新政第一人在青山区成功办理,整个过程仅十余分钟。进一步加大人才政策落实力度,为大学生提供免息创业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共计1400余万元,提供大学毕业生租赁房867套。

(四)“三旧”改造克难突破。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指挥调度、完善政策措施,启动区级土地收储,进一步做大“三旧”改造资金池,区域空间腾退不断加快。

旧城改造稳步推进。基本完成7、8、9、11、12街及滨江F地块的征收收尾工作,分两批启动15、16、17、18、35街及23、31街征收项目,首批启动征收的5个项目签约率超过80%。全年完成旧城改造征收面积65万平方米,18街老政府、红钢城小学、114街武钢煤气站、47/48街等地块实现供地。

城中村改造有序实施。委托专业机构开展东部10个村人口、房屋、土地基础数据调查复核工作,编制完成东部城中村改造还建用地规划选址方案并获市“三旧”联席会审批通过。完成东部12个村村民户籍改登,签订东部10个村的统征储备协议,全年完成房屋拆除面积27万余平方米。武东村地块还建房建设工作启动。

征收机制不断完善。创新工作机制,持续推动征收签约工作规范化、法治化,充分利用市级房屋征收管理系统搭建区级“阳光征收”平台,实现征收项目签约基本情况、基础数据网上可查询,接受广大群众监督。

滨江楼宇亮点纷呈。13/14街“一江璟城”、奥山世纪城武汉江山、大华滨江天地三期铂金瑞府、海伦国际等房地产项目实现预售,绿地香树花城、武汉印象城、恒大御府二期销售良好。全年预计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9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7%。和纵盛青山滨江商务区启动区加紧推进,吾行里、武汉宝业中心项目加快建设,预计2018年建成。

(五)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抢抓海绵试点、“四水共治”等重大契机,大规模启动道路、水务项目,市区年度总投资超过30亿元。

海绵试点加快建设。结合实际,系统优化海绵建设方案、梳理海绵建设项目,完善形成183项、投资95.5亿元的青山示范区项目库。截至目前完成投资73.7亿元、项目175个。堤防江滩道路综合整治工程基本完成,获评2017年国际C40城市奖“城市的未来”奖项,临江大道成为全市首条“海绵大道”,江滩公园成为全市面积最大的“会呼吸”的江滩;二号明渠、东湖港等重大管渠项目实现通水,青山1号、2号污水泵站等工程建成投运;完成钢城二中等116个学校、小区公建海绵化改造,建成一批海绵道路。侯卫东官场笔记

“四水共治”全面推进。防洪水:结合堤防改造工程,全面整改沿江防汛隐患,倒口湖险段完成险情治理并通过省水利厅验收,基本建成防洪科普公园。排涝水:坚持易渍水点“一点一策”,新建港西二期泵站、青山龙角湖泵站,实施东部地区港渠清淤工程、白玉山街红胜村雨水应急泵站工程,基本解决红钢城商务城片区及21号公路石化南大门等8个重点点位的渍水问题。治污水:实施青山港湿地雨污水整治及水环境修复项目,青山港、武钢二号明渠水体黑臭现象基本消除。完成西部落步嘴污水处理厂及其管网提升改造,污水日处理能力由5万吨提升至12.5万吨。配合市政平台加快北湖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建设,707亩项目用地顺利移交并实现开工,大东湖深隧(青山段)工程进场施工。保供水:积极协调市水务集团、武钢城服集团长江水务公司开展合作,完成园林路——欢乐大道供水管网互联,未来将实现青山供水纳入全市供水体系,有效缓解片区供水问题。坚持分类施策,制定老旧社区二次供水改造计划,启动116街、117街、51街科大社区改造工作。

交通路网逐步完善。青化路、抚顺街、余家头路等12条道路完工通车,旅大街工程基本完成。园林路武九铁路平交道口通车运行,成为二十余年来武汉铁路局下属全市唯一一个新开通使用的铁路道口,获得群众“点赞”。完成轨道交通5号线(青山段)征地424亩,7个站点及工人村车辆段进场施工。完成四环线(青山段)征地288亩。切实加强施工交通组织,结合工程进度分阶段实施道路封闭,尽最大努力保障群众交通出行需求。

