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8年2月2日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州长 罗 萍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第十一届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州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第十一届州人民政府履职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州人大和州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始终团结和依靠全州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四个更大贡献”要求,围绕州委“13611”工作思路,着力克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出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全面启动了“十三五”规划,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五年来,全州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6%,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3.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5%,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0%、12.3%。经济总量连续迈上1000亿、1200亿、1400亿元台阶,排名于2016年上升至全省第三位,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位居前列。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创新理念引领发展,推动发展动能加速转换。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有效推动全州发展方式持续转变。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成效明显,着力构建“两区一带一园”协调联动农业发展格局,建成千亩以上规模产业带104个,引进广东温氏、浙江海亮、陕西海升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入驻红河发展,累计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1户、州级农业龙头企业158户,省级以上农业专业合作示范社299个,2017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83亿元,年均增长6.3%。工业经济发展形成新动能,全力打好工业经济攻坚战,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从无到有,非烟工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园区聚集发展成效明显。五年累计完成非电工业投资1664.3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398亿元增加到443亿元,年均增长10.6%;建成各类科研创新平台77个、众创空间及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服务载体47个;各类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占比达到56%,比2012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着力提高服务业供给质量,现代物流、金融、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业态加速成长,建成弥勒、蒙自两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村示范县”,注册登记电商企业593家、电商网店2083家;红河旅游向着成为云南旅游新方向目标迈进,旅游增加值由2012年的41.6亿元增加到119.4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由4.6%增长到8.2%;第三产业占比由29.3%提高到38.3%。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协调理念谋划发展,推动发展基础不断夯实。聚焦全州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基础设施改善和新型城镇化发展,五年累计完成规上固定资产投资8353亿元,统筹实施3000万元以上重大基础设施项目1742个,有力促进了我州南北和城乡协调发展。“五网”大会战成果显著,围绕构建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施高速公路项目15项、铁路(轨道)项目4项,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里程达696公里,居全省第3位,电气化铁路营运里程达317公里,提前三年完成全州3小时公路经济圈的目标;不断完善水、电、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新建成中型水库5座、小(1)型水库14座,新增水库总库容1.1亿立方米;建成水电站10座、风电场17个、光伏电站5个,新增电力装机143.1万千瓦;建成输油、输气管道363.5公里;信息宽带网络、4G网络城镇覆盖率达100%,农村覆盖率分别达到96.1%、95%。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全力实施国家级城镇化健康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和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全州城市详细规划覆盖率超过75%;实施各类市政建设项目300余项,完成投资166亿元;城镇建成区面积达16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12年的38.8%提高到46.36%。城乡人居环境稳步提升,*开展城乡“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村庄“七改三清”,全州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5%;城市“两污”处理率分别达到87%、100%,乡镇“两污”设施覆盖率分别达55.1%、99.2%;自然村垃圾有效治理率达到97.9%;*推进“厕所革命”,新建和改造城市公厕、旅游厕所859座,1178个建制村均建成1座以上公厕,城市直管公厕全部免费开放。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绿色理念改善发展,推动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彻发展始终,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始终突出保护优先,累计投入林业建设资金40.8亿元,带动社会投入30余亿元,完成营造林322万亩、通道面山绿化28万亩,全州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的45%上升到50.9%,森林蓄积量比2012年增加1570万立方米,哈尼梯田、异龙湖、长桥海成功申报为国家湿地公园;我州获评“2015年度中国十佳绿色城市”“2017年度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称号。持续推动发展优化,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上,*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及能源、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及示范区划定工作,全州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737.5万亩,实施土地整理项目113个,新增耕地16.9万亩;红河、元阳、石屏分别建成国家和省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37家企业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累计实施省级以上重点减排项目389个,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8%。全力确保治污有效,全面落实“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聚力打好异龙湖水体达标三年行动、个开蒙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和个旧市重金属污染治理三大攻坚战,治理水土流失1484平方公里、中小河流69公里,全州境内地表水监测断面优良比达76.9%,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加快实施个旧南北选矿试验示范园区等“五大工程”,拆除粗铅冶炼鼓风炉51座,关停选矿企业231户。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开放理念促进发展,推动发展活力持续**。围绕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目标,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积极成效,以“三权分置”为重点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五年累计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面积303.3万亩,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86.8万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开展,圆满完成“三去一降一补”阶段性任务,淘汰落后水泥产能72万吨、煤炭产能179万吨;“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创新推广“会议协调、并联审批、互不前置、负面清单管理”项目审批模式,“亲”“清”型政商关系加快形成。全州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蒙自经开区被列为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共聚集各类企业549户;红河综保区成为云南第一家综合保税区,入区企业达69户,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15.96亿元、外贸进出口总值32.3亿美元;河口跨合区中方部分启动建设,引进了惠科、华强酷信等企业,部分项目已建成投产。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推进,取得河口地区越南盾现钞跨境调运等改革创新成果,跨境人民币结算突破130亿元。全州累计引进省外到位资金3208.1亿元,年均增长18%;利用外资6.9亿美元。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共享理念统筹发展,推动民生短板加快补齐。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70%以上的可用财力投入到社会民生领域,全州各族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向纵深推进,累计整合投入各类扶贫资金545.4亿元,其中州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4亿元,投放金融扶贫资金121.8亿元;五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71.23万人,260个贫困村实现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从28.8%下降到13.06%。社会民生事业全面发展,教育事业振兴金秋计划*实施,全州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幼儿毛入园率分别比2012年提高17.1、10.9个百分点,小学、初中辍学率均降低0.78、0.8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普职比达到1:1;健康红河行动计划*实施,9项州级层面制度设计改革全面完成,实施中央预算内投资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66个、卫生补短板项目9个,医疗卫生机构开放床位比2012年增加了5868张;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建成州城乡规划展览馆,新建图书馆3个、文化馆3个、博物馆(纪念馆)3个,107个传统村落成功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民生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医保整合“九统一”全面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由2012年的81.4万人和196.9万人增加到391.3万人和227.0万人,各类养老机构发展到454所、床位17149张;全州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新增城镇就业18.7万人;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35957户,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3.63万套、城镇棚户区改造7.75万户,解决了60余万人住房安全问题。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平安红河建设*开展,沙甸地区、河口边境地区和绿春半坡地区综合整治工作有序推进,信访维稳、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等领域形势稳定向好。

