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4日在潜江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龚定荣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围绕市委提出的“城乡一体、走在前列”目标任务和三大战略部署,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呈现出经济稳中有进、改革活力迸发、民生持续改善、环境不断优化、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预计数,下同),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4%,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5个区镇处财税收入迈过亿元大关,实现历史性突破。
(一)经济质效显著提升。
工业经济提质。举办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和项目拉练活动,新开工项目291个,总投资近550亿元。长飞一期、正大饲料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长飞二三期、金澳科技系列技改扩规、永安药业3万吨牛磺酸等项目稳步推进。实施工业项目“155工程”,工业完成投资296亿元,同比增长50.2%,增速全省第一。光信息电子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产值增长53倍。筹措13亿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新增规上企业31家,金澳科技成为中国企业500强,金华润进入湖北民企制造业100强,长飞光纤、菲利华分别成为全国、全省智能制造示范企业。4项产品荣获湖北名牌。
农业发展提效。农业加工总产值达到556亿元,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4:1以上。成功拿下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科技园、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三块国家级牌子。新增6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成立农业产业投资公司。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在全省82个县市区中排名第6。全市“虾稻共作”面积达到49.5万亩,综合产值达到230亿元。成功举办全国稻田综合种养、全省春季农业生产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场会。成功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荣获“中国虾稻之乡”称号。“潜江龙虾”入选中国百强农产品公共品牌,并成为中欧互认地标产品。“水乡虾稻”“虾乡稻”荣获荆楚好粮油称号。成立小龙虾市场联盟和国家虾蟹体系潜江综合实验站。全市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8.5%。“三品一标”面积达73.7万亩。农业服务体系逐步建立,12316益农信息社实现村级信息服务全覆盖。
现代服务业提升。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华翼电商、潜网电商等电商平台发展壮大。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3亿元,增长35%。生态龙虾城、城东物流通道、传化物流公路港、龙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项目加快建设。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验收。曹禺大剧院对外运营,演出近百场次,市民在家门口欣赏到了世界级演出。成功举办第三届全国剧本创作交易会,征集剧本1121部,交易100余部,成为全国一流的优秀剧本孵化、展示、交易、转化基地。湖北银行入驻潜江。农业银行市支行、中华联合保险公司成功升格。荣获全省金融信用市、保险先进市称号。
(二)城乡一体化显著加速。
城乡规划引领作用加强。全年完成各类规划212项,为城市发展提供了高质量规划引领。重点完成《潜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城市双修”“三大亮点片区”及五大重点民生项目规划编制。全面完成园林城区和南部片区排水规划、县河两岸“红线、蓝线、绿线”规划设计及城市绿线、蓝线规划编制。启动园林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开展了章华南路综合整治、海绵城市、城区口袋公园等研究性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两违”整治和私房禁建,着力消化历史两违,基本实现新建私房零增长。
城乡建设管理加快推进。以“三大亮点片区”为抓手,拉开了城乡大发展的序幕。东荆新区紫月湖公园、文化中心、市民之家、奥林匹克中心、人民医院、地下综合管廊以及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汉江兴隆河生态绿道等重点工程项目前期已基本完成,部分项目相继开工,项目之多、投资之大前所未有。国家卫生城市授牌,成为全国“城市双修”试点。建立总投资100亿元的“城市双修”项目库,完成了三馆一中心、潜阳路升级改造、紫月路改扩建、黑臭水体整治、城市立面改造等城市项目,城市停车场、公共厕所、垃圾中转站等功能设施不断完善,城市亮点看点更多,市民生活更加方便。实施城市亮化绿化美化工程,大力推进夜景灯饰亮化升级改造、口袋公园植被建设、游园公园布景塑造,路灯点亮了整座城市,街头游园展现了城市之美。熊口龙虾小镇、王场光纤小镇分别成为全国、全省特色小镇试点。浩口镇、张金镇成为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龙湾镇成为全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乡(镇)。
城乡生态环境大幅改善。启动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全市环境质量优良率88.2%,全省排名第三。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质监测点达标率92.3%,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不断提高。筹集资金15.7亿元,以“六大行动”为抓手,全力实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攻坚和生态保护。全部关停禁养区内899家养殖场,全面完成汉江泽口、红旗码头饮用水源地整治,全面关停粘土砖瓦厂。4个园区污水处理厂及6个乡镇集镇污水处理厂如期完成。超额完成绿满潜江三年计划任务,完成人工造林13.5万亩。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全市河流湖泊都有了自己的河长湖长。高石碑镇、熊口镇荣获省级森林城镇,30个村被评为全省绿色示范村。水杉、荷花被确定为市树、市花。
