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3日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州长 罗红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州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的工作
过去的一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以迎接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沉着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等风险挑战,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务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有效促进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经初步核算,2017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393.8亿元,同比增长8.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9.3亿元,增长1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3亿元,增长12%;进出口贸易总额25.3亿美元,增长23.5 %;财政总收入47.7亿元,增长2.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5亿元,完成预算调整指标;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01元,增长7.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43元,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7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单位GDP能耗下降1.5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
(一)着力抓项目,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推行“四个一”重点建设项目工作机制,召开3次重点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筹措资金20亿元,促进企业与金融机构签约贷款84.2亿元,实施投资额超过1亿元的非房地产项目92个,推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结构优化。综合交通建设兴起高潮,玉磨铁路西双版纳段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小磨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路网建设完成投资90.4亿元。曼点水库、曼桂水库等一批水利骨干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改善和新增灌溉面积3.8万亩,水网建设完成投资9.9亿元。全州电网主供电源升级为500千伏,保障能力显著提高,能源网建设完成投资8.7亿元。加快推进4G和光宽带等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建设完成投资5.9亿元。景洪城全面完成滨江景观提升,勐海、勐腊县城启动全面改造提升工程,5个小镇列入国家级和省级特色小镇,完成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3.4亿元。千方百计扩大经营性项目投资,完成非电工业投资29.5亿元,旅游大项目投资60.6亿元。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完成投资187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例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二)着力调结构,重点产业进一步壮大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明显,房地产“去库存”居全省先进行列,置换政府存量债务23.7亿元,各类市场主体8.8万户,同比增长12.2%,为企业减免税费11.7亿元、降成本14亿元。投入直接扶持产业资金2亿元,“六大生态经济产业”发展取得新的进步。顺利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农业增加值92.2亿元,同比增长6%。勐海成功创建为全国普洱茶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积极参加广州茶博会开展宣传营销,普洱茶产业产值和税收同比增长30%和40%,生物产业总产值253.2亿元,同比增长13.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17户,为历年之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2亿元,同比增长7.1%。全域旅游和跨境旅游合作区、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新建一批自助游、自驾游等现代旅游设施,有效促进转型升级,接待国内外游客3326.5万人次,同比增长32%,旅游业总收入507.8亿元,同比增长20.8%。房地产稳定发展,实现商品房销售额96.2亿元,同比增长60.2%。在北京成功举办健康西双版纳全球共享大会和产业对话会,勐巴拉温泉、美年大健康等经营性项目建成运营,大健康主营业务收入36.2亿元,完成省下达指标的181%。产业发展的质量有新的提高,新创建中国驰名商标1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户、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0户,1户企业进入全国创新创业大赛,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的占比为62%,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同比增长48.3%,全州各项存款余额比上年末增长12.4%,快递进出港总量同比增长42.8%,都居全省前列。
(三)着力攻脱贫,贫困人口进一步减少
坚持“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整体推进行业扶贫、专项扶贫、社会扶贫。认真开展脱贫攻坚 “挂包帮”活动,全州415个单位、1万多名干部职工参与,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8亿元,整合财政涉农资金5.8亿元,贷款7亿元,与上海松江区对接扶贫项目资金2550万元和社会帮扶资金820万元,金融和保险支持扶贫的力度加大,“万企帮万村”出现雨林古茶坊等典型,脱贫攻坚*推进。实行贫困人口动态管理,更加精准地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7178户、26868人。投入1.2亿元,扶持贫困人口发展种植业4.5万亩、养殖业14.4万头(羽),培训贫困人口4.9万人次,4926名贫困人口转移就业。投入1.6亿元,加快完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3000万元实施生态扶贫,让677户贫困户、3000多名贫困人口受益。投入2亿元,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和兜底保障实现贫困人口全覆盖。172户易地搬迁户和2848户农村危房改造户,住上“安居房”。1146名贫困群众得到免费法律援助。加强宣传思想工作,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2017年,全州有15652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由4.3%下降到2.4%,勐海县脱贫摘帽完成州级初审。礼拜五秘书网
(四)着力增活力,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