(六)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推进区级城管综合执法改革,城市管理精细化、标准化、长效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在全市城市综合管理考核中位列中心城区第一。

圆满完成复审迎检任务。以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复审迎检为重点,落实政企联动、包点包片等工作机制,强力推进各类专项整治,清理违法占道2万余处,拆除违法建设8万余平方米,维修破损车行道、人行道12万余平方米,有效管控投诉热点问题,为全市顺利通过复审检查作出积极贡献。

有力推动沿江码头治理。扎实开展沿江码头环境综合整治,完成中江实业公司、武粮仓库等码头签约,迁移、拆除或关闭码头9家,实现规范一批、提升一批。加强非法码头日常巡查和值守,以治理超限超载为依托,严守重点地段,大力治理运砂车辆,坚决遏制被取缔的非法码头“死灰复燃”。

不断优化公共交通条件。积极采纳群众意见,与市公交办、市公交集团及公交六公司加强协调,新增部分公交站点,调整优化368路、297路、616路,方便青山居民出行。

(七)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为契机,围绕改善环境质量和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扎实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全面完成年度整改任务。认真接受中央环保督察,扎实推进督察问题整改,启动白玉山明渠生活污水综合治理,实施严西湖排口应急和北湖连接红旗渠整治工程,有效控制生活污水直排等重点问题,27项年度整改事项全部完成销号并予公示。贯彻落实长江大保护要求,严格水源地保护管理,完成取水口一级保护区围网建设、二级保护区排口封堵等16个整改事项,推动长江海事局天兴洲巡航救助基地、长江航道处天兴洲基地、蒋家墩水上加油站码头、长航公安武昌派出所等迁出水源地保护范围。

持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严格落实水政巡查制度,加大对长江航道非法采砂、北湖围网养殖等突出问题的管控和整治力度。强化“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政企联动治污工作机制,积极推动企业厂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开展“双护双促”综合执法,集中整治“小散乱污”企业107家,取缔违法小洗铁选矿企业23家,关停北湖化工厂,对全区20吨以下燃煤锅炉实施全面淘汰或改造。切实加大环境执法和污染问题督查力度,对12家违法排污企业进行行政处罚,督办整改相关问题300余个,实施污染临时管控40余次。截至11月,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10天,已超过去年全年总天数(208天)。

不断提升生态建设水平。全区新建、改建绿地21公顷,新建滨江段等绿道10公里。武东公园实现开园,填补了武东街区无公园的空白。因地制宜实施“绿满青山、花开四季”景观建设,改造完善青山公园、和平公园、南干渠游园、白玉公园绿化设施。戴家湖公园获评“2017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同步启动戴家湖公园二期建设前期工作。

(八)民生服务和保障进一步加强。以民生三大组团为引领,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切实加大民生改善力度,为群众多办实事、多办好事。

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加快。着力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创新策划“长江右岸新江滩,青山绿水红钢城”等活动36场(次),创作了一批以青山为主题的歌曲、版画等文艺精品,成功承办市十运会武术及柔力球比赛,启动全民健身中心、青山图书馆新馆建设,顺利通过“全国武术之乡”复审。引入中国动漫集团打造国家动漫游戏综合服务平台,文化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大力推动教育品牌建设,启动武钢三中原址改扩建工程前期及征收工作,钢城十六小还建、红钢城小学建设抓紧推进。深化义务教育学区制改革,完善学区划片制度,完成钢城一小等7所小学整合发展,实施武钢三中托管武钢实验学校等组团举措。启动市四十九中等10所学校腾讯“智慧校园”试点工作,青山区被授予“数字化教学实验区”。稳步推进市九医院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联合华润武钢总医院、普仁医院、武大医院等三甲机构,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深化推进“互联网+智慧医疗”,全行业信息化水平和健康信息惠民力度不断提高。

