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8年1月16日在嵊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代理市长徐建役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嵊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围绕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有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较好完成了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坚持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32.16亿元,增长7.8%。农业生产保持平稳,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大幅提升,商贸服务业加快发展。财政总收入突破60亿元,实现60.28亿元,增长23.6%,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02亿元,增长19.2%。规上工业产值482.09亿元,增长1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4.5亿元,增长10.6%。固定资产投资299.51亿元,增长16%,其中工业投资128.83亿元,增长5%。节能减排完成上级下达任务,不良贷款率降至1.12%。

——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坚决打破“坛坛罐罐”,坚决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坚决引育新兴产业。全面开展“12+1”行业整治,印染、化工等行业基本完成整治,淘汰“低小散”企业(作坊)247家、落后产能40家,并通过整治新生成重点项目12个,总投资14.67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新产品产值分别增长14.3%、18%、14%。新增各类市场主体9513户。实际利用外资1.13亿美元,引进市外境内资金54.5亿元,新开工2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94个。

——城市品质不断提升。有序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完成城中村拆迁170.27万平方米。完成城北入城口、官河路、上三高速西侧下元塘至嵊张线段立面改造提升,加快推进三江两岸景观工程、嵊州大道改造工程。“诗画剡溪”、“美妙三公里”一期、新马桥、访戴桥建成使用,艇湖城市公园建设顺利推进。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面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生态保护共识进一步凝聚,环境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强势推进治水剿劣,481个劣Ⅴ类小微水体完成治理,15个绍兴市级以上考核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出境断面(章镇断面)持续稳定保持在Ⅱ类水。全力争创省“基本无违建市”,完成拆违698.48万平方米,拆后利用率达79.8%,拆违工作综合排名全省前列。农村旱厕全面消灭,新建公共厕所1100座。顺利通过中央环保督察,186.2件信访交办件全部办结。全年PM2.5平均值41微克/立方米,下降10.9%。

——普惠民生持续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体快于经济增长,分别增长8.3%和9.9%,达到52039元和26944元。民生支出占到公共预算支出的80.65%,新增财力的83.4%用于民生事业。完成旧住宅区改造6611户、农村危旧房治理3690户。启动实施地质灾害“除险安居”行动,受益1215人。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238个行政村实现通公交。

回顾过去一年,形势严峻复杂,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是在区域竞争更加激烈、产业结构*调整、资源要素日益紧张、矛盾风险不断显现的情况下取得的。面对问题困境,我们始终坚持“工业强市、实干兴市”,以“八大战役”为主抓手,积极进取,砥砺前行,推动经济社会保持稳健发展,实现了本届政府的良好开局。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全力加快产业发展。*实施“七化行动”,重点围绕领带定制化、电机高端化、厨具品牌化,不断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迪贝电气成功上市,昂利康制药顺利报会,巴贝工厂化养蚕项目成为全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典范,亿田电器入围省政府质量奖,帅丰电器获评绍兴市市长质量奖。万丰锦源、来福谐波、湃肽生物等新兴产业项目建成投产。新增纳税亿元以上企业3家,新增“小升规”112家、“下升上”61家,培育各类“隐形冠军”企业26家。实施领带园区改造提升,新建小微企业园2个。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吾悦广场满铺开业,和悦时代广场基本建成,获评“中国县域会展研究基地”,完成服务业投资154.1亿元,网络零售额保持高速增长。扎实推进省外贸转型升级试点示范市建设,实现自营出口99.14亿元,增长12.9%。加快四个特色小镇建设,完成投资34亿元,越剧小镇列入省第三批创建名单。

二是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全面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积极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共实现“最多跑一次”事项1463项;“兜底”窗口成为全省样板,网上中介超市成效显现,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全面提速,群众满意率达99.5%。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扩面增量,农房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加快推进。土地出让和土地开发创下新高,低效用地治理成效明显。强化国地税合作,创新征管模式,推行税收网格化服务。全面落实企业减负政策,减免企业税负4.6亿元。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城投、交发、开投、南投等融资平台实行实体化运作。成功发行第三期企业债券17亿元,争取政策性融资28.3亿元,政府债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加快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推进“全科网格”建设,乡镇“四个平台”全面建成并有效运行。科创中心三期基本建成,北航投星空众创空间顺利开园,云电商产业园荣获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称号。新增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家,入选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2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增长23.6%。深化与阿里巴巴合作,新增上云企业1200家。实施“剡溪英才计划”,全年引进各类人才6875名,其中随项目引进“国千”人才3名,入选“省千”人才2名,落户绍兴“海外英才计划”人才20名。