刚刚过去的2017年,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一年来,我们围绕省委、省政府“四个更大贡献”要求,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以建州60周年为契机,坚持稳中求进、落实见效、有所突破,天天抓实、月月抓紧,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开局良好、运行平稳、达到预期”的良好态势,完成生产总值1478.6亿元,增长10.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1.3亿元,增长6.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2.8亿元,增长6.3%;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533.8亿元,增长2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1.8亿元,增长12.4%;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6.7亿美元,增长84.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0808元、10356元,分别增长8.7%、9.6%。全年政府工作呈现六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聚焦重点抓产业。始终以项目引领产业发展,大力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精准招商,全年引进世界500强企业3家、国内500强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整合实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162个、红河谷经济开发开放带农业产业项目12个,温氏集团300万头生猪产业化养殖基地建设稳步推进,云南(红河)现代花卉产业园区启动建设,入园企业达到20户,开远高效现代农业园建设初见成效。*开展州级领导挂钩100户工业企业行动,着力**以晴、惠科等项目带动效应,红云红河烟厂技改搬迁、云锡生产基地和环保产业园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项目稳步实施,建成开远热电汽循环利用产业园,以晴集团红河科技产业园全面投产,和弘商显、捷来**T贴片等项目顺利投产,石屏豆腐、建水紫陶两个特色产业产值分别增长20%、56.8%,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45亿元,拉动规上工业增长9个百分点。突出抓好以文化旅游为重点的服务业发展,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工作*开展,哈尼梯田保护开发、临安古城风貌保护恢复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启动实施了14个省级以上特色小镇和“一部手机游云南”旅游数字化建设,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36.4%和87.2%。

二是聚焦项目抓投资。始终用重大项目建设引领投资方向,积极破解项目建设难题,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有效投资,全年实施省级“四个一百”重点项目117项、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045项、重点转型升级工业项目32项,189个项目如期竣工,278个在建项目稳步推进,355个新开工项目按时开工,全州产业投资占比达37%,其中民间投资占比达34%。以综合交通为重点的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斐然,“县县通高速”项目全部开工,泸弥(一期)、蒙文砚、蒙自绕城新鸡段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年内新增高速公路138公里;弥蒙高铁、红河蒙自机场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元阳哈尼梯田机场试验段工程开工,弥勒通用机场全面开工建设,滇南中心城市群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即将试运营。个开蒙地区河库连通工程成功试通水,23件重点水库工程稳步推进,能源网、信息网重点项目有力推进。