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升。积极关注就业,举办“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服务武钢转型职工转岗就业对接会等活动,全区新增就业11200人。严格落实低保阳光公示和评议机制,全面完成社保扩面任务、新增参保2.6万人,*开展惠民资金大数据核查,社会保障针对性和规范性不断提高。进一步加大残疾人事业经费投入,推动“阳光家园”建设,各项保障补助做到“应补尽补”。加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度,筹建养老机构3家,新建老年人服务中心(站)3家,创建老年宜居社区18家,全区养老机构实现基本医疗全覆盖。*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创办全市首家医办老人幸福食堂“社区好味道”。与武汉楠山康养有限公司合作,探索构建“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并在区内试点推广。切实加快保障房建设,新开工6516套、基本建成6611套、分配入住5921套。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联系服务的8个贫困村(新洲区)全部脱贫出列。

群众呼声得到及时回应。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构建网上群众工作部,对城市留言板、市长专线、数字城管热线等各类群众投诉集成统一平台标准化受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共受理各类投诉近3万件,全部按时办结,群众回访满意度位列中心城区前列。坚持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市交办两批共85件信访积案,案结事了率居全市各城区前列。坚持“新官理旧事”,着力解决南洋金谷烂尾问题和七星天兴花园、景胜花园、钢谷、八大家花园项目办证等群众反应强烈的问题,有力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

(九)两区整合工作有序推进。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青山区化工区整合的重大决策,迅速统一干部群众思想,加快整合工作对接,积极谋划未来发展方向,两区整合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推进白羊山还建项目、北湖泵站改扩建工程、烽火通信光纤预制棒项目等重点工作,保持了整合工作顺利平稳推进。抢抓两区融合机遇,认真落实长江大保护工作要求,初步锁定北湖产业园区20平方公里为化工产业用地,10平方公里为新材料及智能制造产业用地;划定沿江1公里保护线,不再布局化工类项目。积极谋划在武惠堤沿线滩涂和生态绿楔地带,实施长江湿地、长江森林、大地花海等重大生态项目,开辟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

(十)社会治理创新不断深化。*推进全区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各项工作,不断强化法治政府建设,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平安创建工作扎实有效。有序推进全区综治中心试点,进一步规范区、街、社区三级网格化服务与管理平台建设,集中开展治安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重拳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多发性案件和易反复治安问题。*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建立安全生产专委会体制,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持续加大安全生产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和“打非治违”力度,完成青宜居社区电梯、房屋建筑高空坠物等重大安全隐患整改。有效开展各类应急处置,扎实做好火灾火险防控,全年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向好。扎实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管控,持续加强质量技术监督和农产品安全监测,为武汉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作出积极贡献。在全省“一感两度两率”测评中,青山群众安全感、社会治安满意度较去年大幅提升。

基层治理创新整体推进。以实施“红色物业”作为先手棋和突破口,成立区属公益性物业服务实体,组建“红色物业”公益服务部,集中为全区68个老旧小区提供基本物业服务。在社区网格、街道、职能部门三个层面分别打造“天天敲门组”、“顺顺吧”、“好样的工作队”等三大红色服务载体。全面实施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一升一”计划,全年新增面积近3万平方米,1000平方米以上党群服务中心占比达到90%以上。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力度,全区发展社区社会组织152家,建立社区志愿者服务队462支,登记志愿者近6万人。志愿者杜诚诚入选“全国最美志愿者”及“中国网事·感动2017”年度网络人物。

监察审计力度不断加大。自觉接受市委基层作风巡查,结合区委巡查工作,扎实开展作风建设突出问题“5+1”专项治理,大力整治“微腐败”问题,共追责问责干部136人次,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堵塞制度漏洞,保证了政府及各部门健康高效运转。充分发挥审计“经济卫士”作用,全年完成各类审计项目36项,有力推动了预算规范管理,促进了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认真履职,确保了政府重点工程、重大项目资金使用的安全。