(三)改革创新显著深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纵深发力。“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明显,化解房地产库存17万平方米,砍掉化肥产能25万吨,累计盘活僵尸企业19家,新增四板挂牌企业17家,降低企业成本5亿元。四大补短板工程齐头并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获中联部向全球推介。“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模式荣获湖北十大改革项目奖。“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在全省率先推行“全市通办”工商登记模式,“双随机一公开”实现全覆盖。新增企业类市场主体14750户,增长30%。大胆尝试PPP模式,启动南部片区污水处理厂、汉江大桥等试点项目,入库项目53个,总投资700亿元。
重点改革亮点突出。供销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市供销社荣获“全国供销合作社百强县级社”称号,成为我省唯一承担专项试点的单位。在全省率先出台城管体制改革实施意见,被推荐为全国城管改革先进城市。在全省率先组建潜江农垦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成为全省创新行业管理体制专项试点单位。国家高新区即将获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4%。
开放步伐不断加快。成功举办首届潜江楚商大会、首届中国(潜江)国际龙虾·虾稻产业博览会暨第八届湖北(潜江)龙虾节等多场大型经贸活动。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71亿元,同比增长10.3%。重点引进了安井食品、周黑鸭、廊世坤成、智盈鸿等一大批知名企业。新增出口企业6家。全年实现外贸出口2.8亿美元,同比增长13.4%。牢固树立“一家亲、一条心、一体化、一起拼”的理念,与江汉油田共同做好“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战略储气库、城市共建、社会事业、维护稳定等工作,开创了和谐共建、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积极服务监狱、部队农场发展,停止部队有偿服务取得积极进展。
(四)民生保障显著加强。民生支出达58亿元,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7.6%。
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围绕脱贫攻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金融机构、社会组织主动参与,*推进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健康扶贫等,实现13438人脱贫和8个贫困村出列。好彩头被确定为全国就业扶贫基地。深化全民创业,城镇新增就业11602人,新增创业6248人,农村劳动力新转移就业5000人。保障性住房新开工5749套,基本建成4325套,圆满完成公租房分配任务。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改革稳步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全面完成。五项社会保险参保118万人次,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优抚对象和特殊困难救助群体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农村低保保障标准超过国家扶贫标准。
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改造建设通村公路、县乡公路200公里。新建改造农村电网线路1249公里、低压配变台区274个。投资12亿元,推进老新二站、杨市泵站、东荆河口整治等水利项目建设。启动职业教育中心整体搬迁及泰丰中、小学和高新区中、小学等项目建设,老年大学开班,新市委党校投入使用。实施集团化办学,园林二中与园林三中实现资源整合,市实验小学开设南城校区,周矶中学托管周矶管理区中学。深化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高中普及攻坚计划*推进。加强公共体育、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村级文化体育广场、体育健身器材、“三送三进”覆盖率分别达80%、85%、100%,市群艺馆新馆开馆运营。市中医院住院综合大楼投入使用,市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项目、疾控中心业务综合楼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建立“省人民医院+市中心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的医联体服务模式。江汉油田总医院通过三甲复审。市中心医院获评三乙医院。二号首长
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实施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34个城镇及农村社区建设。新建小区和改制企业进社区有序推进。5个单位(村)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明学校等称号。放心食品工程建设和示范创建纵深推进,确保了舌尖上的安全。实施视频监控质量提升工程,基本实现城区主干道和乡镇镇区街面视频全覆盖,“两抢”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50.7%。“一感两度两率”满意度大幅提高。毒品重点关注地区实现摘帽。全力应对汉江秋汛,及时有效处置险情,打赢了秋汛防御硬仗。实施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创新“三步诊疗法”,化解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落实党建+维稳工作机制,经济社会大局总体和谐稳定。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筹资28亿元,全面完成保障性安居、民生交通、健康潜江、文化体育惠民等15项民生实事,向市民交上了一份实实在在的成绩单。