三是聚焦精准抓脱贫。始终压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定实施“五个责任清单”,构建了“州级统筹、县市主体、乡镇包干、合力攻坚”的工作机制;扎实开展“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梳理出10个方面36类具体问题重点整改;扎实开展贫困对象动态管理,新识别纳入62333人,剔除不符合建档立卡条件22532人,返贫处理20252人,贫困人口净增86266人,推动贫困对象由“更加精准”向“全面精准”转变;整合投入扶贫资金136.7亿元,因地制宜推行“菜单式”扶贫,积极开展“五个一批”及革除陋习促脱贫,整合资源在每个乡镇建成党建与脱贫“双推进”教育实训基地;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百日行动,全年预计实现石屏、泸西两个贫困县及131个贫困村退出,减少贫困人口13.15万人。

四是聚焦短板抓民生。始终以解决突出问题和克服薄弱环节为切入点,努力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实施教育事业振兴金秋计划、健康红河行动计划及文化建设工程,红河技师学院建成招生,滇南中心医院、州职教园区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成功举办了第二届红河文化艺术节等文体活动。持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全面推行,创业担保贷款及小微企业贷款扶持创业11546人,建水县及云南万花筒文化艺术创业园被认定为全省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全力巩固团结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持续开展沙甸地区、河口边境地区综合整治,反走私综合治理模式在全国推广,圆满完成了党的十九大安保维稳工作,蒙自市荣获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成功举办了建州6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启动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

五是聚焦共享抓生态。始终把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作为生态建设的主攻方向,聚焦短板抓生态。强化落实环境保护责任,树立生态优先的发展导向,覆盖州、县、乡、村四级的河长制全面推行;启动实施“州市联动、绿化红河”行动,新建城区绿地面积624公顷,建成开放11个森林公园和3个湿地公园;全面实施个开蒙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及扬尘治理,蒙自市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350天,上升3.5个百分点;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及环境违法查处力度,全力抓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问题整改,39项整改任务已整改完成24项,其余15项正按时限加快整改。2017年成为全州人民群众生态获得感最多的一年。

六是聚焦效能抓自身建设。始终把政府自身建设作为推动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抓实省委巡视组反馈问题整改,全面加强党对政府工作的领导,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集中开展“不作为乱作为”专项整治,抓实“七种作风”建设;认真执行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决议,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州政协的民主监督,办复人大代表建议156件、政协提案280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强中介超市运行管理规范,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制定公布政府部门内部审批事项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互联网+政务服务”初步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投资项目集中审批综合办理时间平均提速42%;网上大厅网上申报办件共计10160件,增长112.1%;投资审批中介超市网上入驻中介机构2866家,发放“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620份。

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五年所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凝聚了州内州外、方方面面领导和同志的辛勤与汗水。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州各族人民,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州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中央、省属各部门各单位,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帮助红河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五年的发展历程昭示我们: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不断强化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必须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聚焦省委、省政府“四个更大贡献”要求,落实州委“13611”工作思路,重视发展质量和效益,走跨越发展之路;必须突出工作重点,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破除制约全州经济发展的短板和问题;必须抓住“落实”这个政府的主责主业,不折不扣推动省委、省政府及州委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必须进一步改进政府作风,不断提升公信力和执行力,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省委、省政府“四个更大贡献”要求,我州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突出表现在:一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全州南北之间、城乡之间、山坝之间发展差距大,县市发展水平和工作推进参差不齐;城镇化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城乡发展差距大,市区融合发展有差距,城乡人居环境有待提升;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够,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较多。二是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目前,全州尚有55757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居全省第二位,有4个深度贫困县和26个深度贫困乡镇,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三是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不高。全州经济体量依然偏小,产业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巨大,新兴产业尚在培育成长初步阶段,实体经济增长后劲不足;基础设施仍然薄弱,综合交通、水利、能源等网络体系有待完善。四是开放发展潜力尚未充分发挥。全州开放水平与区位优势、平台优势和基础条件不匹配,外向型经济体系尚未形成,外向型经济发展不足,政策创新不够,干部群众开拓意识、开放思维不足,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亟待提速。五是政府自身建设有待加强。政府系统治理体系不够完善,全面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部分领导干部能力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创新意识、担当意识、服务意识普遍不到位,专业素养和专业精神有待提升;一些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不会为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政府系统管党治党主体责任还需进一步压实。