三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81.52亿元,增长46.6%。普田大道延伸段至浙锻路连接线、浦东大道至罗小线公路等一批交通项目建成通车,城南大桥改造及连接线、南沿路二期、长泰西路延伸、明心岭路拓宽改造等一批市政项目全面完工。杭绍台高速嵊州段、527国道嵊州段一期、杨港路东延段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杭绍台高铁嵊州段、金甬铁路嵊州段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基本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完成7.5公里城区主要道路雨污分流改造。嵊新污水处理厂一期完成准Ⅳ类水提标改造。110千伏黄泽输变电工程顺利投运。

四是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实施农业品牌建设三年行动,嵊州香榧被列入首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县。着力构建“三位一体”现代化为农服务体系,服务农户2.8万人次。加快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累计完成投资26亿元,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开展“五星达标、3A争创”活动,东王等7个村创建为3**景区村庄。183个环境整治示范村创建有力推进。实施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分别达61.3%和64.8%。加快美丽道路建设,建成嵊义线城区至长乐段、绍甘线甘霖至崇仁段两条景观示范带。启动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获国家林业局备案,建设总体规划获评通过。入选省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名单,获评“中国十佳特色文化旅游城市”“长三角最具魅力私家旅游目的地”,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旅游总收入均增长15%以上。

五是统筹抓好民生事业。加快越乡文化发展,启动实施文化“三走进”,越剧《袁雪芬》、歌曲《我们村嫂》获得省“五个一工程”奖侯卫东官场笔记,中国越剧戏迷网正式上线,文化综合大厦、档案馆顺利推进,新党校建成投用。加快教育体育事业发展,高级中学、实验小学、中心幼儿园投入使用,社会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得到全面整治,成功举办2017嵊州国际越野挑战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统一城乡低保标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84.1%和98.5%,实现全国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出台《健康嵊州2030实施方案》,扎实推进省综合医改先行先试工作,市级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卫生院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启动实施“大嵊归来”嵊州小吃全国统标工程,成功发行全国首张“小笼”银行卡。扎实办好十方面民生实事,各项任务全面完成。顺利完成村社组织换届选举。积极支持工青妇、残联、红十字会等组织开展工作。抓好粮食安全工作。强化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信访积案化解,圆满完成党的十九大、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等重大节会安保任务。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完成征兵工作任务。

六是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推进政府系统“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面规范行政行为,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148件、市政协提案138件。出台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坚持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集中学习法律法规7部。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让群众和企业过“好日子”,严格“三公”经费管理,支出下降36.6%。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持之以恒推进“四风”整治,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全面加强。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较为明显。主要有: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仍有压力,工业经济总量还不大,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收入三项指标虽增速较快,排名在绍兴靠前,但由于受宏观经济形势及产业结构调整影响,与预定目标相比有一定差距;发展质量和效益仍然不高,创新发展动力不够强劲,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还需加速,新兴产业培育效果还不明显;城市功能品质仍需提升,城市能级不高,对资金、人才等要素的吸引能力不足,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任务仍很艰巨,生态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彰显;民生领域仍存短板,教育、医疗、养老、交通等公共服务有待加强,安全生产、社会稳定存在薄弱环节;政府系统工作作风仍待转变,政府部门庸政、懒政、怠政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干部面临“本领恐慌”。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并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切实予以改善。