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下放、调整州级部门行政许可事项6项、中介服务事项17项,政务服务网上大厅上线运行,启动实施“多证合一”改革,“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全覆盖。“营改增”等税制改革全面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成效明显,境外机构人民币结算帐户办理现金业务金额达7.5亿元,同比增长5倍。积极稳妥推进新一轮农垦改革,进入试点阶段,化解农垦历史遗留债务4.7亿元。监察、医药、林业、供销社、农村产权制度等各项改革*推进。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推进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建设,争取到冰鲜水产品、肉类产品、屠宰用肉牛进口等政策,建成磨憨国际陆路快件监管中心,启动跨境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试点工作,勐满、关累边民互市获批。不断深化“四国九方”合作,成功举办“云南名特小吃暨民族餐饮文化节”,进一步提升“边交会”“艺术节”和“茶王节”,加强与省城投、四川航空、浪潮、俊发等的战略性合作,引进州外到位资金229.9亿元,同比增长12.9%。
(五)着力建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
在多年工作积累的基础上,全力开展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冲刺攻坚活动。大力加强环境保护,深化中老跨境联合保护区域合作,强化天然林和各类保护区的保护工作,查办各类破坏森林资源案件2244起、环境违法案件27件,处理2079人,都比上年增长40%以上。开展清洁能源替代薪柴行动,推广茶叶杀青炉3423口、滚筒杀青机214台。运用信息化技术监控保护亚洲象,并成功申请专利。大力加强生态建设,营造林17.1万亩,退耕还林和陡超地生态治理1.3万亩。建设珍贵用材林基地10.1万亩,环境友好型胶园10.7万亩,生态茶园10.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1.8平方公里。大力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查处“两违”建筑68.6万平方米,开展治乱等市容市貌整治29万件,乡镇自来水供水设施覆盖率、饮用水水源达标率、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污水处理率大幅提高。改建和新建城乡公厕292座。大力整治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完成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的26项任务。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通过8年的不懈努力,成功创建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
(六)着力惠民生,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全州一般预算支出中,用于民生领域的占比为77.4%,坚决兜住民生底线。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扶持创业262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和提高保障水平,社会保险参保189.5万人次。强化住房保障,发放公积金贷款8.2亿元,分配公共租赁住房7525套。社会救助、移民政策落实到位。大力加强公共服务。勐海、勐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级评估,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傣医药学院正式成立,并成功开展招生工作。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分级诊疗体系基本建成,州傣医院进入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项目库,有效防控登革热疫情。傣泐文化节、柠檬音乐节、国际美术节等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广播电视精品工程取得显著成效,《55小时亚洲象大营救》获全国优秀纪录片金奖,为云南省首次获得该奖,启动城市慢行系统等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计生、红十字、档案、地方志、保密、侨务等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扎实维护社会稳定。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防灾减灾、信访、人民调解、边境管理、反恐、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更加完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成果得到巩固,宗教领域保持和谐,成功实施“9•14”隧道坍塌事故救援,边境整治专项行动成效明显,军民融合发展取得新进步,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营造了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
(七)着力转职能,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四个服从”,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自觉接受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认真执行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州政协和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6件、政协提案125件,答复率100%。密切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推进“七五”普法,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实施细则”,推进审计全覆盖,促进依法行政。扎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制定“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办法(试行)”等3项制度,加大行政监察力度,持续推动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精神落实落地,政府系统管党治党和反腐倡廉建设的水平有新的提高。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州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经济欠发达仍然是基本州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质量不高的问题突出,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产业发展的层次不高,主要产业的总量偏小,产品大多数是初级产品,工业占比小,自主创新人才缺乏,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十分艰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投资兴业成本高,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加大,突破发展“瓶颈”的任务十分艰巨;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深,城镇居民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公共服务不完善,脱贫攻坚和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政府工作中也还存在主导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不够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不够强、严格依法行政不够到位以及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为官不为”等不足。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以“钉钉子”的精神,切实加以解决和克服。