二、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历史时期。我们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省委、省政府以及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准确把握新时代新要求,抓住新机遇新优势,把红河发展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中进行谋划、摆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中进行分析,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赶超的勇气谋发展,以务实的精神补短板,以创新的思维促改革,全面落实州委“13611”工作思路和推动跨越发展的决策部署,加快实施“融入滇中、联动南北、开放发展”三大战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发展条件,深化改革开放,壮大经济实力,增进民生福祉,努力建设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

对标党的十九大分两步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布局,统筹省委、省政府对红河提出的“四个更大贡献”要求和“十三五”规划发展目标,新一届州人民政府的工作目标是:

——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县域经济跑出加速度,重点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形成全省对外开放新高地;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充分发挥,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85%,新兴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8%;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力争经济总量达到全省的12%左右,对全省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现行标准下557570名贫困人口如期全面脱贫,7个贫困县、798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持续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积极成效,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逐步提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乡综合承载能力大幅提升;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优质供给能力明显提高,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全面提升。“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县县通高速、南北通航空、州府通高铁”目标全面实现,建成互联互通、功能完备、绿色安全、保障有力、智能高效的五大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重大成效。南北生产力布局和城乡结构更加优化,产业结构持续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形成;“存量”污染有效化解,“增量”污染有效控制,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省级下达考核目标,森林覆盖率达55%以上,主要江河湖泊监测断面劣Ⅴ类水体比例低于10%;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能力明显提升。

——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全面加强。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稳步推进,公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充分体现;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平安红河、法治红河建设不断完善,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今后五年,要突出六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一)着力动能转换,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突出六大重点产业建设,坚持创新引领,强化招商引资,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实体经济,突出打好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推动企业、科技、金融等要素协调联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农业集群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统筹推进北部百万亩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南部山区综合开发、红河谷经济开发开放带及现代花卉产业园建设,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产业基地建设,稳步发展现代精品农业庄园,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施红河工业翻番计划,坚持“两型三化”方向,“见苗浇水”“大树移栽”并重,加快红云红河烟厂技改搬迁、个旧南北选矿园区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建设,支持云锡、云冶等重点企业集群发展,以传统产业转型激活工业经济存量;注重保持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发展良好势头,加快培育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持续推动电子信息等产业园区建设,支持以晴、惠科、铂骏等企业做强做大,推动重点企业发展引领关联产业成链发展,以新兴产业培育加快做大增量。实施服务业发展倍增计划,*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抓好“五区一带”建设,持续打响“云上梯田?梦想红河”品牌,发展物流、金融、保险、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三产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全力构建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

(二)着力民生民本,构建共享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完成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出列、贫困县摘帽底线任务,确保全州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州新征程;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乡村产业培植、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保障和社会治理水平等重点,*落实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确保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比低于2.8:1;*实施教育事业振兴金秋计划、健康红河行动计划和文化建设工程,加快滇南中心医院、红河州中医院、红河州妇女儿童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补齐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短板,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巩固社会和谐稳定大局;聚焦就业、社保保险等重点,着力构建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城乡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7%以上。

(三)着力开放融合,不断拓展发展空间。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沿边开发开放、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等国家和省重大发展战略,围绕“全面开放、三区联动、市区融合、重点突破”思路,促进“三区”规划衔接、建设统筹、功能互补,加快**各类平台政策叠加效应。着力推动平台和载体建设,加快实施红河综保区二期项目,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促进电子信息、商贸物流、金融结算等产业发展,构建现代物流和加工贸易运营示范区;推动蒙自经开区产业集群发展,促进园区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建设“千亿元园区”;积极推进河口跨合区申报及建设,力争实施国际产能合作产业园项目,聚力建设面向东盟的加工贸易平台。积极促进各类园区、平台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协同推进、融合发展,构建产城融合的外向型产业体系,推动全州高水平、全方位开放。力争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200亿美元,形成以开放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格局。

(四)着力协调联动,夯实统筹发展根基。全面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南北和城乡协调发展。持续打好“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建成南部高速、滇中高速等10条高速公路和红河综合交通枢纽、弥蒙高铁、红河蒙自机场、元阳哈尼梯田机场以及弥勒、泸西等通用机场,力争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200公里;大力实施滇中引水(红河段)等重点水源工程,加快推进弥泸大型灌区、石屏大型灌区、红河谷河库联通工程、中石油天然气管道红河支线等水利和能源项目建设;建立完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保障体系和激励机制,支持建水紫陶、石屏豆制品等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开展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工作,增强县市统筹发展和自主发展能力,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实施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综合改革和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推进滇南中心城市及新型城镇化体系建设;突出抓好城乡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开展“厕所革命”,建设美丽宜居家园。