二、2018年主要工作

党的十九大宣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市也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时代,面临多重战略机遇,经济运行基本面不断趋好,上下齐心抓建设、众志成城谋发展的新局面正在形成。同时,也面临转型升级攻坚期、新旧动能转换期、风险矛盾多发期交织叠加,一些结构性、层次性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因此,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深刻认识把握嵊州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面临的机遇挑战,坚定信心,保持定力,主动作为,迎难而上,把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做得更好更出色,为浙江“两个高水平”建设贡献我们嵊州力量。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2018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绍兴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委各项决策部署,把握“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高铁时代”等战略机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突出“四个强省”工作导向,围绕“工业强市、实干兴市”,全力实施“六大工程”,聚焦转型升级,强化创新驱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城乡融合,实现全域美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嵊州篇章。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2018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5%;节能减排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要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在新的一年,拥抱新时代,担当新使命,踏上新征程,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开拓进取的昂扬斗志,全力提振发展信心;我们要在新的一年,践行新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力提高发展质量;我们要在新的一年,积极抢抓机遇,全面融入湾区经济,借力做强通道经济,加快发展高铁经济,积极做优生态经济,全力展现发展活力;我们要在新的一年,不断攻坚克难,努力争取要素资源,有效防范风险挑战,加快补短板、强弱项,全力夯实发展基础;我们要在新的一年,围绕“六大工程”,确立科学思维,将工作清单化、项目化,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全力提升发展实效。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将按照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的部署,着力抓好以下重点举措:

(一)聚焦转型升级,加快振兴实体经济

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全力实施实体经济振兴工程,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破”“立”“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围绕领带、电机、厨具等重点传统产业,加快推进“互联网+”“标准化+”“机器人+”融合应用,领带、电机、厨具规上产值分别增长10%、20%、30%以上。深化“两化”融合,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一批重点工业企业实施智能化转型,实现企业上云1200家。*实施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推进标准强市、质量强市、品牌强市建设,新增2张“浙江制造”认证产品证书、1个以上“浙江制造”标准。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构建“机器换人”技术联盟,推动厨具行业“机器换人”省级试点,加快推进一批“机器换人”项目,新增工业机器人250台以上,推动产业从“制造”向“智造”升级。推行自主品牌战略,支持领带服饰行业创牌行动,广泛开展定制服务。继续推进虞嵊电机产业协同发展,鼓励电机行业进行技术攻关,强化内部整合,提升装备水平,提高专业化协作程度。启动千亩智能厨具产业园建设,全力打造“品质最优、配套最齐、环境最好”的厨具产业集群。

积极引进培育新兴产业。重点扶持发展“高端装备、新材料、现代医药、信息经济”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确保产值占比提高一个百分点。积极谋划布局重量级未来产业,加快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产业发展,力争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有所突破。加快生成、推进旭昌昇智能精密高速压力机、品鑫机械智能制造、万丰高端装备二期、迪贝高端压缩机等项目,初步形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推动定阳新材料、巴贝工厂化养蚕一期、艾迈塑胶项目建成投产,加快万科PC构件项目落地生成,培育一批新材料企业。鼓励昂利康制药、来益生物、康牧药业等企业加大研发力度,不断扩大产能,做大做强医药产业。支持容大智造加快发展,加快永源新能源汽车项目落地建设,科学布局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配套产业。大力发展生产**业,围绕研发设计、科研孵化、信息技术、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引进一批新业态经济。

坚决淘汰整治落后产能。坚决打破拖累转型升级的“坛坛罐罐”,按照“规范提升一批、关闭淘汰一批、兼并重组一批”的原则,全面推进“12+1”行业整治提升,完成“低小散”企业(作坊)整治300家以上、落后产能淘汰50家以上。深化园区整治,加快园区整合,制订完善园区准入制度。高标准推进领带园区改造提升,培育发展“2.5产业”,打造“智创园区”。开展园区低效用地治理行动,加快“腾笼换鸟”“空间换地”,盘活、建设标准厂房200万平方米,不断提升园区能级,增加亩产效益。加快小微企业园建设,保障优质小微企业集聚发展,6月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3家以上。

努力扩大产业项目投资。*实施重点工业项目市领导专项负责推进机制,完善项目生成、推进到投产的“一条龙”服务,确保新开工2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00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50个,全年工业投资增长10%以上。持续优化投资环境,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支持行业协会发挥作用,全力打造集辅导上市、企业融资、人才引进、排忧解困等服务为一体的“优化企业服务联盟”。深化政银企联动,引导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加快处置“僵尸企业”,切实化解“两链”风险,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进一步加大清费减负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营造公平税负环境。优先保障重点产业项目用地需求,探索推进“标准地”供给,带能耗、环境、建设、亩产等标准进行“招拍挂”。全年出让经营性土地1000亩、工业用地1000亩,盘活存量用地1200亩。