二、2018年的目标和要求
2018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1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以上,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000人以上,完成省下达节能减排任务,基本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事关长远、至关重要。我们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面旗帜,把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这条主线,紧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这个步伐,瞄准建设富裕美丽开放幸福西双版纳这个目标,把州委八届四次全会提出的总体要求深化、细化、具体化,确保全面落实到位。
(一)坚定不移学习贯彻新思想
务必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大政治原则。着力在学懂上下真功夫,采取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当前和未来相结合的方法认真学习,努力把立场、观点和方法领会深、领会透,汲取真理的力量、信仰的力量和奋进的力量。着力在弄通上下真功夫,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贯通起来,同把握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贯通起来,深化认识新思想的整体性、关联性、协同性。着力在做实上下真功夫,自觉用新思想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做到“四个服从”;把新思想与西双版纳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与具体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制定具体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推动新思想在西双版纳这片肥沃的土壤上生根开花,结出硕果。
(二)毫不动摇瞄准盯紧新目标
把今年的各项工作摆进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战略蓝图中,去认真研究、精心谋划和全力推进。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坚持适应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经济政策措施,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把各项工作做得利在当下、惠及长远,对实现今年的目标有利,对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有益。
(三)全力以赴提高发展新质量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确处理“稳”和“进”的辩证统一关系,既反对消极应付、不思进取,又反对冲动蛮干、急于求成,把握好工作节奏和力度,确保在经济增长、民生底线、风险防范上稳得住,在转换动能、调优结构、提高效益上进得好。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健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在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上下真功夫,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内涵式发展。
(四)一以贯之树立落实新理念
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个大逻辑,善于运用新发展理念破解经济新常态下的各种问题。坚持创新发展,努力推动发展动力由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坚持协调发展,加快解决经济与社会、城镇与农村、山区与坝区和各民族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坚持绿色发展,毫不松懈地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继续当好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坚持开放发展,锲而不舍地建设面向东南亚的重要枢纽,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坚持共享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惠及群众,加快形成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模式。
(五)多措并举顺应矛盾新变化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新时代的重要标志和重要特征,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用心解决好就业、上学、看病、养老、住房、公共文化、交通、治安等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切实满足群众更高要求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满足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让西双版纳各族人民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六)不遗余力打造政府新效能
从转变政府职能入手,进一步明晰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各种要素自由流动、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迸发,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建设高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推进审批型政府向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要勇于担当、善于担当,既雷厉风行、又久久为功,以“钉钉子”精神做细做实做好工作,善于创造性推动实际工作,善于运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和疑难问题,以强有力的执行力增强政府的公信力。
三、2018年的工作
按照州委八届四次全会的部署,要扎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努力推动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增添发展新动能