(五)政府效能显著提高。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按照“三提高”要求,强力推进重大部署、重要任务、重点项目的落实,营造了干事创业、勇于担当、务实重行的浓厚氛围。全力提高公文办理、行政决策、政务运行质效,市场主体满意度不断提升。发挥大督查利剑作用,加大问题曝光力度,增强政府工作的推动力和执行力。出台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为加快打造法治政府提供了坚实保障。落实企业家座谈会制度,解决了发展中的一揽子问题。*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全面完成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意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12345”政府公共服务热线开通,成为政府倾听民意、解决民愿的重要窗口。
各位代表,2017年,全市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各项工作成绩显著。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武装等工作不断加强,工会、青年、慈善、残联、工商联、妇女儿童、老龄老干等事业全面发展,保密、档案、气象、科普、物价、烟草、机关事务、统计调查、邮政通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民族宗教、对口支援、对台、外侨事务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在挑战和压力、困难和考验不断增多的形势下,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难能可贵。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克难奋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江汉油田、监狱农场以及省直在潜单位的广大干部职工,向驻潜部队全体官兵,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样,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我市最大的市情、最大的实际。比如,经济发展总量与我市基础条件仍不相称,综合实力亟待增强;市场主体发育不够,科技创新带动不强,民营经济、镇域经济、开放型经济、新经济等发展相对不足,实体经济亟需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任务较重,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尚未建立;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协调,城乡居民收入有差距、基础设施有欠账、公共服务有弱项、生态环境有短板,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政府履职能力有待提升,运用市场思维、互联网思维、法治思维谋划发展的能力,运用新观念、新思路组织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运用改革的办法攻坚克难的能力都需要进一步提升,等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8年工作任务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也是落实市委八届四次全会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党的十九大科学标定我国进入了新时代,同样潜江的发展也踏上了新的征程。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国家推动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建设、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市加速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面临的机遇更多;在新征程的道路上,省委省政府支持直管市在城乡一体建设上走在全省前列,支持全省20个发展后劲足、承载能力强的县(市区)建设成为新的增长点,我市实现“城乡一体、走在前列”目标的信心更足;在谱写新篇章的历史起点上,市委决战工业3000亿、决战虾—稻产业800亿、打造城乡“三大亮点片区”的战役全面打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号角已经吹响,全市上下形成了浓厚的发展氛围,凝成强大的工作合力,我市奋发赶超、奋勇争先、奋力前进的基础更好。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新时代下的新机遇,保持战略定力、实干定力,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积极挖掘新动力,努力形成新优势,开创发展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将坚持“三个导向”“一个思想”。
1、坚持政治导向。旗帜鲜明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时时处处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真正做到拥护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坚决把讲政治贯穿政府工作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到政府工作全过程、经济工作全领域、民生工作各方面。精准对接党的十九大战略安排、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目标任务,特别是市委提出的“四个城市”重点任务,要以时间节点和目标任务为工作坐标,切实推动各项决策部署在潜江落地生根。
2、坚持市场导向。政府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抓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特别是,发挥市场作用、依靠市场配置、信赖市场调剂,让市场力量充分显现、充分涌流。牢固树立市场理念、市场思维、市场逻辑,向企业主体寻找新的增长点,向金融资本寻找新的资金来源。要加大招商引资、PPP模式、资本市场、各类基金的研究对接力度,借助市场的力量,推动产业做大、城市提升、企业升级。