(二)聚焦创新驱动,加快激活发展动力

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力实施发展动能焕新工程,抢抓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战略机遇,以超常规力度支持鼓励创新,不断增强创新发展动能。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着力构建“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确保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增长20%以上。唱响“巴贝故事”,大力推进校企、院企合作,谋划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助推企业不断提升科技实力。在各行业领域培育不少于1家创新型领军龙头企业,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85家,新建省级企业研究院2家。高质量打造领带、厨具、电机三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争取1家进入省级培育名单。推动科创中心、北航投星空众创空间等孵化器多元化发展,不断提升创新服务和创业孵化水平。

全面落实人才新政。坚持人才强市工作导向,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全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市。不断优化人才服务,加快人才公寓建设,组建高层次人才联谊会,完善“人才+资本”投融资服务机制。探索建设人才飞地,加快推进杭州“嵊州企业研发大楼”孵化基地建设。进一步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开展企业家领航工程,加强企业家协会建设和新生代企业家培育。*实施“剡溪英才计划”,开展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靶向引才”和产业共需为目标的“精准引才”,实施高层次人才智力集聚工程,全年引进培育各类人才10000名以上,其中“国千”人才1名、“省千”人才4名、绍兴“海外英才计划”人才15名以上。实施嵊籍学子“归巢”行动,争取回乡比例达到90%。

加快市场主体成长。*实施“凤凰行动”计划,加快企业股改上市步伐,完成股改15家、辅导报会4家,新增A股上市1家。发挥上市企业引领发展作用,支持鼓励在电机等行业开展兼并重组。加快总部型企业培育,力争新增纳税亿元以上企业2家、5000万元至1亿元企业2家,形成产值20亿元以上企业2家、10亿元至20亿元企业3家。实施小巨人培育行动,做大做强粉碎机械和弹簧机械等优势传统产业,培育各类“隐形冠军”企业20家以上。实施新一轮“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加快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新增“小升规”100家以上、“下升上”50家以上,完成“个转企”180家以上。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新增各类市场主体增长10%以上。

(三)聚焦改革开放,加快增创发展优势

以改革促进资源配置优化、政务效能提升,以开放带动平台升级、产业发展,不断**体制机制活力,吸纳更多发展资源。

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全面突破,撬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完成行政服务中心搬迁,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向基层延伸,实现“最多跑一次”覆盖100%的民生事项和企业事项。全面落实“减事项、减次数、减材料、减时间”,全面优化流程,实现办事事项、办事指南标准化。全力打破信息孤岛,开展数据共享省级试点。持续优化在线平台2.0版,加快企业投资项目审批速度,把“最多80天”落到实处。做大政府产业基金规模,创新产业扶持政策,支持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强产权保护,健全鼓励实体经济发展机制,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促进亩均论英雄、要素市场化配置等改革进一步突破。推动军民融合发展,聚焦优势产业,加快“民参军”“军转民”。

全力打造开放平台。积极“融杭、承甬、联义”,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制定实施融入大湾区大通道建设行动方案,编制对接湾区经济规划,全面融入杭甬都市区,加快构建通道经济体系、物流体系。经济开发区要以争创国家级开发区为目标,精心布局艇湖新兴产业园,完善浦口新兴产业园基础配套,并会同黄泽实质性启动建设万亩千亿能级的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园。城南新区要依托“高铁新城”优势,着力引进高端装备及生产**业项目,打造城市“智慧核心”。高新园区要抓住杭绍台高铁和绍兴港嵊州港区建设的机遇,重点盯引杭州湾、上海方向产业项目,启动建设湾区产业园。城北工业区要抓住现代制药产业集聚优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重点盯引现代医药项目,加快打造生命健康产业园。长乐要抓住金甬铁路建设契机,对接义新欧国际通道,重点盯引金华义乌方向项目,谋划建设嵊义工业走廊带、物流新平台。甘霖、崇仁要依托杭绍台高速建设契机,发挥土地空间优势,谋划高速道口经济。