*推进“三去一降一补”,重点在破除无效供给、培育新动能、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上下功夫。继续做好房地产“去库存”工作,保持商品房销售周期处于合理范围内。全面清理和处置僵尸企业,盘活被其占用的存量资源,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创新型西双版纳建设,搭建州校州院与企校企院共享的合作平台,拓宽企业引入人才研发、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支持企业设立研究机构,开展产品研发、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鼓励企业争创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发挥创新的主体作用。积极推动研发石斛、诺丽果、星油藤(印奇果)、辣木、莓类等保健、化妆新产品,促进旅游、大健康、信息化等发展新业态,支持普洱茶、蔗糖、改性橡胶等改进生产工艺,研发新产品、新业态各10个,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15项。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品,新创建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品牌5个以上,支持鼓励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等品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信誉保障,增加有效的市场供给。大力扶持实体经济,认真落实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坚持问题导向,努力为企业排忧解难。完善政银企对接平台,促进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综合融资60亿元左右,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不折不扣地依政策、依规定减免税费,停止征收坝区耕地质量补偿费,对企业用电价格给予优惠,为企业降低经营成本13亿元以上。引导和鼓励实体企业“升规达上”,争取新增“四上”企业20户左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户。
(二)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认真抓好规划实施工作。紧紧扭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推进生活富裕。坚持产业兴农,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巩固和提升橡胶、甘蔗、茶叶、热带水果等传统优势产业,积极促进小耳猪、茶花鸡等有潜力的产业规模化发展,稳步发展以铁刀木、黑黄檀为主体的珍贵用材林,实现农业增加值增长6%。坚持科技兴农,培训农民15万人次,推广先进实用技术30项,农机总动力增长1个百分点。坚持品质兴农,加快普文农业产业园、大渡岗茶叶产业园、勐遮莓类产业园、勐罕南繁基地等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建立健全可追溯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争创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州,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坚持信息兴农,建设298个村邮政站,加快推进互联网向农村覆盖,电商业务向农村拓展,快递行业向农村延伸,拉近农村与市场的距离。坚持龙头兴农,培育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省级“农业小巨人”企业1户,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州级“农业小巨人”企业5户。大力推进农村“七改三清”,加快改善以路、水、房、气、厕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生态宜居。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和文明风尚,依托宣传教育、村规民约等多种机制,倡导善行义举、惩戒失德失范,移风易俗,不断推进乡风文明。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发挥社会各类人才和有威望的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不断推进治理有效。
(三)强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保持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
坚持在扩大投资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优化投资的结构,既保障当下发展的支撑,又夯实长远发展的后劲。突出抓好综合交通建设,完成投资100亿元。积极推动玉磨铁路西双版纳段顺利建设,服务好中老铁路建设,促进与玉磨铁路同期通车,加快景洪到勐海、勐腊到勐满、勐醒到江城高速公路和244界碑到临沧港的澜沧江4级航道建设,加快勐远到关累、勐海到孟连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嘎洒机场4E改扩建、勐海通用机场建设的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勐腊机场,完成机场净空整治工作,争取开通更多的航班和航线。进一步提高水利、信息化、非电工业、电力能源和旅游等投资占投资总额的比重,完成投资150亿元。加快曼点水库、曼桂水库、4G网络与光宽带、茶厂糖厂胶厂技改、天然气管网、告庄、勐巴拉等项目建设,积极推动澜沧江国际生态旅游文化度假区、橄榄坝航电枢纽、铁路配套用电、中老500千伏电网、今大福茶厂、福今茶厂、小罐茶茶厂、三山生物和田野橡胶等项目开工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完成投资50亿元。开工建设景洪城黎明大桥、神秘谷大桥等项目,全面改造勐海、勐腊县城道路和市容市貌,完善县城功能,加快推进5个特色小镇建设,争取进入全省先进行列。积极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完成投资80亿元,发挥好稳增长的作用。认真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加快解决好土地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等问题,抓紧土地调规、用地指标争取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工作,确保重点建设项目落地。
(四)培育壮大“六大生态经济产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按照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呈现亮点的原则,务实培育壮大“六大生态经济产业”。突出推进普洱茶产业发展,实施提升勐海工业园区行动计划,推进保健品园区建设,支持勐海、勐腊建设 “普洱茶”文化传播中心,推动研发和引进普洱茶饮料等深加工产品,鼓励改进传统普洱茶拼配和发酵工艺,提升产品品质,普洱茶产业增加值增长20%,推动普洱茶产业成为云南千亿级的产业。突出推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用好“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促进旅游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争取走在全省前列;加快发展全域旅游和建设跨境旅游合作区、边境旅游试验区,推进傣族园、望天树升5**景区,发展田野民宿、房车营地等新业态,促进旅游转型升级;持续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树立西双版纳旅游的良好形象,接待海内外游客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0%和12%。突出推进信息产业发展,加快与浪潮、北斗等信息化合作项目落地,逐步建设成为集智慧城市、智慧旅游、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等为一体的信息大平台。支持“双创”园区、勐腊景泰茶业“茶企通”App、E邮购等发展前景看好的信息化项目。突出推进傣药南药产业发展,启动争取国家发改委批准将傣药列为国家民族医药发展目录的工作,推进傣医药特色理疗的研究和临床运用。同时,积极推动现代物流、清洁能源、木材加工制造、星油藤(印奇果)深加工等发展,努力取得新的进展。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0%。认真做好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工作,全面**清经济家底。切实加强财税工作,指导以茶叶为主的合作社准确开具发票,进一步挖掘茶产业的税收潜力,强化第三产业税收征管,保证财力稳步增长、结构加快优化。做实做细防风险各项工作,强化政府债务、金融监管,严防严打非法集资,确保不出现重大风险。
