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日在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回顾2017 苦干创造新业绩
2017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一年来,面对宏观政策趋紧、经济动能转换、矛盾问题浮显等新形势,我们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团结依靠全市人民,紧扣“145发展思路”,以“九场战役”为统揽,埋头苦干,勇往直前,推动“世界古城旅游目的地”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十三五”规划实施稳健向好。经济发展取得“四大突破”:地方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达到215.3亿元、增长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1亿元、增长13.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南充首批扩权县中率先突破10亿元,达到10.5亿元、增长11.3%;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增长18%,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入围“2017年度中国西部百强县(市)”。
一年来的工作和成效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高举高打,三场攻坚战势头强劲
项目攻坚热火朝天。实施重点项目104个,阆中机场续建获得省政府批复并得到国家部委支持,古城水环境综合治理作为南充唯一的财政部PPP示范项目启动实施。坚持挂帅出征、挂图作战、挂责问效,竣工投产项目30个,新开工项目41个,带动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2.2亿元、增长17%。通过向上争、自身筹等多种方式,到位国省资金53.7亿元,清欠土地出让金4.43亿元;统筹谋划实施了全域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争取挂钩周转指标3014亩,新增年度用地指标1406亩,要素保障有力有效。
脱贫攻坚奋力冲刺。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一低五有”,投入资金24.5亿元,新建脱贫奔康产业园56个、村组道路192公里,维修整治塘堰蓄水池651座,解决安全饮水18.4万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715户,33个贫困村完成退出、6270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积极探索“园区+扶贫”“旅游+扶贫”“金融+扶贫”等模式,实施了全国首单国家级贫困县精准扶贫资产证券化项目,得到国务院扶贫办和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通报表扬;商务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将我市确定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千方百计助农增收,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420元、增长9.8%。采取“双周报、双督查”、现场会诊、红黄牌问责等推进举措,精准脱贫工作顺利通过年度省级第三方考核评估和交叉验收。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顺利通过国家终期评估,以文化旅游驱动新型城镇化的经验做法在西部试点工作会上交流推广,阆中被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国家发改委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授予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称号;以污染防治、资源监管、联动执法为特色的河湖管理体制改革,在全国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工作会上作经验交流;商事制度改革推出“二十八证合一”,成功争取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国家级试点;砂石资源经营管理体制改革走在南充前列;完成不动产登记、盐业体制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招商引资势头空前,全年新签约重大项目29个,协议总投资651.1亿元,到位省外资金76.7亿元、增长16%,阆中水城、宜华国际康养城、古城旅游整合上市等4个“百亿级”项目成功落户。
(二)标本兼治,三场保卫战成功告捷
铁腕治理生态环境。以迎接中、省环保督察为契机,坚决淘汰落后页岩砖厂41家,集中关闭禁养区畜禽养殖场273家,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70件,五马垃圾填埋场、二道沟养殖污染、铁塔花园污水直排、医疗“三废”处置等一批群众关切的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主要河流(水库)全覆盖落实河长制,嘉陵江、东河水质进一步优化,西河、构溪河水质总体保持Ⅲ类水平,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大幅度提升,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3.5%以上。大规模绿化阆中行动*推进,新增绿化面积8000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0.4%。
集中抓好防汛减灾。对176处山洪危险区、33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密集排查、监控,开展大型演练5次。实施避让搬迁36户、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和应急排危8处,南津关、五马、枣碧、天林等危岩整治项目全面完工。累计发放300余万元救灾物资,受灾群众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修订完善了应急工作预案,应急指挥、调度、救援、物资保障等机制进一步健全。
全力维护安全稳定。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健全防控体系,投入6200万元,实施“天网”“雪亮”工程,刑事发案同比下降20.7%。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组建5个片区监察执法中队,全面充实专职协警等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力量,投入8000万元在建筑工地实施全覆盖视频监控,出台河道漂流安全管理办法,全年事故总量、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分别下降22.2%、28.5%、28.4%。*开展信访稳定大排查、大化解、大稳控、大督查“四大行动”,办结群众信访诉求2600余件,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三)聚焦实体,产业倍增行动成效明显