法治政府建设进一步加强。切实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及时听取区政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全年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88件,政协委员建议案和提案124件,办复率100%。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政府重大合同法制审核制度,不断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率排名全市前列。有效开展行政执法监督,政府法治化水平稳步提升。全面启动“七五”普法,在全市率先建立街道法律顾问团和社区法律顾问制度,配备率达到100%。切实加大法律服务力度,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法律援助事务5000余件。

除此之外,物价、媒体传播、统计、国防教育和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兵役、对台、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档案、地方志等各方面工作都取得积极进展。2017年度区政府十件实事全部完成。

各位代表,一年来政府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是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及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干事创业、拼搏赶超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干部群众,向积极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干部,向关心青山发展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参与青山建设的辖区单位和驻区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青山正进入大整合、大发展的转型升级期,大征收、大建设的矛盾多发期,还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不大,发展新动能不足,增长乏力;二是拆迁腾退空间不足,支撑发展的新项目、大项目不多;三是生态环境状况还需要下大力气、持续用力加以改善;四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历史遗留问题仍有待解决;五是还有不少干部能力不强、干事不实、作风不优,政府工作的执行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地加以解决。

二、2018年主要任务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抢抓长江大保护、七军会召开契机,实现转型发展、改变城区面貌的紧要之年,是巩固现有基础、已有成绩,保持经济发展持续增长的关键之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要继续卧薪尝胆,继续埋头苦干,继续拼搏赶超,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2018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抢抓青山区化工区融合重大机遇,谋划实施“一轴两区三城”战略(顺应和建设长江主轴,打造宝武转型创新示范区、北湖生态文明试验区,构筑滨江红城、北湖绿城、白玉蓝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能级,优先生态建设,强化民生保障,努力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增长、城区面貌加快改善、民生服务不断提升,向生态宜业宜居新青山目标奋力迈进,为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建设和复兴大武汉作出青山贡献。

2018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安排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招商引资总额增长10%,社零总额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

新的一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紧抓两区融合契机,全面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青山区化工区整合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安排,有序推进两区融合工作,确保整合改革平稳到位。

高标准制定总体发展规划。以长江大保护最新要求及全市重大战略规划为依托,协调推进两区分区规划整合,将“一区三城”发展战略与化工区“一城两园”(建设新城,北湖产业园、清潭湖生态科技园)规划深度对接,系统谋划总面积达160平方公里的区域发展。按照“一轴两区三城”的总体思路,实施老工业区振兴计划,推动两区在产业布局、生态治理、综合开发等全方位的协同融合,实现“一张蓝图、一个愿景”,并争取纳入到全市总体规划中。

整合推动基础设施配套。以强化两区空间联系为重点,围绕区域断头路、连通道,加快前期策划和准备工作,力争启动1至2条重点道路建设,逐步实现区域骨干路网对外联通、对内成环。积极推动两区基础设施共享,全面统筹还建房及供水供电供气等配套资源,有效提升区域公辅资源利用效率。

系统推进民生社会事务。加强对两区整合中存在的体制性、结构性问题的研究,及时制定解决方案,加快推进机构融合、人员整合,强化村级组织建设,有序承接化工区社会事务,确保群众服务不断档、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二)聚焦提升经济能级,切实加快转型升级和产业创新。以第四次经济普查工作为契机,*分析区域产业现状,按照“优二进三”、“二三同进”总体思路,努力优存量、引增量,推动工业经济集约发展、提质增效,现代服务业加快拓展、实现突破。

提升传统产业。坚定不移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助推宝武转型创新发展,协同企业加快破解土地权属、产权转移等难点问题,积极争取武钢有限更多研发投入及投资项目、技改项目加快落地,支持武钢集团发展工业服务业、城市服务业、产业金融业等业务板块,启动武钢紫光大数据产业园项目建设,推动宝武转型创新示范区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和信息化服务发展。加快两区化工产业联动融合,以石化产品深加工为重点,加快推动北湖产业园、烽火及其配套新材料项目,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推动炼化一体化发展。加强对461厂等企业新增、在建项目的服务保障,探索实践军民融合发展。支持新日铁等企业拓产、达产,着力解决都市工业园土地回购和不动产证办理等问题。积极争取政策性补贴资金支持,加快“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助力驻区企业轻装上阵、加快发展。