切实提升招商实效。始终坚持招商选资一号工程,全面对接“高铁时代”,实施精准招商,优化蹲点招商,强化奔跑招商,开展资本招商,探索中介招商、委托招商,进一步推动嵊商回归。强化乡镇(街道、平台)“一把手”招商机制,腾出精力,做到真招商、招真商。建立市镇长重大产业项目盯引机制,加快引进一批5亿元、10亿元、20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并在争取引进落地50亿元以上省市长工程项目上有所突破。加强产业链招商,充分发挥三大主导产业集聚优势,突出抓好“上下游”配套招商,完善产业链布局。抓好高新技术产业招商,着力引进一批核心竞争力强、产业带动作用突出的大项目、好项目。抓好税源经济招商,以领尚小镇为主载体,招引一批电子游戏、体育健身、科技研发、建筑设计等税源项目。力争全年实到外资1亿美元、市外境内资金50亿元;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5个;新引进投资(基金)类公司10家以上,管理资本总规模100亿元以上。

促进商贸服务升级。扎实推进省外贸转型升级试点示范市建设,做大做强领带跨境电商产业园、云电商产业园等B2B2C新兴业态,确保自营出口增长5%以上。全面加强与阿里巴巴合作,帮助企业提升大数据、云计算运用能力,全力引进菜鸟物流基地。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支持企业收购国外知名品牌、先进技术。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支持龙头建筑企业拓展市场、做大做强,确保建筑业产值增长8.5%以上,新建装配式建筑比例15%以上。积极推进“放心消费在嵊州”,完善城市消费业态,继续引进大型超市、星级酒店、高档汽车4S店等优质商贸服务业项目,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会展经济,积极创建省服务业发展示范强市。扶持发展“嵊州小吃”,逐步实现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经营。

(四)聚焦城乡融合,加快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城、镇、村三级协调发展,全力实施城市品质跃升工程,统筹推进新型城市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快补齐一批基础设施短板,切实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整体性。

着力提升市区品质。不断提升城市能级,推动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强化城市规划设计,完善全市总规、控规、专项规划修编。加快城南新城建设,高水平启动建设高铁新城,完成“美妙三公里”二期、潭遏桥、档案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城南7.8平方公里核心区基本建成。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提升老城区功能品质,启动江滨东路改造,完成嵊州大道、北直街、越剧艺校周围道路改造提升,改造旧住宅区30万平方米。推动浦口区块完善功能配套,逐步从产业园区向产业新城升级。持续推进城中村改造,完成拆迁60万平方米以上。加强科学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开展国家园林城市创建,艇湖城市公园基本建成并试开放,规划建设剡溪一江两岸城市绿道系统和慢行系统,优化丽湖区块规划设计,打造现代“唐诗之路”美丽风景线。做好交通治堵工作,不断完善停车设施,打通南沿路、剡溪东路等一批断头路,不断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增强集镇发展活力。按照打造精致化城镇的要求,*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确保22个小城镇全部通过考核验收。加快完善集镇基础设施,鼓励发展商贸服务业,进一步提升集聚功能。明确功能定位,加大扶持力度,大力推进五大中心镇建设。甘霖要加快培育建设省级小城市,主动承接中心城区城市功能和产业转移,集聚发展制冷产业。崇仁、长乐、黄泽要加快老镇区提升改造,加强产业功能区建设,做强特色产业。三界要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推动高新园区提质增效,打造嵊州高新产业集聚中心。其他乡镇要立足各自定位,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功能区,彰显“一镇一品”“一乡一特色”。高标准推进领尚小镇、飞翼农业休闲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品牌建设三年行动,围绕茶叶、花木、香榧、桃形李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培育一批农业“名企、名品、名家”。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数字农业,积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农村电子商务,实施农业项目“1150”工程。深化完善农技大师和创新服务团队,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应用,加快林下经济发展,形成一批“一亩山万元钱”基地。不断完善“三位一体”农合联体系,进一步建设新型庄稼医院,兴建市镇村三级供销超市。持续推动农村改革,继续做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全国试点工作,推广“农联贷”,强化农村发展金融支持。强化粮食安全保障,福全粮食储备库建成投运。全面推进“五星达标、3A争创”,全市60%的行政村实现五星达标,创建**、3**景区标准村分别达到20个、10个以上。加强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启动“闲置农房激活计划”,促进农村土地、房屋等资源资产增值,完成农民下山安居200户。建成文化礼堂150家,发挥乡风文明主阵地作用。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支持农村青壮年回村创业,鼓励乡贤回乡投资,营造农村创业创新热潮。盘活村集体资产,多渠道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打好低收入百姓增收攻坚战,完善低收入百姓精准帮扶机制,全面消除家庭年人均收入70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