全域旅游格局初步构建。按照“一核三区两带”旅游发展布局,编制完成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全域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形成了古城、水城、赛城“三城同构”的态势,推出了天林五龙民宿、枣碧杨家河漂流等乡村体验项目。明宇豪雅酒店正式营业,智慧旅游系统上线运行,“厕所革命”启动实施,旅游要素体系更加健全。大力发展游学旅游、休闲旅游,*实施落地营销,不断拓展西北、西南和东南亚客源市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1.9亿元、国有景区门票收入6901.9万元,分别增长28.8%、15%。在旅游业带动下,新增商贸限上企业8户、服务业企业23户,实现服务业增加值93.8亿元、增长10.3%。
新型工业步伐不断加快。保宁醋机械翻醅、鼎汇农业节能保鲜库等项目竣工投产,加加食品二期、张飞牛肉中央厨房等技改项目进行设备调试,食品加工业实现总产值103.7亿元;宜华木业第三条生产线全面投产,家具建材产业规模壮大;东达立新羊绒精深加工项目建成投产,银河地毯中国丝毯文化创意产业园启动建设,丝纺服装产业重现生机。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74.4亿元、增长17.5%,工业增加值增长11%、增幅居南充首位。
现代农业园区加力培育。江东、江天、江北三大农业园区巩固提升,江西农业园区加快建设,“东柑、西椒、南果、北药”的现代农业格局初步形成。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完成全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粮油总产量稳定保持在40万吨以上;持续优化种养结构,实现农业总产值76亿元。千佛竹根姜获批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年内新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87家、家庭农场123家、农业企业33家,新增土地流转1.5万亩,引进培育规模经营100亩以上业主283个。
(四)统筹协调,城镇提质行动*推进
城镇试点趟出新路。全力抓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制定了14个区域性地方标准,建立了新型城镇化标准体系;坚持“落户零门槛”,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农村基本权益,全年转移农业人口2.5万人,吸引外来人口创业就业1万余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4.7%,提高2.8个百分点。*推进老观建制镇示范试点、河溪和水观百镇建设试点、柏垭扩权强镇试点,集镇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城市形象明显提升。完成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环卫设施、专业市场等专项规划编制,城市形态、业态进一步优化。盘龙山嘉陵江大桥建成通车,新老城区联结更加紧密;老城凤翅大道、七里滨江南路、江南落下闳大道北段等骨干道路相继建成,朱家山片区、火车站片区、李家坝—杨家坝—凌家坝片区发展步伐加快。火车站站前广场、89队新车站、王中王农贸市场等陆续建成,地下综合管廊加快建设,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推行“1+1+1+X”城市管理新模式,扎实抓好重点区域“两违”整治、秩序管控等工作,市容市貌更加规范有序。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持续加强,推行立法保护和渐进式更新等成功做法得到住建部充分肯定。
乡村面貌不断改观。凉水至河溪、博树至东兴、文成至云台等52公里省县乡道路建成通车,河溪构溪河、天宫西河塘渡改桥项目全面完工,农村路网进一步完善。五马水库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木兰集中供水站完成建设,千佛、二龙集中供水站相继启动,村镇供水“一体化”加快推进。实施农村C、D级危房改造6236套。完成第十届村(居)委换届选举,创建省级“四好村”10个,河楼乡**村、千佛镇小保宁村等7个村分别入选国、省级传统村落。
(五)以人为本,民生共享行动成果丰硕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财政投入民生和社会发展资金33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的7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720元、增长9.1%。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1个、棚户区改造709户;新增城镇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1.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5%;各类社会保险参保人次达到126.3万,为11.2万名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2.54亿元;推进“两保合一”,发放医保资金5.7亿元;新增养老床位500张,3.2万名困难家庭失能老人和80周岁以上老人纳入居家养老服务;失独家庭丧葬费、保险费纳入财政预算;出台了残疾人免费乘坐公交政策,11531名重度残疾人还享受到护理、养保、医保补贴。
公共服务持续优化。嘉陵江文化旅游职业学院正式纳入《四川省高等学校设置“十三五”规划》,阆中人民的“大学梦”正在变为现实;凌家坝小学、南池幼儿园、保宁中学二期基本建成,标准化改造农村学校79所;城乡校长、教师双向交流不断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考、中考成绩取得新突破。公立医院改革持续深化,中医医院综合大楼开工建设,儿童福利院主体完工,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市复审。落下闳入选首批“四川十大历史名人”,红军烈士纪念园获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影像方志·阆中篇》在央视展播,灵山遗址考古发掘取得突破,成功举办阆中古城国际马拉松赛和第二届嘉陵江龙舟赛。狠抓市场监督管理,荣获四川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