(五)扎实打好脱贫攻坚战,基本实现贫困人口脱贫
坚持把全面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的硬性指标,进一步压实脱贫攻坚责任,扎实做好“挂包帮”“转走访”工作,积极与松江区对接合作项目,继续开展“万企帮万村”活动,确保1万人脱贫、16个贫困村出列,努力实现勐腊县脱贫摘帽。做实做细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确保精准度达到99%以上。加大产业扶贫,投入产业建设资金1亿元以上,实现贫困劳动力技术培训全覆盖,推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人有产业、户户会技术,短期脱贫有支撑、长期致富有希望。加大生态扶贫,着力推动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森林管护等政策向贫困人口倾斜,促进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加大健康扶贫,扎实做好慢性病规范管理、大病集中救治等重点工作,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加大教育扶贫,落实好各项补助政策,办好“双语”教育,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能上学、爱上学、上好学;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人贫志不贫的志向,传播勤劳致富的正能量。强化社会扶贫、金融扶贫、旅游扶贫、法律扶贫、体育扶贫等各类扶贫,构建“大扶贫”格局。突出抓好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自然村道路硬化、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等脱贫攻坚重点、难点工作,完成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1150户,自然村道路硬化520公里,转移就业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3000人。毫不松懈地做好已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巩固工作,继续在发展集体经济和种植、养殖产业上给予重点扶持,确保稳定脱贫、加快致富。勐海县要做好迎接脱贫摘帽验收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整改第三方评估提出的问题,突出抓好精准度和“安居房”建设这两项重点工作,最大努力地实现脱贫摘帽目标,走在全省前列。
(六)强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坚定不移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积极稳妥地推进国家主体功能试点示范区建设,科学合理划定城镇、农业、生态空间,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结构和布局。严格保护各类保护区,深化中老跨境联合保护区域合作,实施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植树造林等工程,加快建设亚洲象国家公园,营造林15万亩,建设珍贵用材林基地、环境友好型胶园和生态茶园各10万亩,坚持不懈推进清洁能源替代薪柴工作,推动天然气进城、液化气下乡,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让青山更青。全面落实“河长制”,制定“一河(库)一策”,完成监测评价体系、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强化江、河、库、渠巡管治工作,加快实施城乡污水截污纳管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0平方公里,实现全州12个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水质的比例为100%,让绿水更绿。坚决不要“冒烟”的企业,推行遮阴网覆盖**土地等工程性扬尘防治措施,加大水雾降尘的覆盖面和力度,严控车船尾气排放,治理餐饮油烟排放,实现空气质量进一步提高,让蓝天更蓝。大力推进城市“四治三改一拆一清一增”工作,支持景洪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勐海、勐腊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加快城镇水景观建设,提升特色化水平,严防严控大气、水体、土壤污染,完善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大力治理橡胶加工臭气,让人居环境更美。巩固和运用好成功创建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的成果,加强宣传推介,坚定全州各族群众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提升西双版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旅游、大健康等产业发展,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落到实处。
(七)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有效增添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向改革要动力。深化农垦改革发展,实现农场企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垦区民生持续改善、遗留问题加快解决。积极推进以“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户“三权三证”为主的农村改革,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建好用好网上政务服务大厅,进一步整合重大项目建设审批工作,规范行政执法,提高便企便民水平。完善“PPP”运作管理机制,加强与央企、省企、名企的战略合作,引进雄厚资本和专业队伍,开发特色小镇、大型旅游项目、产业发展平台、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促进大项目及早开工、及早建成、及早经营。探索国有投资公司与民营企业混改的新方式,提高开发经营砂石、石场、国有荒山、棚户区改造等资源的水平,防止资源价格扭曲和环境破坏,做实做强投资公司。稳步推进监察、财税、统计、林业、水利、教育、医药等各项改革。
坚持向开放要活力,大力推进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建设,完成投资150亿元以上。加快冰鲜水产品、肉类产品、屠宰用肉牛、粮食、植物种苗等业务发展,发挥磨憨国际陆路快件监管中心的作用,积极促进国际电商业务发展,打造进出口贸易新的增长点。全面推广运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深化磨憨口岸“关检合作试验区”建设,不断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四国九方”合作,提高“边交会”“艺术节”和“茶王节”的水平,扩大西双版纳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上的影响力。坚决打击对企业“吃、拿、卡、要、扰”的行为,整治企业来办事“拖、推、躲、磨”的现象,努力把西双版纳建设成为全省营商环境最好的州市之一。坚持引资与引智并举、资金与市场并引、旅游项目与工业项目并重,创新以商招商、上门招商等新机制,切实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引进州外到位资金增长10%。