(五)着力生态环保,提高绿色发展质量。筑牢“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环保新理念,突出“保护优先、发展优化、治污有效”,全面实施蓝天保卫、碧水青山、净土安居、国土绿化等行动。扎实开展森林红河建设,实施“州市联动、绿化红河”行动,探索推进国家公园建设,积极开展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抓实防护林建设、石漠化治理、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等项目,加大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力度;*实施水、大气、土壤、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持续打好异龙湖水体达标三年行动、个开蒙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和个旧市重金属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推进云南跨境河流生态文明示范带建设,全面完成生态红线划定工作,完善区域产业布局及利益分享机制,促进南北区域绿色发展,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六)着力政治担当,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着力构建政府系统“抓落实”的执行、监督等工作机制,确保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州委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聚焦“简除烦苛、禁察非法”要求,全面落实“放管服”、机构和行政体制、执法体制等改革,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推进依法行政,持续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切实转变政府作风,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积极倡导“勇于担当、从严从实、善作善成、专业规范、学习创新、调查研究、清正廉洁”七种作风,锲而不舍抓实抓好政府自身建设。

三、2018年工作重点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新一届州人民政府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州第八次党代会、州委八届三次全会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的新主题,突出重点、深化落实,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扩开放、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治理三大攻坚战,着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全州经济社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0%以上;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10%;完成省下达节能减排目标。

完成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定不移抓产业培育和转型。围绕推进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坚持把产业建设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保存量与扩增量两手齐抓、稳增长与促转型协同推进,加快构建特色突出、优势互补、核心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坚持把打好“绿色食品牌”作为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主要抓手,积极探索“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模式,以工业化理念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集群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开展产业兴村强县行动,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着力培育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强县及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建设,持续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打响红河蔬菜、水果、红米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加快北部国家级百万亩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南部山区综合开发、红河谷经济开发开放带建设,做大做强云南(红河)花卉产业园;加快实施建水、弥勒、蒙自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和温氏集团300万头生猪产业化养殖基地等重点项目,积极培育农业“小巨人”等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着力打好工业经济攻坚战。坚持把打好“绿色能源牌”作为促进全州工业产业提质扩能的主攻方向,坚定不移做大绿色能源产业,促进清洁能源产业与特色优势产业协调发展,完成南盘江大桥电站主体工程建设,确保红河垃圾焚烧发电厂年内开工,加快实施红云红河烟厂技改搬迁、云锡新生产线入园等工业转型升级项目,支持以晴、惠科电子产业园、新科汤姆逊电器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实施“三区”电子产品、机械制造、锂电铜箔以及个旧有色金属深加工、开远轻工业园区等项目建设;坚持“存量保存”和“增量拓展”并重,持续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和行业“小巨人”及“领军人”培育成长工程,强化工业经济运行服务保障,支持存量企业复产、达产、扩产,加大“专、精、特、新”企业扶持力度,力争全年新增纳规升规工业企业50户以上,全年新增工业总产值110亿元以上。着力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坚持把打好“健康生活目的地牌”作为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突破口,积极探索在特色小镇建设中植入康体养生理念,高质量推进建水西庄紫陶小镇等14个省级以上特色小镇建设,促进大健康产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智慧旅游,扎实推进“一部手机游云南”数字化建设,实施哈尼梯田保护开发、建水国家级紫陶文化产业园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积极开展建水、弥勒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和蒙自、元阳、石屏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加快实施现代服务经济倍增计划,扎实开展“互联网+”“物联网+”行动,全力推动现代金融、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生产性、生活**业加快发展,着力抓好蒙自大物流园区、河口口岸国际商贸物流等项目建设。