遗留问题有效化解。筹措资金3亿余元,妥善解决了一大批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保历史遗留问题;创新思路举措,成功打开了汇诚纺织、云天房产、金海棠小区等问题的死结,一批困扰阆中多年的信访积案将从根本上得到有效化解;回应社会关切,加大力度解决拆迁安置还房、工业企业厂房、古城文化院落不动产权登记办证及招商引资企业优惠政策兑现等一批遗留问题,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和相关市场主体的合理合法权益,展现了政府事不避难、以人为本、诚信守法、竭诚服务的责任担当。
(六)从严治政,政府自身建设开创新局
法治建设*推进。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办结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39件、政协委员提案159件。组建了市级法律顾问团,全面落实了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制度。*推进“七五”普法,出台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行为更加规范。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有序运行,清理规范市级部门行政权力事项6265项,政务服务更加便捷高效。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全面落实,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在全省位居第17位。
制度笼子扎得更紧。从建章立制入手,修订了政府工作规则,出台了政府投资项目监督管理、土地出让、房屋征收拆迁、涉农资金整合使用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从源头上规范权力行使、堵住寻租空间。向制度落实发力,扎实开展公职人员违规兼职、违规借用、吃空饷等专项清理;加强政府投资、财政财务、经济责任等领域审计监督,审减各类资金9.56亿元。
政风行风持续转变。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四个意识”不断增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进一步强化。全力打好“三场持久战”,*开展“庸懒散浮拖”、扶贫领域“3+X”、优化投资软环境等专项整治,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全年共立案161件,执纪问责179人,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满意度评价在南充得分、排位提升率双第一。
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投资拉动增长乏力,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经济转型升级任重道远;城乡发展不够协调,脱贫摘帽仍在路上,民生保障面宽量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要素保障依然趋紧,发展动力活力不足;政府工作效率和工作作风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改进,构建良好政治生态还需加力加劲。
攻坚2018 大干开启新征程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决断,标注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个决胜期、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结合省委、南充市委系列部署,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深化拓展“145发展思路”,确立了新时代阆中“三步走”的战略新征程。第一步,从现在到2020年,是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建设“世界古城旅游目的地”的攻坚期,必须突出脱贫攻坚头等大事,发挥旅游优势、补齐发展短板、推动乡村振兴、增进民生福祉,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走在全省同类县(市、区)前列。第二步,从2020年到2035年,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决胜期,建成一座创新发展、开明开放、生态宜居、文明幸福、具有中等城市规模的幸福美丽之城,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中走在全省同类县(市、区)前列。第三步,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强国的决胜期,全市人民基本实现共同富裕,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在建成社会主义强国征程中走在全省同类县(市、区)前列。
迈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实现新跨越,做好2018年政府工作意义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南充市委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155发展战略”“145发展思路”,扎实抓好“十件大事”,坚决打赢“六场攻坚战”、打好“三场持久战”,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方生产总值增长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9 %、9.9%,工业增加值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1%,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完成上级考核的目标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主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推进扶贫攻坚,决战全胜脱贫摘帽。脱贫摘帽是今年工作的头等大事,必须举全市之力,坚持“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对标标准、瞄准差距、定向发力,坚决确保脱贫攻坚决战全胜。
全面补齐硬件短板。对标贫困县摘帽“一低三有”要求,完成50处达标卫生院、48所达标中心校、50处达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对标贫困村退出“一低五有”标准,新建村组道路713公里、蓄水池289口,整治病险塘库堰289座,改造农村电网、通信网络47处,建成村级卫生室、文化室82个,解决20万群众安全饮水问题;对标贫困户脱贫“一超六有”条件,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534户、“三改一建”18670户,将“水、电、路、通信”等设施配套到户,确保76个贫困村达到退出标准、2.03万贫困人口达到减贫标准,全市贫困发生率降到1%以下,通过贫困县摘帽省级验收。