培育创新动能。精心打造长江主轴青山段,对称沿和平大道推进青山之门、青山之心、青山之根等特**块,加快建设临江大道滨江商务带、和平大道商贸带、友谊大道生活服务带,分区域布局特色街区,基本形成滨江红城建设框架。以滨江商务区为重点,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法律服务、科技服务、信息咨询等商务配套体系,大力发展特色楼宇,差异化打造总部型楼宇、“亿元”楼宇。扎实推进现代产业园、科创小微企业园“新两园”建设,围绕严西湖、清潭湖片区谋划打造科技创新和产业孵化中心等特色园区,启动华夏幸福环保产业小镇等特色小镇项目,推动节能环保、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产业、新业态向白玉蓝城集聚发展。压实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开展委托招商、以商招商、敲门招商、产业链招商,不断提升招商实效,协助办好武汉科技大学招商专场等系列活动。加强产业业态引导,聚焦新民营经济发展,坚持“以亩产论英雄”的导向,严把产出、环保、安全准入门槛,围绕高端制造业、高品质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引进行业龙头、总部企业、“独角兽”企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创科技型、成长型企业。

实施重大项目。坚持区级领导挂点联系服务重大项目制度,强化规划、土地、审批等项目服务,不断提高招商项目转化和落地效率,力争往年开工的项目,明年投产三分之二;往年签约的项目,明年开工三分之二;今年签约的项目,明年开工三分之一。靠前服务、贴近服务现有跟踪项目,力争香港置地长江青创城、中再生集团再生金属总部、叡克生态环保创新中心、金融街控股滨江商务区等重大项目尽快落地。紧密对接武钢北湖公司,加快北湖地区2000亩工业用地收储,积极服务和引入东方园林北湖建筑综合利用项目以及污泥制陶、纳米碳化硅分体材料、绿色建材与装配式建筑材料等循环经济、新材料项目。大力推动驻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全方位合作,进一步促进产业创新及项目转化。探索完善产业引导基金管理新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亟需引入的项目提供支持。

优化政务服务。切实落实支持新民营经济、科技创新型企业有关政策举措,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搭建金融服务平台,鼓励和支持企业采取股改、上市等方式加大直接融资比重,支持小微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完善“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产业园区”全链条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创新教育水平,帮助初创企业加快孵化。大力推动招才引智工作,聚焦“资智回汉四大工程”,创新就业创业渠道和人才使用平台,深化区校共建共享、政企共融共通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政府、企业、院校的人才交流和人才服务。积极落实市区人才政策,健全完善高层次人才“一对一”、大学生“线上+线下”服务体系,支持企业引进高水平、高学历人才。坚持将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融合推进,从单纯引才、单纯招商向“人、财、项目”打包引进转变,努力形成“团队+技术+资本”新模式,力争引进一个项目、带来一批人才、搞活一个产业。

(三)加快城市更新步伐,强力推进“三旧”改造。围绕“三旧”改造“十三五”规划目标,进一步加强对征收拆迁与还建房建设的工作统筹,加快推动结转项目收尾和新项目启动,确保2018年征收总体量在2017年基础上进一步增长。

加快推动征收拆迁。对接全市“三旧”(棚户区)改造计划,结合七军会筹备以及红钢城商务城、青山镇老城等亮点区块建设,有序推进和平大道沿线、青山镇老城片区等重点区域征收项目,积极支持、协同推进武钢优质存量土地的综合开发,切实落实天兴洲大桥至武汉站高铁沿线、武九铁路北环线、轨道交通5号线、12号线青山段等市级重点城建项目征收拆迁任务。完成7、8、9、11、12街,15—18街及34街、武粮库地块的供地工作。按照分批推进、滚动开发的思路,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在加快推进现有改造项目的基础上,力争2018年再启动3至4个村的征收工作。