3、坚持问题导向。问题和矛盾是发展中的拦路虎。发展就是解决问题、突破难题、化解矛盾的过程,攻克大难题、解决大矛盾,才会有大发展。既然历史把发展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手中,我们就有责任、有义务把历史的积弊化解掉、把新的难题消化掉。要本着对潜江历史发展负责的态度,多考虑潜江发展大局,少考虑自身利益,敢于担责担难担险担当,着力解决发展中供需不匹配、城乡不协调、发展不均衡的矛盾,着力解决项目推进、园区建设、产业发展中的难题,提升我市整体发展水平。
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政府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跬步积累办好民生实事,让老百姓的获得感一年比一年提高。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实施民生改善三年行动计划、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教育三年提升计划、城市建设三年滚动计划,让全市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0%;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着力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厚植产业新优势。
围绕打造高质经济活力城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确保高质量发展。
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围绕打造优势传统产业,支持企业技改扩规、靠大联强、整合重组,重点实施金澳科技、永安药业、可赛化工、园林青酒厂、潜江制药、潜龙药业等企业系列技改项目。大力振兴纺织服装产业,按照政府推动、协会组织、企业主导的思路,采取总部+卫星工厂发展模式,合理规划产业布局,谋划推动市级和重点区镇处服装产业园建设,加快中伦集团现代纺织产业园转移示范项目建设。围绕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按照“领军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聚—形成基地”的思路,加快培育“四新经济”。聚焦光棒光纤制造、半导体材料、电子元件等领域,突出抓好长飞二三期项目建设,紧盯半导体项目、液晶面板显示产业配套项目,抢占华中地区半导体原材料供应高地。加大汽配、阀门、机柜、新型建材四大产业集群引进和落地力度,着力形成狼群效应。围绕补齐现代服务业短板,加快限上商贸业、规上服务业市场主体培育,支持现有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壮大,加大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健康养老、总部经济引进力度。
提高招商引资水平。通过新项目、好项目、大项目的持续引进,优化我市偏重的产业结构。探索资本招商、重资产招商、委托招商、基金引进等新型招商模式,把并购重组作为招商引资来对待,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90亿元,新引进过10亿元以上项目5个、过亿元项目30个。严格实行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招商工作机制,从项目策划、招商、洽谈、签约到项目会审立项、开工建设、建成投产的全过程,项目专班一包到底。提高招商引资工作质效,严格对项目投资强度、亩平税收等进行考核验收,增强招商合同的刚性约束。完善考核机制,把项目质量、项目落地、项目投产和项目服务作为招商引资绩效评估的重要内容。加强地方政府和用地企业单位GDP地耗考核,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提高项目谋划建设水平。精细谋划项目。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结合中央、省产业政策,精准谋划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利大局的重大项目,真正把上级政策变成项目、变成资金。精准争取项目。积极做好独立工矿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省级传统产业工业技改等后续政策争取,全力争创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市。精心建设项目。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建立集中办公、集中会审机制,举办项目集中开工和项目拉练活动,着力推动安井食品、聚一虾食品、智盈鸿运动鞋、廊世坤成装配式建筑、中讯科技钛产业园、武钢气体功能岛等项目加快建设。全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完成拆迁1500户,还建安置1500户,完成泽口大道、广泽大道、杨市工业园中心路、盐化工业园物流通道等园区道路建设。加快东城大道南延、汉江大桥、247省道汉江大桥至渔洋公路、盐化工总厂至红旗码头公路等交通联通项目建设,推进318、234国道及351、350、269省道、浩张公路改扩建。
提高实体经济发展水平。坚持大中小微企业共抓,推进不同规模市场主体协调发展。坚决打好企业技改扩规、科技创新、兼并重组、上市融资、发展“四新经济”政策组合拳,引导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鼓励企业瞄准智能制造,打造一批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车间。实施“145”工程,进一步做大金澳科技、长飞科技等骨干企业。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力争新增规上企业30家以上,打造一批细分行业“隐形冠军”。大力盘活僵尸企业20家以上。全面落实收费减免、税收优惠、财政扶持等各类降成本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税费负担及用工、用电、用地和物流成本。深化“百名干部进百企”、企业家座谈会等系列帮企、助企、亲企活动,全力为企业发展和企业家成长保驾护航。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催生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企业家。
转型发展是潜江的唯一出路,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也有条件,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往前迈远一步,迈深一步,开创转型发展新局面!