全面助力增产增收。加强产业扶贫,按照“一带三片”全域产业布局,加快四大农业园区建设,全力建好脱贫奔康产业园,积极引导贫困村发展“园外园”“飞地园区”,以产业大发展带动群众大增收。完善利益链条,强化“龙头企业+贫困户”“专合组织+贫困户”“家庭农场+贫困户”等链接机制,更好化解市场风险,让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就近务工、股权量化、金融支持等方式增加更多收入。加强政策扶持,精准用好“四项基金”,强化对贫困户在产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救助;持续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援助力度,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不落一人”。
全面提升帮扶实效。坚持“所有部门都是扶贫部门、所有干部都是扶贫干部”,进一步强化督导考核,压实帮扶责任,提升帮扶实效;广泛开展“万企帮万村”“社会扶贫爱心对接”等活动,进一步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投身扶贫事业。坚持“竭尽所能、倾力而为”,在抓好贫困村发展和贫困户帮扶的同时,统筹抓好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临界困难群众救助和非贫困户联系工作,全面加快脱贫奔康步伐。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持续开展“五项教育”“五项评比”等活动,扎实办好农民夜校,努力消除“等靠要”“比看怨”思想,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二)*推进项目攻坚,全力拉动投资增长。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引擎和支撑,必须聚焦“十件大事”,坚持以项目工作组织经济工作、统揽全局工作。
挂图作战抓项目。对接国省战略和阆中实际,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建好建实项目库,力争更多项目“进规划”“进盘子”,力促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更快增长。强化项目跟踪协调,推动地企双方加大履约力度,全力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光学高分子材料等20余个项目顺利落地。强化土地报征、安置补偿、行政审批等工作,确保阆中机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二期等40余个项目开工建设。坚持倒排工期、顺排工序,确保保宁醋技改扩能、伏羲路西段二期等20余个项目建成见效。
挂帅出征保项目。强化组织保障,坚持市级领导挂帅出征,每个重点项目明确1名牵头领导、1个责任部门、1套工作专班,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推动项目投资量、工程量、实物量“三量齐增”。强化资金保障,力促通过上级转移支付、加强社会融资、组织本级收入,筹集发展资金80亿元以上。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大力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整理等项目,力争新增年度用地指标1000亩以上;加强闲置低效用地清理,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推动集约节约用地;严格执行房屋征收和拆迁补偿安置办法,加大拆迁工作力度,及时保障项目用地需求。
挂责问效管项目。加强协调联动,健全“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制度,统筹部门、属地、社会等力量,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环境。加强过程监管,逗硬执行政府投资项目监督管理办法,严把招标、质量、验收“三大关口”,严厉打击围标串标、随意变更工程量等行为,把住财政评审、审计结算等关键环节,确保把项目建成优质工程、放心工程。加强督查考核,坚持“月督查、季通报、半年排位、年终评比”等制度,强化“现场拉练、解剖麻雀、红黄牌警告”等办法,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加大奖惩逗硬力度,确保按质按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三)*推进产业培育,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地方经济的根本,必须*实施产业倍增行动,持续做精旅游、做强工业、做优服务业,全力提振实体经济。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不断优化旅游布局,丰富旅游产品,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园、“阆中水城”建设,推进宜华国际康养城、“阆中赛城”等项目落地开工,精心打造“江南—裕华—飞凤—天林—天宫—柏垭—沙溪—文成—博树”等城郊30分钟旅游圈。不断提升旅游品质,启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全国休闲旅游示范市创建,大力开展“古城双保工程”、蜀道申遗等工作,深化“厕所革命”,完善旅游导识系统、智能化服务设施和停车场等配套功能,实施古城旅游上市计划,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推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高旅游效益,大力开拓兰渝铁路沿线旅游市场,积极打造木艺博物馆、水上灯光秀及文化演艺节目,培育研学游、度假游、康养游等业态,加快观光游向休闲游转型升级。力争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1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0亿元以上、门票收入1亿元以上。
持续壮大工业集群。大力发展食品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丝纺服装、家具建材等主导产业,推动张飞牛肉中央厨房、加加食品二期、保宁醋传统生产工艺技改项目投产见效;加快LED生产线、中国丝毯文化创意产业园、爱科住工被动房屋项目建设,促进康美药业、宜华木业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加大对工业企业的扶持力度,研究出台新一轮降成本政策措施;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多渠道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扶持中小微企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和企业技改扩能,不断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完善园区功能,加快南池消防站、固废垃圾中转站等配套建设;提高园区投资强度,引导停产半停产企业整合重组走出困境或有序退出,提升经开区承载能力和集约发展水平。力争四大产业集群总产值超过14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突破180亿元。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立足旅游资源优势,以新型服务业为重点,引导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科技服务、金融服务联动发展。大力实施商贸项目,加快川东粮油调控储备中心二期、安正物流、远翔物流商贸城、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启动南池广场及商业综合体、美好家园农贸市场建设,协调争取开通火车站货运业务。持续繁荣三产消费,打造名特小吃街、风情酒吧街、美味夜市街等特色街区,举办“中国(阆中)首届落下闳春节文化博览会”等活动,着力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3%。