统筹做好还建房建设安置。切实加快23街、27街、31街、35街等还建地块征收,2018年内启动还建房建设,同步加大安置房源洽谈和团购力度,确保征收项目妥善安置。加强对东部城中村改造和化工区项目还建用地的统筹研究,充分利用白玉山区域现有公共服务资源,推动集中、连片安置,加快白羊山还建房建设,启动白玉山、新集还建房建设。

创新筹融资方式实现土地增值。更加注重土地开发的可持续性,切实加强收支预算管理和资金平衡统筹,不断做大区级资金池,推动土地开发的良性循环。进一步强化风险防控意识,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机制,有效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

(四)积极打造亮点区块,持续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围绕2019年世界军人运动会筹备工作,加快建设一批基础设施项目,持续做好城市管理各项工作,推动城区面貌加快改善。

扎实做好七军会场馆建设和保障。完成七军会沙滩排球场馆用地征迁腾退,启动场馆工程建设。持续开展沿江港口码头综合整治,连片整体打造江滩体育设施和文化亮点,策划构建区域“园林花事”绿化特色,对部分道路和街区实施立面整治、景观提升,进一步优化场馆周边环境。结合武九铁路搬迁工作,启动建设十路景观提升工程,加快推动道路整体贯通建设,畅通场馆与武汉火车站的交通联系。

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成海绵试点后续项目,接受国家住建部验收。积极探索海绵建设、管理长效机制,真正让海绵城市建设成为经得起时间和群众检验的民生工程。持续推进“四水共治”,实施北湖闸港及北湖大港整治工程、北湖污水处理厂及配套设施新建工程等重点项目,大力推进辖区二次供水问题小区的设施改造。加快道路路网建设,启动实施青化路拓宽改造及其延长线、工人村路、随州街、建设十一路等主次干道建设和提档升级工程,协同市级有关部门开展长江右岸大道、和平大道延长线、友谊大道延长线建设前期研究。积极服务轨道交通5号线加快建设,完成四环线(东段)征地拆迁,协调推进龚家岭收费站东移工作。有序实施戴家湖公园二期及青山矶公园山体修复工程,进一步完善“两河”区域绿道系统,推动青山绿廊与东湖绿心实现互通。

持续完善城市综合管理。加快城管、交通执法体制改革,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全面加强智慧城管建设,以服务七军会环境保障为主线,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排名保持全市前列。进一步强化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监督,减少事故发生、加快修补速度,尽可能降低对居民的影响。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安全红线意识,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筑牢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进一步加大安全监管、执法检查、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力度,全力控制和压降各类事故。*开展平安建设,积极参加全市“平安鼎”创建活动,大力推进治安防控“雪亮工程”,持续开展重点区域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进一步提升居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五)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强力推动生态治理和建设。按照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进一步健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制度体系,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不断开创美丽青山新局面。

坚定不移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开展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巩固已销号问题整改成效,按时序推进后续整改任务,继续完善北湖截污工程。开展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建立健全污染源信息平台。组织召开青山地区环境治理动员誓师大会,不断完善政企互动、市区联动、社会监督的环境保护工作机制,加大驻区重点企业环境监管、污染减排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推进《拥抱蓝天行动计划》,严格开展“双随机”执法监察,对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从快、从严、从重处理,推动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快减少、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改善。进一步加大饮用水水源地、湖泊、港渠保护力度,建立河湖管护机制,强化排污监管,确保区域主要水体水质不下降、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湖泊蓝线控制率100%。

政企协同推动转型绿色发展。坚定不移地支持武钢有限,按照精品、减量、绿色、智能的总体思路打造花园式工厂、城市钢厂。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加强对企业环保改造、节能减排项目的扶持,实施春笋集团搬迁。进一步加大省市及宝武集团协调力度,尽快启动位于北湖基本生态控制线内44家企业的搬迁及关停并转,谋划对企业搬迁后土地及北湖地区湖泊沿岸土壤进行修复和治理,不断从源头上减少污染。

大力推进北湖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推动长江大保护的重点,*挖掘北湖、严西湖优质生态本底资源,以大东湖生态水网建设为抓手,谋划实施严西湖北岸综合整治、北湖生态修复及江湖水系连通工程。充分发挥江滩滨水腹地和生态隔离带农林土地功能,加快推进北湖绿城区域长江森林、长江湿地、大地花海特**块的规划设计、项目申报和开发建设工作,探索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