(二)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经济新支撑。
我市农业产业发展超前,农村发展滞后,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坚持农业和农村互促并进,加速推动农村农业同步现代化。
做强虾—稻产业支撑。乡村振兴关键要靠产业带动。要最大限度挖掘虾—稻产业发展的潜力和价值,围绕产业顶端做标准、做深加工、做贸易,以虾—稻产业带动整个农业农村发展,打造全国最具优势、最具影响力的农业品牌。引领生态种养繁育。新发展1个10万亩、2个万亩、10个千亩连片繁育养殖基地,力争实现虾稻共作面积65万亩,繁育虾苗70亿尾,综合产值达到310亿元。引领标准体系建设。制定“潜江龙虾”标准,加快潜江虾—稻产业数据中心和小龙虾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创建国家小龙虾检验检测中心、全国优质粮食工程示范市,确保小龙虾质量安全。引领品牌整合。着力打造虾—稻区域公用品牌,借助“潜江龙虾”“潜江虾稻”品牌影响力,推动各类虾—稻品牌整合,促进虾—稻产业全行业融合发展。引领精深加工。强化与省交投、正大、安井、周黑鸭等龙头企业合作,拓展精深加工领域,抢占小龙虾精深加工制高点。引领贸易发展。加快建设小龙虾交易中心,努力打造全国最大小龙虾交易平台,掌握小龙虾交易价格指数话语权。
夯实农业农村基础支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发展的基础工程、长效工程。统筹整合项目资金,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土地流转、水利设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完成长湖库堤加固、兴隆及泽口灌区、老新二站、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农村饮水安全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老新泵站、杨市泵站建设,投资6.7亿元启动实施汉江东荆河堤防工程。积极创建国家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推进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严守耕地红线,推进国土综合整治,加大城乡建设用地和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实施力度,构建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新格局。探索“四水共作”生态高效种养模式。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推动水肥一体、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
突出“三乡工程”支撑。农村是可以刨出金子的热土。大力推动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出台奖补办法,推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与农业农村对接,培育“三农”发展新动能。打造新产业。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农村服务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生态廊道、章华台等一批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建设新农村。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村庄道路、河道、庭院、房前屋后环境整治,促进村庄公共空间整洁美化。每年建设一批乡村风景带、荆楚名村、荆楚强村、荆楚新村。培育新农民。加强乡村人才培养,培育新时代的新型职业农民,打造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潜江农业特色鲜明、基础厚实,但我们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停滞不前,要以敢为人先的自信引领农业农村发展,努力实现农民更富、农业更强、农村更美!
(三)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彰显水乡园林新风貌。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发展理念,着力拓展城市骨架,疏通城市脉络,完善城市功能,为建设水乡园林精致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为人民绘好蓝图。坚持全域规划理念和产城融合发展思路,积极探索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多规合一”,形成城乡发展一张蓝图。完成东荆新区、园林老城区、南部先进制造产业园、科技双创园以及中心城区各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通过编制旧城改造、新区开发、重点地段和城乡结合部等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近期建设区域内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100%。加快推进区镇总规修编和美丽乡村规划力度。逐步建立起实施性规划体系、城镇规划体系、全域空间规划体系,为建好、建美、建靓城乡提供科学的规划指引。
为人民建好家园。实施城市三年滚动建设计划,以“三大亮点”片区带动辐射周边区镇处加快发展。东荆新区要以基础设施和场馆建设为主导,全力保障“五横七纵”道路工程和五大民生工程顺利实施,有序推进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大商业开发力度,建设商贸综合体,努力打造一批精品工程、亮点工程、示范工程。谋划推动汉宜高铁与汉宜高速沿线综合功能体系建设,打造生态长廊,建设城市靓丽风景带。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要加紧实施后湖高速出口改造、退池还湖、广场建设等项目建设;汉江兴隆河生态绿道要加快骑客公园、光纤广场、节点景观等建设,着力打造成全市城乡一体的连接点、示范区。“城市双修”以提升城市形象为目标,按照保基本保重点的原则,加快实施城市立面升级改造、环卫设施、智慧城管、绿化景观升级及“治灰、治乱、治破、治黑”等工程建设,让城市换上新衣装,展现新容颜。重点做好章华大道立面改造、东城大道宽幅林带、红梅路东延、城市口袋公园、城市路灯及停车场等项目建设,让市民在城市生活得更舒心、更顺意、更美好。