(二)坚定不移抓项目投资和建设。着力发挥有效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把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点落实到项目建设上,以规划引领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优化项目建设工作机制。围绕城市规划、园区规划、交通规划、产业规划等行业规划统筹项目谋划、项目实施,着力构建规划引领、项目编制紧随,形成流程完善的项目建设工作机制;突出项目建设的计划性、前瞻性,着力构建目标导向、时间倒逼,“路线图”“施工图”引领的项目推进机制,完善进度督查、责任追究、有效落实的项目建设工作体系。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民生、生态建设等领域,统筹推进以综合交通为重点的“五网”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元江至蔓耗、建水(个旧)至元阳等10条在建高速公路及弥勒通用机场建设,开工建设红河蒙自机场、弥蒙高铁、红河综合交通枢纽,实施泸西至丘北、河口至马关、金平至金水河等高速公路、元阳哈尼梯田机场和一批铁路、通用机场项目前期工作,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抓好在建重点水源工程、江河治理、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确保红河阿扎河、屏边云洞水库工程年内实现蓄水验收,力争开工建设长桥海水库扩建项目;积极推进中石油天然气管道红河支线项目建设。强化项目建设保障。进一步完善项目规划储备,做实项目前期,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征地、银行贷款、建设环境等制约项目落地的问题;抓好国家专项建设基金、省重点项目投资基金、重点产业发展基金申报,用好用活用足金融信贷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

(三)坚定不移抓脱贫攻坚。坚持“重大项目带动、特色产业富民、长短结合、龙头带动、务实脱贫”思路,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持续*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快解决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实施深度贫困地区乡村公路改造提升“三年大会战”,实现乡镇到村通硬化公路,到村小组通公路,精准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和农村危房改造,加快解决“四类重点对象”危房问题。着力补强产业发展弱项,围绕“户有稳定产业、村有特色产业、乡有优势产业、县有品牌产业”要求,持续推动新型经营主体对贫困户带动全覆盖,力争深度贫困县至少培育1家以上州级龙头企业;围绕产业抓技能培训,根据市场抓劳务输出,确保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全覆盖。持续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坚持基本公共服务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织牢深度贫困地区民生保障网络。设立州、县两级教育扶贫基金,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就学,增强脱贫致富能力。继续实施革除陋习促脱贫工程。广泛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认真组织开展村民会议和贫困群众月度见面会,每个乡镇至少选取1个行政村打造典型示范。积极开展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全面落实“五个责任清单”,*实施党建与扶贫“双推进”,推进大数据平台存疑数据、滞留资金、问题清单、考核指标不达标项“四个清零”行动,抓实政策宣传,及时兑现扶贫政策,确保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4.8万人,171个贫困村脱贫出列。

(四)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推动乡村振兴与城镇化建设协同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思路,持续推进国家级城镇化健康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和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推动各类要素向乡村流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抓实产业培植,抓牢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治理体系,统筹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产城融合和农村产权制度等改革,提高城乡发展质量和综合承载能力,以城乡建设转型带动经济发展转型。加快完善城乡规划体系。抓实《红河州城镇体系规划》《滇南中心城市总体规划》等重点规划编制及实施,继续实施弥勒市“多规合一”省级试点,强化蒙自市、河口县、石屏县等城乡总体规划编制管理,积极开展蒙自市、屏边县、河口县等省级城市设计、省级城市双修试点。着力完善城市基础功能。加快滇南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实施个旧大屯新城等城镇化项目,推动一批城市路网、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污水管网建设,力争全年完成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2亿元以上,铺设污水管网100公里,完成海绵城市建设8平方公里以上。持续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实施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全面开展“厕所革命”,打好提升清洁县城行动、清洁乡村行动、清洁路域周边行动三大战役,全面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质量。二号首长

(五)坚定不移抓改革开放。坚持将开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持续激发发展活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着力降低无效供给,严厉打击“地条钢”等落后产能、非法产能,全面完成去产能年度任务;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推进房地产一体化管控平台建设,力争完成综合房地产投资435亿元以上、商品房销售面积410万平方米;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州降成本各项政策措施,保持政策连续性,扩大政策宣传面和受惠面;继续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突出抓好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工作,规范政府举债行为,加大存量债务置换力度,加强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管控,千方百计增加财税收入、化解到期债务;努力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加强风险研判、评估和处置,着力推动企业直接融资,推进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下降”,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全面推动“三区”联动发展。加快蒙自经开区交通、供电、排污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科技孵化园、电子信息产业园、铜深加工标准厂房等项目。着力完善红河综保区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积极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监管创新制度,力促增值加工区、保税物流、综合服务用房等项目年内建成,启动红河综保区(二期)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河口跨合区申报工作,完善跨合区围网区内和河口口岸基础设施,推进高新技术电子信息产业园、河口(贵州)优质农产品集配中心等项目建设。打造沿边开放竞争新优势。围绕构建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要前沿目标,突出市区融合方向,继续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抓好河口国门城市建设;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巩固扩大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成果,促进红河综保区、河口跨合区政策创新,补齐金融、人才、创新等短板;积极拓展与周边国家高原特色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加大外向型电子信息产业培育力度,积极发展跨境旅游、跨境物流,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探索完善边民互市贸易模式,不断拓展提升边民互市贸易规模和质量,办好第十八届中越(河口)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不断强化招商引资。进一步完善机制、创新方式,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地区合作交流,拓展招商引资渠道,紧盯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国内行业100强企业,持续开展精准专题招商、延链补链式招商,着力引进一批带动力强的行业龙头型、整机型、终端型企业和项目,力争引进省外到位资金增长10%。