(六)满足美好生活需求,推动民生持续改善。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积极落实财力、确保民生支出,聚焦居民群众所需所盼,大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力做好民生保障,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学校间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常态机制,推动教育组团式发展。进一步扩大公益普惠幼儿园比例,深化学区制改革,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提升综合办学水平、擦亮教育品牌,启动武钢三中原址改扩建工程及武丰地块国际部建设,建成红钢城小学和钢城十六小。

大力推动文化惠民。加大文体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组团布点力度,积极推进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完成图书馆新馆建设,启用新档案馆,开展数字档案系统建设。加快推动青山工业版画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整合,启动工业印象馆建设。提升文化惠民频次和质量,开展“非遗传承推广普及工程”。筹备举办全市第六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持续推进“全国武术之乡”建设,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持续优化卫生服务。按照组团发展思路,加快区域医疗卫生资源融合、重组、提升步伐,积极推动区疾控中心大楼建设,不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软硬件设施。以医疗联合体为载体,*推进分级诊疗工作,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坚持预防为主,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稳妥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推进母婴设施等配套建设。

切实加强民生保障。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定期开展大型专场招聘会、“送岗社区行”等活动。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行统一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加强低保规范化管理,强化对重点对象、重点人群的救助。创新养老服务方式,推广“互联网+居家养老”模式,深化开展老年宜居社区创建。大力推进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三乡工程”,全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积极探索保障性住房建管新模式。切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房子是用来住的”定位,积极落实全市住房租赁试点工作要求,统筹规划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保障房分配及后期管理。认真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相关政策,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销售行为,保证市场有效供给。

2018年,我们将继续做好政府十件实事(附后)。

(七)强化为民服务理念,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更新观念、转变作风,多站在群众角度、企业位置思考问题,不断提升工作效能、提高执行力,营造良好发展软环境。

全面提升法治政府建设。坚持党委对政府的领导,重大事项及时向区委请示报告。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区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建议案、提案,不断提高办理满意率。大力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健全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继续做好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工作,加快推进行政复议改革,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开展“七五”普法,积极推进法治惠民和基层法治创建,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推动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着力提高服务能力。统筹推进“放管服”改革任务,全面清理和精简涉及区级行政审批事项的各类证照。*实施“三办”改革举措,按照“网上办事是常态、网下办事是例外”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云端武汉·青山政务服务网厅功能,深化网上办税、自助办税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全程网上办理比例;以新政务服务中心为重点,精心打造为民服务窗口,简易事项实行“马上办”,不断缩短企业和群众现场等候时间;复杂事项基本实现“一次办”,一次性告知、一站式服务、并联限时办结,努力打造服务最优城区。持续深化社区多元共治,开展社区治理示范创建,加快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切实强化政府自身建设。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新理念、新要求、新举措,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进一步强化为民服务理念,把人民需求、企业需求作为政府工作的主攻方向。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整治“新衙门作风”,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推动区政府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完善推广积分制管理模式,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作风建设成果、营造拼搏赶超氛围,践行实干作风、推动干事创业。切实加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及重大政策落实、财政预算执行、民生资金使用等审计和监督力度,依法依规管钱、管人、管事,推动廉洁政府建设。

各位代表、同志们,青山绿水红钢城,撸起袖子加油干,拼搏赶超正当时。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青山发展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018年,是武钢建成投产、喷涌出第一炉钢水60周年。当年,毛主席亲临视察,布下了共和国强国的战略棋子。今天,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我们已经阔步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还将书写青山发展的新时代篇章。让我们团结起来,不忘初心,拼搏赶超,持续奋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干,一年接着一年干,多做群众和企业满意的事,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事,不断夺取青山发展的新成就、新胜利,为“三化”大武汉建设、复兴大武汉作出青山新的贡献!

较旧一篇:2018年武汉市武昌区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8年武汉洪山区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