为人民管好城市。深化城管体制改革,逐步建立权责明晰、服务优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执法体制,实现城市管理的规范化、常态化、精细化、现代化。管好城市秩序,开展交通秩序综合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占道经营、出店经营等行为,加强餐饮油烟治理,营造有序城市环境。管住城市违建,坚定依法打击“两违”的决心和私房建设零容忍的态度,保障城市科学有序开发。管紧城乡垃圾,*推进环卫保洁、市政设施、市政公用事业、便民服务设施等市场化运营,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的城市服务。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加快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加强垃圾填埋场管理,严禁城乡露天焚烧垃圾行为。
大力发展镇域经济。镇富则民富,镇强则市兴,镇域协调则市域协调。实施新一轮开发区、镇处、管理区财政体制改革,推动财力向下转移。落实飞地经济政策,鼓励各地通过招商引资实现税收分成,壮大地方财力。支持各地依托资源禀赋特色发展,培育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文化古镇、旅游名镇。支持熊口镇、王场镇特色小镇建设取得新进展。大力发展农垦经济,支持农场工业园区建设,实现特色发展。
打造水乡园林精致城市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梦想。要以更大的魄力和担当,持续打造城乡新亮点、新看点、新景点,让人民群众为生活在潜江这片土地上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四)加快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新活力。
改革无止境。深刻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蕴含其中的改革精神、改革部署、改革要求,接力探索,接续深化,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
接续重点改革。*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完善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一网覆盖、一次办好”体系建设,真正做到彻底地放、有效地管、高效地服务。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实“多证合一”,切实做到以“减证”促“简政”。深化投融资改革。全面推进使用PPP模式,推动更多项目进入国家PPP项目库。加快企业挂牌上市,力争四板挂牌企业2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支持华山公司主板上市。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和新设立的湖北银行潜江支行发挥作用,推动国寿人保潜江支公司升格。成立小龙虾互助保险组织。筹建润泽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金。深化财税改革,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推进国库支付、财政投资评审、农村经管、四项清理等改革事项。深化国企改革,推动融资平台市场化改革,提升造血功能。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做好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深化农垦改革,加快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和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
接力创新创业。研究出台支持众创空间、企业孵化器、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政策文件,集中打造一体化的创新平台,推动平台、成果、企业、资本有效衔接,切实把创新平台做实做强。鼓励支持华翼电商打造共享餐厅。支持潜网电商发展,大力发展小龙虾线上线下交易,推动虚拟空间与实体对接。加大高新企业培育力度,力争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70亿元以上。支持市高新技术投资公司与各类产业基金、投资基金对接合作,吸引更多的资本向园区聚集流动。鼓励市域投资平台对接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培育孵化市级创新项目。深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落实人才奖励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激发全民创新创业热情。
持续扩大开放。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落实好省融入“一带一路”重点任务分工,举办好“一带一路”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论坛。主动对接《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重大项目融资规划》,积极参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做好出口企业孵化工作,力争全年外贸新开口企业4家。推进跨境电商平台建设,力争培育一批电商出口企业。加强外贸出口基地建设,积极创建小龙虾国家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示范区,做好保税物流中心申报工作。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
推动企地融合发展。把江汉油田作为最大的客商,完善企地高层会晤制度,建立更加紧密、更加亲密的合作机制,在资源配置、社会管理、重大项目推进、生产运行调度等方面建立四位一体服务机制。支持新疆煤制天然气管线敷设、中石化潜江境内油气勘探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抢抓国家天然气储气库建设机遇,大力争取省委、省政府和中石化支持,合力推动战略储气库项目建设。稳妥推进江汉油田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全面接手政府公共管理、社会公共服务、社区管理机构、学前教育等业务,加速推进企地一体化发展。
广大党员干部都要自觉争当改革的先锋、改革的表率,着力推动思想思维方式的转变、工作方式方法的转变,让改革成为潜江发展的时代新特征!