(六)坚定不移抓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提升群众生态获得感。持续推进森林红河建设。完成生态红线划定,加强大围山、分水岭、黄连山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哈尼梯田、异龙湖、长桥海等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和管理。着力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防护林、石漠化治理、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等生态建设工程,不断加大面山绿化、通道绿化力度,力争完成营造林50万亩、城市面山和通道绿化10万亩。全面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持续推进中央和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落实河长制,强化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管理,确保异龙湖水质如期摘除劣Ⅴ类帽子;扎实实施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实施新一轮大气污染治理行动,持续抓实个开蒙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及蒙自地区扬尘治理,力争蒙自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2%以上;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个旧南北选矿试验示范工业园区等“五大工程”建设,力争治理水土流失480平方公里。积极推进低碳绿色发展。强化重点企业和行业污染防治,推进节能减排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实施能源、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引导落后产能有序退出,推进集约节约使用土地和水资源;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和节能评估审查,落实污染减排目标责任制,坚决依法处罚、关停排放不达标和违法偷排企业。

(七)坚定不移抓民生保障。坚持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启动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行动计划,持续开展义务教育辍学学生“清零行动”,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提升职业教育发展质量,完成“全面改薄”任务,建成红河职教园区;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落实药品采购“两票制”,继续实施县级中心医院提质达标晋级行动计划,推进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快重大医疗卫生项目建设,确保滇南中心医院建成并投入使用,力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加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国门形象示范项目建设;强化科技创新,确保完成4个县市县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项目建设,推进与浙江大学共建红河创新技术研究院合作协议落地,力争年内建成一期项目;开展好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和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健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创业促进就业五年行动计划,推进新一轮“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等就业创业政策落实,*实施云岭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行动,力争城镇新增就业3.8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社会保险欠费清缴联席会议制度,加大养老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实施“兴边富民”行动计划和“十百千万”等工程项目,积极开展“九进”活动,确保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强化信访法治化建设,抓好人民调解工作,有效预防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全力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推进平安红河、法治红河建设,稳步开展“扫黑除恶”等专项行动,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战争,深化边境地区综合整治,突出抓好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开展“七五”普法工作;*推进双拥共建和军民融合发展,巩固发展军政军民鱼水关系。

(八)坚定不移落实政府建设要求。着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机构改革,优化行政权力运行工作流程,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及议事决策等制度;*推进依法行政,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完善政府决策专家咨询制度,加强政府决策合法性审查,严格实施重大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和责任倒查,确保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加强权力清单监督管理,规范权力运行;严格落实监督机制,坚决落实州委重大决策部署,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自觉接受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州政协及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加强建议提案办理力度,加强审计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群众及媒体等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法、依章程工作。着力推动效能政府建设。强化服务意识和机制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广“会议协调、并联审批、互不前置、负面清单管理”的项目审批模式;全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提高网上政务大厅审批效率和网上服务事项办理质量,促进与实体行政服务中心衔接通办;不断完善政府系统运作机制,加强督查工作,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切实提高政府工作效能。着力推进责任政府建设。正确处理政府、社会和市场关系,积极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不断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聚焦打造“云岭铁军”,积极营造“勇于担当、善于攻坚、敢于突破”的创业氛围,健全容错纠错和激励机制,千方百计解决群众“急难愁”问题,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着力推进廉洁政府建设。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执行省、州有关规定,全面整改省委巡视反馈问题;全面实施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推动对全州政府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突出公共权力运行、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金分配等重点领域,坚决整治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种不正之风,努力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干事环境。

各位代表!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拼搏、奋力赶超,为推进红河跨越发展,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较旧一篇:2018年曲靖市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8年汶上县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