(四)*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城乡发展不充分不平衡是阆中最大市情,必须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着力构建城乡融合、统筹发展新格局。
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健全规划体系,完成名城保护规划修编、江东片区控规调整和东大门片区城市设计,加快城市“双修”和智慧城市规划编制。抓好城市建设,实施长盛大道、阆州大道、七江大道等骨干道路建设项目,加快古城水环境综合治理、沙溪水厂扩能进度,完善城市停车场、农贸市场、休闲广场、公厕等功能配套,高品质推进朱家山等重点片区开发,不断提升城市人居环境。严格城市管理,加快推进城市管理及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开展拆非打违、交通秩序、户外广告等专项整治,大力优化城市门户、重要街道、关键节点的形象风貌,提升旅游城市魅力。
加快乡村发展振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突出基地建设、品牌创建和精深加工,努力把更多农产品变成工业产品和旅游商品,提高农业附加值。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启动实施“阆仪营”高速、广南高速北互通、国道212线二期、省道304线、文成东河大桥等重大交通项目,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改造县乡公路70公里,有序化解农村公路遗留问题;组建水务投资公司,推动城市供水向城郊乡镇延伸,建成老观、千佛、二龙集中供水站,加快城乡供排水和垃圾处理一体化进程。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并行,引导新增土地流转1.5万亩以上;逐步推进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和林权等不动产登记,大力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建强“三农”工作队伍,充分**农村发展活力。加快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加强天宫院村、永安寺村等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有序推进农村土坯房改造,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完善村规民约,办好农民夜校,树立文明乡风,创建省级“四好村”20个。
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开展造林增绿行动,实施城周山体、国省干道、旅游节点等彩化美化和古城柔化工作,加快金沙湖湿地和滨江环线绿道绿廊建设,启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持续抓好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力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开展工业企业“散乱污”治理,巩固页岩砖厂、砂石开采等领域改革成果;强力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实施七江片区、马家河西段、空树溪等排水沟渠治理;*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力保护阆中的蓝天、碧水、净土。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一岗双责”和终身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监管措施,健全生态保护长效机制。
(五)*推进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活力。改革开放是引爆发展的动力之源,必须坚持对内靠改革、对外靠开放,进一步**市场和社会主体活力。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总结推广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经验,*推进建制镇、扩权强镇试点工作,加快“百镇建设行动”扩面步伐。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薪酬制度,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构建“1+2”投融资体系,设立文化旅游产业等发展基金。深化财税改革,建立资管计划和财政收支中长期平衡机制,依法强化税收征管,合理安排财政支出。持续抓好川陕革命老区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供销社综合改革、“放管服”等改革工作;推进公安、统计等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改革。
加大全面开放力度。加强区域合作,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区等重大战略,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成渝西等经济活跃区域对接交流,加强与周边县域的互联互通和联动发展。聚力招商引资,建立乡友资源库和外籍客商库,围绕已招引落地的重大项目开展沿链招商,把招引重点放到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上,力争签约项目20个以上,到位资金70亿元以上。建设“诚信阆中”,深化投资软环境治理,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优化营商环境。