(五)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塑造环境新印象。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按照“多还老账、不欠新账、加快建设”的思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把潜江生态环境保护好、治理好、维护好。
开展生态治理大作战。全力保障,攻坚克难,*实施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攻坚,确保圆满交账。改善水环境,还城市碧水清流。扎实推进集镇污水处理厂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努力实现集镇污水处理全覆盖。更大力度抓好重点流域水环境整治,持续改善四湖总干渠、东荆河、通顺河(潜江段)等流域水质,确保地表水断面考核、跨界断面考核达标稳定。启动全市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确保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100%。改善大气环境,让人民坐拥蓝天白云。综合实施工业废气防治、城市扬尘管控、秸秆禁烧、中心城区禁鞭等多项措施,确保优良天数比例提高,PM10、PM2.5浓度再下降。改善土壤环境,为子孙后代守住美丽净土。实施农村土壤生态修复、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化肥农药减量、农村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等措施,启动农业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一体项目。大力推进国土绿化,构建生态廊道,大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强化环境监管大执法。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开展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建立健全重点污染源档案、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和环境统计平台。统筹环境监管执法力量,实施定位定责、定人定岗的网格化监管模式,实现环境执法全覆盖。全力推进污染源“千里眼”在线监控建设,推动污水处理厂、重点企业与监控平台稳定联网,倒逼排污企业加强改造和管理,让违法排污无处藏身。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突出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行业,大力开展工业园区、饮用水源地、畜禽养殖、固废危废、放射辐射等专项执法行动,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严查严办、严惩严处。
构建生态文明大格局。加快绿色发展,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以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为依托,加快化工综合管廊、固废处理中心、园区集中供热等功能项目建设,树立我市绿色循环化工新形象。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出行和生态区镇、生态村创建活动。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加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深化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和资源负债表编制。稳步推进排污许可证管理和排污权交易工作。落实好河(湖)长制、耕地森林河湖休养生息、生态文明目标考评等制度。
我们要把环保当成产品来做,把绿色当做品牌来经营,把生态当做责任来担当,让生态文明建设成为转型发展中的“烫金名片”!
(六)加快打造文化品牌,展现潜江新魅力。
文化是城市的根与魂。着力推动潜江文化走入群众、走进市场、走向全国,打造有特色、叫得响、传得开的文化品牌,展现潜江文化永久魅力。
繁荣文化事业。围绕打造规模化、专业化、系列化、多层次的文化节庆体育活动品牌,高标准举办国际马拉松赛、国际自行车拉力赛和第四届曹禺文化周、第四届全国剧本创作交易会、第二届中国(潜江)国际龙虾·虾稻产业博览会和第九届龙虾节等活动,提升城市影响力和知名度。围绕创建省级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办好一系列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文体活动,持续推进“三送三进”“六大群众文化”、全民阅读、全民健身等活动,丰富我市群众文体生活。围绕完善文体基础设施,推进龙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市博物馆、市图书馆新馆建设及体育设施三级网络建设,完善“六馆一站”免费开放机制,促进更多文化场馆用之于民。更好发挥曹禺大剧院等场馆效益,引进和创作更多更优秀的文艺作品,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更多国际国内精品文化大餐。
发展文旅产业。大力弘扬曹禺文化、龙虾文化、楚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水利文化,强力推动文化旅游招商,开发具有潜江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着力把文化资源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招引知名文化旅游产业集团参与我市旅游产业的规划设计、投资融资、运营管理和旅游产业开发。*挖掘龙虾文化产业价值,做好潜江龙虾品牌推广运营。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实施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推动生态龙虾城、虾街创建全省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加快龙湾遗址主题旅游区、兴隆河生态景区和返湾湖国家生态湿地公园建设,完善景区公共服务功能,提升旅游景区的市场影响力。
提升文明素质。巩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启动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美家风、淳民风、正社风”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培育,引导形成良好社会新风尚。加强市树市花宣传,建设市树市花主题公园,增强群众认同感和自豪感。大力支持“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学校”“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潜江好人”以及劳动模范、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激发社会正能量。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推进传统媒体、新媒体融合发展,依法做好舆情监督和网络管理。
潜江文化资源丰富,这是我们最独特、最鲜明、最绵长的滋养。我们有责任把潜江文化发扬光大,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城市发展硬支撑,让人民群众享受丰富的精神食粮!