(八)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难处着眼、实处着手,一般预算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领域,继续办好10件民生实事,让各族人民群众得到看得见、**得着的实惠。坚持就业是民生之本,积极促进就业、再就业和创业,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严格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3万人,扶持创业2100人,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坚持社保是民生之依,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积极推进法定人群社会保险全覆盖,社会保险参保总人次突破190万。切实抓好城乡困难群众社会保障和兜底保障,实现应保尽保、保障到位。建设保障性住房660套(户)。坚持教育是民生之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学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全面达标,巩固提升均衡发展水平,高中教育入学率和高考上线率有进一步提高,改善高等教育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层次,增强傣医药教学科研能力,认真编写傣文高等教材。坚持医疗是民生之需,加快建设健康西双版纳,进一步完善诊疗体系,加强与省级和发达地区的医疗合作,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做好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等传染病工作。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为重点,大力推进公共文化建设,编撰好《中国傣族通史》和《傣族诗歌全集》,持续实施广播电视精品工程,加快建设城市慢行系统、公益体育场馆等一批促进全民运动的设施。推动老龄妇幼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和残疾人事业稳定发展,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着力建设和谐社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成果,持续不断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促进各民族大团结、大融合、大发展。全面落实宗教法律法规,加快中国巴利语系高级佛学院建设,推进法律进寺观教堂活动,加强宗教场所及人员管理,确保宗教和顺。加强军地协调,*推进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后备力量建设和双拥工作,抓好民兵改革整组工作,支持军队建设和改革,及时解决军队的问题和困难,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统筹做好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结合重点工程较多的实际,*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抓好防灾减灾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健全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施县、乡、村三级公共安全视频监控“雪亮工程”,*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整治治安重点区域和重点问题,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战争,严防严打暴恐犯罪和渗透破坏活动。集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继续强化边境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确保边境安宁、边防巩固和各族人民群众安全感持续提升。
(九)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建设令人民满意的政府
政府自身建设永远在路上。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不断进行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政府工作水平的全面提高,保障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到位。
努力做到信念过硬。*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定信念、指导实践。着力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的认识,深化对自己岗位职责和工作的重大意义的认识,切实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对党绝对忠诚,对人民绝对忠诚,对马克思主义绝对忠诚。
努力做到政治过硬。加强政府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教育政府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促进政府系统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做到“四个服从”,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自觉服从州委的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努力做到责任过硬。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规定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必须负的责,迎着风险也要担,做好分内事,担好应尽责。主动接受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州政协和州监察委监督,加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联系,重视司法、舆论和公众监督,广泛听取和吸纳各方意见。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层层压实主体责任,把政府系统管党治党提高到新水平。认真落实“一岗双责”,深化廉政风险防控,加强审计监督,坚决纠正和查处各种违纪行为,推动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努力做到能力过硬。加快建设学习型政府,把今年确立为政府系统学习年,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等学习,兴起全州政府系统爱学习、勤思考、肯钻研的良好学风。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树立落实新理念、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战役”等重大课题,开展调查研究,从西双版纳实际出发,从具体的工作出发,制定和落实具体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把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努力做到作风过硬。大力弘扬坚韧不拔、不胜不休的作风,塑造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状态。加快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以担当担责精神应对新挑战、争创新业绩。倡导想尽办法完成任务才是好干部、咬定青山抓落实才是真本事,营造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大力精简会议文件和一般性的督查、检查,集中精力狠抓工作落实,以政府工作的辛苦指数,换取全州各族群众的幸福指数。
各位代表、同志们,一个伟大的新时代已经开启,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澎湃的**、科学的举措和积极的作为,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全面建成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坚实一步。让我们2018年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所获所成,都无愧于伟大时代赋予的伟大使命!
较旧一篇:2018年色达县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8年宁强县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