完善重大基础设施。加快大交通项目建设,尽快构筑“外联内畅”交通路网,打造“153045”交通圈。配合推进杭绍台高铁、金甬铁路嵊州段建设,全面做好政策处理工作;推动杭绍台高速嵊州段完成工程量的60%。527国道嵊州段一期建成通车,加快绍兴港嵊州港区中心作业码头、杨港路东延段及城南地下隧道、蛟澄线蛟镇至方口段改建工程建设,启动建设527国道嵊州段二期、甬金高速金庭互通工程。启动并加快实施农村公路三年改造提升计划,2018年完成改造250公里以上。推进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完成湛头滞洪区改造,加快长乐江、石璜江、崇仁江、范洋江综合治理。推动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工程,完成艇湖工业水厂主体建设,加快第三水厂、长乐新水厂建设,保障群众饮用水安全。持续推进城乡电网改造,启动天然气门站及LNG气化站建设。

(五)聚焦绿色发展,加快优化生态环境

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将全市打造成“大花园”“大景区”。

*推进治水拆违。巩固提升Ⅴ类水和Ⅳ类水剿灭战成果,确保66个市级主要河道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地表水Ⅲ类标准及以上,全市功能区水质100%达标。加快海绵城市建设,继续推进城区老小区“截污纳管”改造,开展“最美河道”“污水零直排”创建活动。深化“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争创省“河长制”工作示范市。完成嵊新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第三方运行管理。*开展拆违攻坚,完成拆违200万平方米以上,做到存量违建应拆尽拆、新增违建全面禁止、拆后土地高效利用,并以拆违促发证,全面完成农房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确保创建成为省“无违建市”。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进一步打响“唐诗路、越剧缘、山水情”,积极创建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市,全面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绍兴温泉城、越崖花海石林项目加快推进,王羲之故居、百丈飞瀑、艇湖城市公园等重点旅游项目加大招商推介。加快越剧小镇建设,确保2019年元旦试运行。启动金庭镇省级风情小镇建设培育工作。大力扶持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经济、农家乐,做深“旅游+”文章,新培育2条美丽乡村风景线,新增民宿床位500张以上。加快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建成环会稽山国家森林公园美丽公路嵊州段,实施上三高速、罗小线、嵊松线、清白线沿线环境提升改造,完成嵊义线、绍甘线两侧建筑立面改造,不断提升道路沿线景观品质。加大旅游推介营销,加强与一二线城市互动衔接,确保全年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均增长15%以上。

全力保护生态系统。坚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巩固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成效,积极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面落实县乡两级政府每年向本级人大报告生态环境状况制度。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全面禁止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加快4个清新空气自动监测站建设,扩大空气质量监测范围,努力实现全年PM2.5控制目标。继续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大力实施“肥药双控”,全面完成精制茶企业清洁能源改造。推进养殖革命,开展新一轮畜禽养殖整治,推行规模化养殖,实现畜禽养殖场数量下降、存栏合理、效益提升,积极创建省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市。加快垃圾革命,推动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健全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置体系,完成餐厨垃圾收运处置项目建设,启动垃圾环保焚烧项目建设,打造静脉产业园。深化厕所革命,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继续高标准创建环境整治示范村,实现全市行政村全覆盖。

(六)聚焦民生事业,加快推进社会建设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力实施民生福祉保障工程,突出问题导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解决群众最迫切的民生问题。