(七)加快保障改善民生,回应人民新期盼。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美好生活的需要,为打造民生幸福典范城市提供政策保障、制度保障和物质保障。
努力持续打好扶贫攻坚战。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把扶贫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激发贫困人口内生脱贫动力。着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大扶贫格局,落实好各项扶贫政策,建设好各类扶贫项目,实现脱贫攻坚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
努力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把社会保障网织的更实,让社会更有温度。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建立社会保险扩面征缴长效机制。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制定科学的房价定价机制,确保房地产市场稳定,完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逐步让全市人民住有所居、住优所居。加强农村福利院建设管理,推进特困人员供养机构“合建合营”试点工作。实施养老服务机构智慧化建设,建成养老政府监管、机构管理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三大平台。
努力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实施教育三年提升计划。优化教育布局,修订《潜江市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2017—2035)》。加快职教中心、泰丰中、小学及高新区中、小学建设步伐。深化集团化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优质的教育。稳步推进教师市管校聘改革,加大教师引进力度,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激发教师活力。扎实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多样发展,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抓好民办教育、特殊教育。支持江汉艺术职业学院和江汉油田教育集团优质发展、特色发展。全面推进6家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办好国家级家庭医师签约服务试点,让家庭医生逐步进入到寻常百姓家里。全面构建分级诊疗体系,全面创建省级优质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全国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稳妥落实全面两孩政策。积极创建健康城市。用好江汉油田医疗资源。推动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项目和疾控中心综合服务楼投入使用。
努力提供更和谐的社会环境。完成东荆新区城市社区布点规划,推进城镇社区公共服务站和农村社区试点建设。完成全市村(居)“两委”换届选举。全面推进新增社区、改制企业移交社区管理工作。抓好潜江市城市生态公墓和城乡公益性生态公墓建设。改进公共法律服务,建立“社区律师”“网格律师”工作机制。围绕争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市,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筑牢群众食品药品安全防线。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用最严的标准、最严的监管、最严的问责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全域安全生产监管规范化建设,深化打非治违专项活动,开展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大检查。更加关注金融和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深化平安潜江建设,落实党建+基层治理机制,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我们将以群众最急、最愿、最盼为先导,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努力办好13件民生实事,切实让群众感到关怀、看到变化、得到实惠!筹资1.2亿元,推进精准扶贫,完成14369人脱贫和8个贫困村出列。加大资金投入,推进还建房建设,开工9005套,基本建成1972套,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补贴对象应保尽保。筹资1.3亿元,建设通村公路100公里,改造县乡公路100公里,改善群众出行条件。筹资1819万元,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筹资4亿元,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8.9万亩、补建17万亩。筹资6亿元,继续推进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筹资7000万元,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着力解决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筹资4800万元,开展城区口袋公园建设。筹资6115万元,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扶贫工作。筹资2564万元,强化困难群体社会救助。筹资4110万元,扶持新增创业3500人,带动就业7500人。筹资3.4亿元,做好截污入网工作,加快城南河、县河、城东河及城区支渠黑臭水体整治。加大资金保障,实施“厕所革命”,加快推进城市公厕、农村学校厕所改建及农村旱厕改造试点。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时代、新征程,需要有新精神、新风貌。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政府自身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政府自身建设,以新理念、新论断、新要求推动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建设风清气正廉洁政府。
1、坚持依法行政。人民群众痛恨乱作为。要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工作的红线和底线,严格依法行使职权、履行职责。严格履行决策法定程序,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严格推进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办理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确保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切实把12345政府服务热线办好办实,着力打造成听民情、解民困、分民忧的新平台。
2、坚持提能善政。人民群众痛恨不会为。要坚决克服工作惯性,从墨守成规中走出来,从按部就班中走出来,从司空见惯中走出来,让新思想、新思维、新方式、新方法像空气和阳光一样涌进来。坚决克服发展上的“小家子气”,以大视野、大格局、大情怀谋划大发展,让潜江在新时代的起跑线上能够起点更高,起跑更快。推动工作毫不手软,促进发展毫不懈怠,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最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3、坚持务实勤政。人民群众痛恨不作为。要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全面落实“三提高”要求,始终保持一股**、一股拼劲,凡重大决策坚决一以贯之,决不戛然而止;凡重大项目坚决一抓到底,决不虎头蛇尾;凡重大任务坚决一鼓作气,决不半上落下。始终做到立说立行、马上就办,对各项决策部署在第一时间安排部署、落实推动;对投资者的各项承诺,坚决兑现;对为群众办实事的承诺,坚决说到做到,让言必信、行必果成为政府的工作信条。
4、坚持廉洁从政。人民群众痛恨腐败。要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引向*。落实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和市委“大学习、大调研、大落实”活动,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开展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扶贫领域等监督检查,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强对重点领域、重大项目、重要岗位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筑牢廉政风险防火墙。强化审计监督和督查问责。领导干部都要持廉守正,自觉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干干净净为人民做事。
各位代表,梦想和事业绝对不会辜负奋斗者的汗水!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上下同心一起干,努力拼搏比着干,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加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而努力奋斗!
较旧一篇:2018年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8年鄂尔多斯市政府工作报告