全力防范化解风险。切实加强金融监管,重点整治非法民间集资、网络借贷及恶意逃废债务行为,维护良好金融生态。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降低政府性债务余额、债务率;严控本级财政债务规模,严格政府投资项目审批,严禁随意上项目、铺摊子变相举债,开展财政投资绩效评价,坚决守住债务防控底线。有序推进土地开发,把重点转移到改善性住房、旅游和养老地产上来;加强房地产项目规划、建设和销售全过程监管,严格落实房屋拆迁货币化安置政策,持续化解房地产库存,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六)*推进社会建设,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多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高度关注民计民生。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强力推动黄连垭、东山路、金银观等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全力做好地灾防治和石滩水库、五马水库移民避险解困搬迁等工作。不断深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大就业扶持力度,持续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就业援助月”等活动,新增城镇就业7500人,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控制在4%以内。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推进“五险”统一征收和稽核工作。加强老龄工作,推行“医养结合”“民办公助”等养老模式。落实困难群体、特殊群体、优抚群体的救助(救济)政策,发展慈善事业,筑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网。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启动实施嘉陵江文化旅游职业学院、蟠龙小学、凌家坝幼儿园等项目,加快白塔中学扩建、四川传媒学院阆中校区建设,全面推进薄弱学校改造,引进国防教育学院川北分院,争创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打造川东北教育重镇。完善医疗卫生体系,加快中医医院七里分院、华济医院等项目进度,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力争县域内就诊率达95%以上;*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实施落下闳历史名人十大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办好有影响力的赛事,推动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推进社会治理。全面提高治理能力,*开展“七五”普法,扎实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立体治安防控网络,加大“扫黑除恶”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为群众创造平安和谐的环境。突出抓好安全生产,加强应急指挥中心和片区监察执法中队建设,抓好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监管整治,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食品安全和市场监管,争创省级质量强市示范市。全力维护和谐稳定,完善领导接访、群众评议、仲裁裁决、法律援助、疏导教育等工作机制,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解决群众合法诉求,提升工作满意度。
政府建设 实干塑造新形象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政府必须要有新作为、新业绩。我们将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一以贯之抓好“责任、法治、服务、廉洁”政府建设,突出实干导向,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突出政治过硬,始终做到忠诚干事。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在阆中落地落实。坚持党委领导,认真贯彻执行党委(党组)的各项决策部署,认真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始终把政府各项工作置于党委领导之下。切实加强政府系统党组织建设,扎实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进工作、指导实践。
突出依法行政,始终做到规范干事。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健全行政决策机制,充分发挥智库决策辅助作用,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相关法定程序,促进决策更加科学规范高效。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关切,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公开”,切实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突出勤勉尽职,始终做到高效干事。坚持狠抓落实,强化“领导包抓、时间倒排、责任量化、奖惩分明”等工作机制,从严“立项交办、限时承办、跟进督办、通报催办、问责查办”等督查办法,推行重点工作清单式管理。坚持高效服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行政许可、公共服务事项办理流程,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坚持考核导向,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加强政务督查和绩效管理,加大治庸治懒力度,努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
突出廉洁自律,始终做到干净干事。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政各项规定,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持续打好管党治吏、正风肃纪、惩贪治腐“三场持久战”,切实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氛围。主动扎紧织密制度围栏,围绕财政资金拨付使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农村财务管理等领域,抓好制度建设,强化逗硬落实,有效堵塞漏洞,防止权力失控。健全完善行政权力运行监督体系,积极发挥审计作用,优化与执法机关、司法机关、监察机关协调联动机制,坚决抓好行政权力运行全过程监管,切实做到有腐必惩、有贪必肃。
各位代表!关山初度路犹长,策马扬鞭再奋蹄。新一年乘势进发的使命激励着我们,脱贫摘帽的重担考验着我们,全面小康的目标鞭策着我们。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加快建设“世界古城旅游目的地”,同步实现全面小康而努力奋斗!