弘扬越乡文化。全力实施越乡文化弘扬工程,打造优质文化高地。*推进文化惠民,文化综合大厦建成投用,动建图书馆,新建城市书房3家,提升改造农家书屋30家,推动文化“三走进”活动全覆盖。编制小黄山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申报建设国家级越剧文化生态保护区,*挖掘修复王羲之、卫夫人等书法文化历史遗存。启动越剧博物馆(嵊州博物馆、非遗馆)建设,加快推进越剧艺校提升。全力承办第四届中国越剧艺术节主体活动,精心举办第十五届国际书法朝圣节。建立健全文艺精品创作激励机制,创作打磨储备一批文艺精品。谋划建设剡溪文化产业带,整合我市越剧、唐诗、书法、根雕、竹编、泥塑、紫砂、剡藤纸等优秀越乡文化资源,打造百亿文化产业。挖掘名人文化,讲好“嵊州故事”,不断提升嵊州形象。

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创建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市。实施学前教育第三轮行动计划,促进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不断提高教育均衡化水平。深化全国“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区建设,开展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工作。推广集团化办学模式,新组建3个教育集团。加大教育投入,建成开发区小学和幼儿园,启动鹿山初级中学等学校建设,加快谋划教育小镇,力争在高校合作办学上有新突破。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确保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分别控制在5%和3%以内。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通过全省“无欠薪”试点市建设工作验收。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提升至86%、98%以上。加强社保基金使用和监督管理,确保社保基金支付能力总体稳定。

建设健康嵊州。深化省综合医改先行先试建设市试点,进一步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切实提升县域就诊率与基层就诊率。坚持医保、医疗、医药、医院、中医、医生“六医”统筹,探索医共体建设,全面推进“双下沉、两提升”工作,进一步深化浙大一院对市人民医院的全面托管工作,完善名医下基层激励机制,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惠及基层百姓。加快智慧医院建设,推广诊间结算。支持各市级医院培育做强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市中医院启动创建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妇保院设立院士工作站。继续开展各级卫生镇(乡)创建,动建崇仁卫生院。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持续推进省食品安全县市创建工作。大力发展体育事业,推进全民健身,提升群众体育健康水平。顺利运行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完成第一批省级无障碍社区创建。推进养老事业发展,探索养老服务“公建民营”机制,建成社会福利中心(阳光山庄二期),力争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绍兴平均水平。

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平安嵊州”建设,巩固深化G20杭州峰会、十九大安保经验,夺取“平安鼎”。以开展“枫桥经验”55周年纪念活动为契机,不断健全大调解工作体系,加强信访工作,切实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完善“全科网格”建设,推动“四个平台”向基层延伸,*实施“雪亮工程”,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健全社区治理体系,加强越乡警务管家建设。*实施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加强交通、环境、消防、地质灾害等重点领域安全治理,强化重点行业应急演练,坚决防范和遏制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作用。继续做好国防动员、双拥优抚、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民族宗教、老干部、气象、档案、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办好民生实事。按照民生实事“群众提、大家定、政府办”的理念,经过广泛公开征集、*系统调研、市民投票推荐,将涉及劳动就业、住房保障、城市管理、道路交通、教育医疗、环境保护、饮食安全、公共服务等方面的12项民生实事提交人代会票决。我们将根据票决结果,认真办好十方面的民生实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

(七)聚焦自身建设,加快提升履职能力

围绕执政能力提升工程要求,不断加强政府系统的谋划力、执行力,提高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政府公信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加快职能转变。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稳步推进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增强“平转实”国有企业的实体化运行能力,进一步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建立完善地方性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深化全口径预算编制改革,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持力度,压缩一般性支出。

坚持依法行政。推动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着力建设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健全完善重大事项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制度,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组建行政复议局,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提升政府系统依法行政水平。*实施“七五”普法,坚持完善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制度,推动领导干部学法常态化、制度化。健全行政权力监督制约机制,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监察监督、司法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

持续改善作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精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坚决整治纠正“四风”。加强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克服“本领恐慌”,不断提升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基层的能力水平。坚持求真务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改进调查研究方式。坚持讲认真、务实干、敢担当,狠抓工作落实,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

打造清廉政府。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坚决执行各项廉政制度。切实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强化对重点领域、重点单位、重点岗位的全程管控和审计监督,做到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

各位代表,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唯有实干才能铸就辉煌!新的时代呼唤新的作为,新的作为需要新的状态。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勇于担当,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全力开启高水平“三个嵊州”建设的新征程,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嵊州建设不懈奋斗!

较旧一篇:2018年宜君县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8年阿克陶县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