名 词 解 释
九场战役:即南充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提出的项目建设、脱贫摘帽、改革开放“三场攻坚战”,防汛减灾、环保督察、安全稳定“三场保卫战”,管党治吏、正风肃纪、惩贪治腐“三场持久战”。
二十八证合一:即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基本存款账户开户许可证等28项登记、备案事项,整合到营业执照上,实行“二十八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
三废:即废气、废水及固体危险废弃物的总称。
“雪亮”工程:取“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之意,利用农村电视网络,改造现有机顶盒,集成公共安全视频信号,实现“视频联网”“监控入户”“群众监看”“一键报警”功能。
江西现代农业园:即思依、北门、木兰等乡镇连片发展1万亩青花椒特色农业产业园。
1+1+1+X城管模式:即城管+公安+街道办事处+职能部门联勤联动的城市管理模式。
两保合一:即合并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即行政执法公示、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
“3+X”突出问题专项整治:“3”即全省统一集中整治贪污侵占、截留挪用、骗取套取扶贫资金,扶贫项目分配安排、审核审批、检查验收中以权谋私、徇私舞弊、优亲厚友,脱贫攻坚中滥用职权,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3方面问题;“X”指各地自主选择开展的一项或几项集中整治问题。
十件大事:即打赢脱贫摘帽攻坚战、实施百亿产业集群工程、实施美丽阆中建设工程、实施阆中教育振兴工程、实施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建设世界古城旅游目的地、建设阆中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建设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城市现代化会客厅、建设阆中机场及空港新区。
六场攻坚战:即精准脱贫、污染防治、风险防控、项目建设、对外开放、改革创新六场攻坚战。
一低三有:即贫困发生率低于3%,乡乡有标准中心校、有达标卫生院、有便民服务中心。
一低五有:即贫困发生率低于3%,有集体经济收入、有硬化路、有卫生室、有文化室、有通信网络。
一超六有:即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且吃穿不愁,有义务教育保障、有基本医疗保障、有住房安全保障、有安全饮用水、有生活用电、有广播电视。
一带三片:即江南—裕华—飞凤—天林—天宫—柏垭—沙溪—文成—博树乡村振兴示范带,江东现代农业观光示范片、江北生态农业休闲示范片、江西传统农业体验示范片。
飞地园区:即贫困村在区域不相连的另一个村发展产业园区,通过利益联结实现互利共赢。
四项基金:即教育扶贫救助基金、卫生扶贫救助基金、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
五项教育、五项评比:即脱贫政策、文明新风、习惯养成、自力更生、感恩奋进教育;孝老敬亲、忠厚诚信、勤劳致富、创业自立、庭院洁美评比。
古城双保工程:即保护古城各类古建筑物、保护古城居民原始生活状态。
“三权”分置:即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
“1+2”投融资体系:“1”指以名投公司为主体整合相关企业后形成的综合投融资公司,“2”是指以城投公司、巴都水务公司为主体的两个专业投融资公司。
五险:即五种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落下闳历史名人十大工程:即建立落下闳博物馆、编写落下闳科普读物、拍摄落下闳电视片、打造落下闳科普教育基地、打造落下闳天文学国际论坛永久会址、举办落下闳春节文化博览会、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落下闳故里及故居、打造观星楼工程、实施春晚工程。
双随机一公开:即执法部门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较旧一篇:2018年宜君县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8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